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伞的故事

老五

<h3><font color="#010101">  伞已经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了。<br>当初伞的雏形是怎样的?特别是西湖绸伞是怎样成为杭州的三大文化遗产之一的?<br>我讲一个老人与伞的故事告诉你。<br>我的父亲屠家良先生就是一个与西湖绸伞相依为命的老人,他对西湖绸伞倾注了毕生精力,西湖绸伞是一朵饱含老人一生心血,绽放在老人家乡的绚丽花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伞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就已经出现。<br>古代的伞称谓“盖”,最初还是用羽毛制作呢,后来传说鲁班大师和妹妹打赌,谁在规定的时间内造出避雨的雨具为胜,最后其妹妹做了一把后来演变成雨伞的“盖”而取胜,从此,伞的雏形就诞生了。<br>“伞”的文字就是根据伞的雏形发明的。<br>其后经过历史演变开始有了油纸伞、油布伞等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上世纪30年代,杭州都锦生先生从日本引进钢骨绢伞后,由于造价成本原因使人望而生畏,那个时候杭州的制伞艺人包括我父亲,开始用毛竹为骨,丝绸为面改良绸伞。<br>从此,普通大众都能享受的西湖绸伞由于其轻巧方便携带得到普遍使用,又由于有独特的手工制造工艺和美丽的西湖风景出现伞面上,人们形容其色彩绯红如晨曦、蔚蓝如净空、翠绿如碧水。<br>西湖绸伞以其张开是伞、收拢是竹、薄如云翳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喜爱。<br>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中国访问,在杭州就是一把父亲亲手制作绘有中国四大美女的西湖绸伞使得他第二次来中国还念念不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西湖绸伞选料考究,制作精巧。<br>它的伞骨则采用江南独特的淡竹制成,这种竹篾质细洁,色泽玉润,烈日曝晒也不会弯曲。<br>它的伞面是采用特制的丝绸做的。这种伞面绸薄如蝉翼,织造细密,透风耐晒,易于折叠,色彩瑰丽,单是染色就有湖色,墨绿,果绿,等颜色。仅仅是描绘山水,风光,花鸟,人物,图案有西湖十景,古代仕女,龙凤,奔马,梅雀,蝴蝶等数十种。这是其他伞所望尘莫及的。<br>西湖绸伞有刷花、刺绣、手绘等方法将各种题材展现在丝绸伞面上,多姿多彩令人爱不释手。(老人在竹林选择做伞的竹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白蛇传》中许仙借伞的故事,就发生在杭州西湖断桥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上世纪30年代,大明星胡蝶和徐来撑着西湖绸伞走在西湖边,人如花,伞如蝶,西湖绸伞在影后胡蝶的手中尽情的翩舞,众人皆赞。有了这个明星效应,西湖绸伞很快在杭州风行开来,并成为江浙一带女人追逐的时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就是当年为西湖绸伞做广告的民国美女胡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民国美女徐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72年中美俩国互开冰河,9月在杭州达成中美联合公报时,尼克松总统下榻的宾馆休息室有把西湖绸伞像灯笼一样挂在顶上,伞面有父亲亲自手绘的中国四大美女图经灯光一打,伞的色彩靓丽、造型别致新颖引起了总统先生的兴趣。<br>他第二次来中国到杭州时,还专门向工作人员提起原来挂在这里的西湖绸伞去哪里了,并称赞它是美丽的西湖之花。<br>后来尼克松总统回国时,政府就将西湖绸伞作为国礼送给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就是当年老人亲手制作的,挂在尼克松总统休息室顶上西湖绸伞灯笼。<br>伞面是乔其纱,上面画着中国四大美女,伞柄挂了流苏,收拢的时候是伞,撑开是一对灯笼。<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当年赠送给尼克松先生的同类型西湖绸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老人在绸伞传承所做的贡献先后有80年代的经济生活报、中央电视台四套,90年代有美国联合时代报、日本电视台专门采访报道。<br>1997年浙江电视台拍摄《西湖绸伞的传人》专题片,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当时就有不少人慕名前来要求拜师学艺,也有企业单位前来聘任顾问。但是老人有个原则即:一定要有弘扬西湖绸伞之公利心,有做精做强西湖绸伞博大胸怀的人他才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技艺无私传承给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父母亲他们在生活上相濡以沫,在绸伞技艺上相互切磋提高。</font></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母亲手编的葡萄扣也是父亲最亲睐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老人在职期间参与主持了全国制伞行业的国家标准编制。完善了企业制伞工艺、流程、零部件图纸。<br>老人退休后不去为个人经济效益发挥余热,而是继续研究如何改进伞柄伞头的艺术造型,如何提高绸伞的手绘技艺,把传统的刷花工艺和中国的绘画艺术结合,在绸伞上呈现动与静、虚与实、浓与淡的艺术处理使得西湖绸伞造型别致,伞面图案新颖,得以满足人们对西湖绸伞即能有遮阳挡雨的实用功能,又能成为有欣赏收藏价值的艺术品。<br>他的最大愿望就是西湖绸伞有人传承,有人将其发扬光大。</font></h3> <h3>老人在报纸上看到西湖绸伞传承后继问题时,和同事们在家里座谈,激动地读着报纸中西湖绸伞后继无人的字眼,大声疾呼我们怎么办?在我们有生之年如何培养西湖绸伞的传人?</h3> <h3>老人经常自己在家试制改良绸伞的骨盘和手柄,使用不同颜料在丝绸伞面上的色牢度。</h3> <h3>保存了30多年还不走形的西湖绸伞,足见其产品质量之好。</h3> <h3>老人抓紧选择西湖绸伞的后继者</h3> <h3><font color="#010101">1999年我的父亲带着对西湖绸伞的无限眷恋离开了我们。<br>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但是说到西湖绸伞的时候他又是不平凡的,因为我们在父亲身上学到了做人品行,学到了他对西湖绸伞事业痴心追求的精神。<br>  对于老一辈来说,西湖绸伞是一种回忆,对于年轻一辈来说,绸伞更多是一种认识。<br>2008年,西湖绸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研究和保护渐有起色。<br>2009年中国绸伞博物馆在杭州建设落成,老人的子女将老人生前总结的制伞文献资料、工具、刷花模板等38件实物捐献给了博物馆。<br>西湖的山西湖的水西湖的绸伞于世永存,老人与伞的故事也将流芳百世。<br>至今,我们可以告慰父亲,您心中的西湖绸伞已经不会失传了,它已经是一张宣传杭州的金名片了,它必将在祖国璀璨的非文化物质遗产的保护下更加灿烂辉煌。<br></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