镇远古城

二月风

<p class="ql-block">人有时候很矛盾,一边享受着眼下时代进步、信息发达、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优裕而便捷的生活,一边又怀念以前信息闭塞、物质匮乏、人际关系却亲密单纯的慢生活。我想这应该是现在人们愿意去古镇、古村落还有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山区或边远城市等去旅游的原因之一吧,为了去找寻旧时生活的影子以及记忆里孩提时单调却无忧无虑的那些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镇远古镇的名字早有耳闻,不过只知道它在贵州,其余的知之甚少。这次来贵州就是想着避暑,没做太多攻略。回家后想写一篇镇远游记,就查了查关于它的一些资料,才知道镇远古镇有如此丰富的历史内涵。我们在镇远就呆了一天多加两晚,只看了个皮毛,遗憾遗憾啊。</p><p class="ql-block">不管怎样,回家后还是仔细在网上查了查,权当补课了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下辖镇,是座历史悠久的苗乡古城,居民主要有苗族、侗族和汉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这个要登上青龙洞才能一观全貌)。因地处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据之非常重要,故名镇远。1956年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为自治州首府,1958年州府迁往凯里,改镇远为县。</p><p class="ql-block">镇远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镇远古城内就遗存有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道5条。</p><p class="ql-block">镇远古镇地形独特,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最著名的有雄伟奇特、蜚声中外的国家级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古镇内古建筑风格极其独特;古城垣保存较好,建有战神庙、城墙、锋火台、堡屯、炮台等军事体系堡垒;镇远古民居既有江南庭院的风貌,又有山地建筑的布局;镇远古城古巷道狭长幽深,其结构错综复杂。</p><p class="ql-block">自然风景区还有:高过河;舞阳河;石屏山;铁溪景区;报京侗寨。</p><p class="ql-block">主要历史名胜除了青龙洞还有中元婵院、万寿宫、祝圣桥、香炉岩、天后宫、府卫古城桓、吴王洞、四宫殿(东方战神庙)、和平村、周达文故居等。</p><p class="ql-block">不查不知道,现在看来我觉得起码一个月才能把镇远古镇慢慢看完哦,至于历史还不一定搞得懂,惭愧惭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一站是云舍村,离开云舍村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结果时间太紧,我们不得不直接打车去铜仁。在铜仁坐大巴车抵达镇远客运站,我们在大巴车上询问了司机,他说在终点站不远的地方就有去镇远景区的公交车站点,我们去搭乘公交车很方便的。</p><p class="ql-block">在公交车上又询问司机到镇远古镇景区是哪个站下,司机说到“祝圣桥站”。抬头看车上显示有十几个站,心想还挺远的。坐在车里东张西望的看,公交车很旧,有点颠簸感觉路面不平,街道很古旧狭窄,两旁的商铺破破旧旧,每个站牌由一个细细的木杆撑着一块小小的写着站名的木板,根本没有所谓的站台,完全就像回到上个世纪60年代的样子,而且说是十几个站,两个站之间只需要一两分钟,十几个站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对比熙熙攘攘车流马龙的大城市,觉得一下子回到了遥远又很熟悉的过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我们到镇远古镇景区下车的地方,丁字形的路口旁是一株遮天蔽日的大榕树,横向街道就是我们来时的公交车道,两边都是做生意的店子,大小饭馆居多,这个区域的饭店有些还装潢不错,像才开张的新店,还有服装店、卖冰粉等小店。小街是由青石板铺就而成,光阴将青石板打磨得十分光滑,泛着青光。每一块青石板形状极不规整,凹凸不平,拖着拉杆箱有些费力。大榕树下和这条街垂直相对的就是镇远古镇有名的历史遗迹“祝圣桥”。</p><p class="ql-block">大榕树的左边是一排四五层的楼房,基本是民宿或者叫小旅店,比较简陋谈不上装修。我们拖着拉杆箱挨着去找住的地方,比较了两三家,就订了一家价格合适、房间也还干净且就只剩了一间底楼一间二楼,先暂定一晚,两间房平均每晚大概一百多,就在大榕树过去的第二家,老板是一对朴实的中年夫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底楼的小阳台可以将祝圣桥一览无遗,甚至可以清晰地看见舞阳河对面山腰的青龙洞。</p><p class="ql-block">站在祝圣桥上回看我们住的旅店,整个楼房的小阳台都是邻水挑出,这个特点倒有点像江南水乡古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早7点多就洗漱出门了,只有这个时候太阳光线柔和,人较少,适合溜达拍照。祝圣桥右边桥下有一家早餐店,住宿时老板推荐的,他家主营早餐,供选择的种类很多,我们溜达一个多小时候回来吃早餐正合适。</p><p class="ql-block">古镇内古建筑风格为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它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记载着历史的遗迹,泣诉着千年古镇的沧桑。拍照很有老电影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镇远古城古巷道狭长幽深,错综复杂,这些交叉衔接、互相通达的巷子,组成了镇远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脉。古井遍布全城、形状各异、有圆有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古街古巷拍完照回到祝圣桥下吃早餐,有白米粥、白水鸡蛋、红糖糍粑、野菜粑粑、醪糟蛋、面条、水粉、蒸饺、小笼包…品种丰富,咸的甜的啥都有。吃完早餐稍稍歇息一下就上桥。</p><p class="ql-block">镇远古镇的“祝圣桥”相当有历史了,它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那时叫“舞溪桥”,由镇远土司思南宽慰使田大雅与镇远土知州何惠一同奏请朝廷修建的。后因田氏土司家族内部仇杀,致使改土归流,修桥半途而废。此后于万历三十七年重修,至崇祯元年才告竣工,前后历经约二百五十年时间,后屡塌屡修。清雍正元年最后一次修复,其中一次修复竣工时,正值康熙皇帝圣诞,为向圣上祝寿,于是“舞溪桥”更名为“祝圣桥”,至今基本完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祝圣桥桥墩第3孔和第4孔之间的桥面,建有三层穿斗式、三重檐、八角攒尖、青筒瓦顶楼阁,名称“魁星阁”,又称“状元楼”。它是清光绪四年镇远知府汪炳敖倡捐修,建“魁星阁”于滇黔学子进京赶考必经的祝圣桥上,希望能够魁星点斗,高中状元,故老百姓又称其为“状元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过祝圣桥,正对面便是青龙洞景区大门,购票进门后,一路向上,全是石梯。</p><p class="ql-block">青龙洞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城东的中和山上,有“西南悬空寺”之称,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青龙洞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与悬崖、古木、藤萝、岩畔、溶洞天然合成,融为一体,巧夺天工。既有临江远眺的吊脚楼,也有恬静幽邃的寺院禅台,有朗朗书声的学子院,更有锣鼓喧天的戏台,集天下山水楼阁荟萃为一方。这里山势挺拔,峭壁悬崖,巨岩、洞穴合为一体。道、儒、佛三种宗教的寺庙群汇集山腰,是中国不同宗教同生共长、和谐发展的典范和楷模。</p><p class="ql-block">青龙洞最高处有一个道观,从这里可以很清楚的观赏到镇远古镇的全貌。蜿蜒的舞阳河水,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颇似一幅太极图。从高处向下俯瞰舞阳河畔的古民居倒映在水中,一字排开,鳞次栉比,美仑美奂。</p><p class="ql-block">镇远古镇依偎着青山,与舞阳河相拥相抱。古镇的古朴和河水的灵动完美相融。蓝天白云下,舞阳河碧绿、幽静、深沉!舞阳河滋润着整个古镇和周围的山峦,河两边郁郁葱葱,两旁的山峰青翠秀美,氧气充盈,灵气四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舞阳河,即㵲阳河,长江支流沅江的支流,其河口为沅江与沅江上游清水江的分界点。发源于贵州省瓮安县长林乡,流经黄平县、施秉县、镇远县、岑巩县,在玉屏县出贵州境,入湖南为㵲水。干流全长258公里,流域面积6480平方公里,涉及瓮安、黄平、 镇远、玉屏、铜仁、石阡、岑巩、江口、万山9个县市(特区)。</p><p class="ql-block">舞阳河分为上舞阳和下舞阳两段。上舞阳以“太公钓鱼”石为标志,下舞阳以“孔雀开屏”石为标志。两段河流特点各异,上舞阳看山,下舞阳看峡,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镇远就位于下舞阳,也就是舞阳河最美的一段。主要包括诸葛峡、龙王峡、西峡,通称"下舞阳",其景色兼具峨嵋之秀、青城之幽、长江三峡之险和漓江之美。</p><p class="ql-block">从青龙洞下来就是一道宽宽的堤坝,舞阳河水被中和山硬生生地当面截住,只得在山脚下逶迤北行。这里就是民间所说分隔府、卫两城的太极弯。</p><p class="ql-block">青山下的堤坝,享受着浓荫蔽日以及河水送来的清凉。傍晚和晚上在这里散步或坐在河堤条石上,看着蓝幽幽、绿莹莹的舞阳河,任河风轻拂脸颊,简直是不要太舒服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走在古街又能感受另一番不同的沧桑美!</p><p class="ql-block">镇远古民居既有江南庭院的风貌,又有山地建筑的布局,这种江南与山的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名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其中“歪门邪道”是镇远的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之处。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谓“邪”(斜)道。老住户们说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又能“财不露白”。</p><p class="ql-block">非常遗憾的是,本来打算下午从青龙洞下山后大概挨边傍晚时去,傍晚的古巷拍照更有历史厚重感。谁知我们去的时候,这条巷子正在维修,游客免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饭后沿着舞阳河散步,夜幕下的古镇张灯结彩、璀璨缤纷,舞阳河愈加妩媚动人,波光粼粼的河水将倒影里的灯笼揉得细碎,于是一片红晕散开来,美了河水,醉了游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