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

安吉尔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期,对于刚刚解决温饱的村民来说,一年当中能看上几场露天电影是最为奢侈的事了,只要村里有来放电影的,消息传播非常的快,特别是孩子们兴奋的奔走相告,下午放学后,我就和几个伙伴飞奔回家,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家人。爸妈还没有把饭做熟,小屁孩们就顾不上吃饭,搬了板凳子就去放电影的场院上抢占位置了。</p> <p class="ql-block">  那时放电影的是县电影队的两个人,拉着板车,主要有放映机、影幕、喇叭、发电机马达、片子等设备,从港口、西路、青吏,再拖到我们村一路放映,遇到好看的片子,队里会派人等着一盘片子放完,立即带着片盘,骑着自行车拿好片子及时放映,采取的是跑片形式进行。</p><p class="ql-block"> 片子一到,大人们都帮忙找位置掘坑埋竹杆、挂电影屏幕、搬桌椅、安设备,小孩最为关心和好奇的则是今晚放什么片子,先去翻看电影胶片箱子,故事片?战斗片?武打片或戏曲片。一般都放两部片子,先放孬片,后放好片,有时也会放加演片,主要是普及农业知识方面的,也就三五分钟。</p><p class="ql-block"> 电影场主要放在村读学校操场上,说是操场,其实也就是学校门前的一块斜坡,相对来说是村里的中心了,电影放映前,大家会早早的放好櫈子,占领有利地形。遇上下雨天,只能在室内,耕读学校面积太小,放映投影长度不够,有时会搬到“四大才”的仓库内放,曾经还有三次放在我家五间平房内,当时算是村里最大房屋,也是村里室内最好的“电影院”了。</p> <p class="ql-block">  电影还没开演,银幕前就坐满了四面八方来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已是人声鼎沸,谈论声、吆喝声,说笑声,口哨声此起彼伏。早来的都搬来座位找好位置看,迟来的多数站着看,银幕的正面人坐满了,有的人就去银幕的背面观看。很多时候,看露天电影也成了当时男女互相相个面或是谈对象的好场所与好借口。</p> <p class="ql-block">  放映员安装好设备后,先用录音机通过扩音器播放几首歌曲,并对着银幕调试放映机的方位与高度,一束白光打到银幕上,这时候的人群更是热闹,有的人故意摆出各种造型和手势,挡住光线反衬出自己的身影。调试完后,放映员动作娴熟的挂上电影片子,启动各个按钮,机子启动,片名出来,人群这才安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有时,电影放到半路发电机马达坏了,一时半会修不好,人们都焦急的等着,没有一个舍得回家的。一听马达声响了,都高声欢呼,热烈鼓掌。换片的“中场”,会有人影或大脑袋映在幕布上,幕布白光闪着321倒计时一样,电影又开始。</p><p class="ql-block"> 电影在那个年代太吸引人了,有时正放着电影,忽然天空下起小雨,也没有一个离场的,都在雨中淋着把电影看完。冬天那么冷,人们甚至站在雪地里跺着脚看电影,即使脚冻透了也是坚持到底。</p> <p class="ql-block"> 起初,战争题材的黑白电影较多,如《地道战》、《闪闪的红星》、《英雄儿女》。看完电影后,早上起来,妈妈会叫:“赶快去看看,昨天晚上电影里打仗丢了不少枪,拣几把回来”。成会带着弟弟们去拣枪,结果一脸的伤心,自然是什么也没有。</p> <p class="ql-block"> 随后几年,电影出现了《峨眉飞盗》、《武当》、《武林志》等武打彩色影片出来了。其中,电影《画皮》这部影片太吓人了,弄得大家一晚上坐在板凳上低着头不敢看,光听四周人们的尖叫声。属于真正的第一部恐怖片。后来的《神秘的大佛》有一段“变脸”镜头也够恐怖的,看完后吓得晚上的小孩们不敢出家门了。</p><p class="ql-block"> 纪录片要数《新闻简报》,每周都有,数不清。当时有句话人人皆知:“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中国电影新闻简报”。其实在没有电视的年代,《新闻简报》就相当于现在的《新闻联播》了,只是没那么及时。尽管当时不喜欢,但如果偶尔有一天没演,又觉得缺点什么。</p><p class="ql-block"> 科教片主要以科学种田、医疗卫生类的最多。通过科教片科教片主要以科学种田、医疗卫生类的最多。动画片主要有《小号手》、《小螺号》、《半夜鸡叫》、《渔童》《宝葫芦的秘密》、《红军桥》、《草原英雄小姐妹》、《小猫钓鱼》等等。我清晰地记得课前唱歌,就经常唱:“军号哒哒哒吹,来了游击队……” 。</p><p class="ql-block"> 儿童故事片主要有《黄河少年》、《烽火少年》、《闪闪的红星》《向阳院的故事》、《小兵张嘎》……那时候,好多男孩都以有顶军帽为傲,有个木工在我家干活,我参军回家给了他一顶军冒,这个小木匝欢喜的不得了,硬是不要三天的木工钱。</p><p class="ql-block"> 红色故事片主要有《海霞》、《战洪图》、《艳阳天》、《金光大道》、《青松岭》、《平原游击队》、《豹子湾战斗》、《创业》、《南征北战》、《侦察兵》、《渡江侦察记》、《渔岛怒潮》、《决裂》、《红雨》、《征途》、《春苗》、《难忘的战斗》、《南海长城》、《奇袭》、《打击侵略者》、《地道战》、《地雷战》、《冰山上来客》、《上甘岭》、《霓虹灯下的哨兵》、《火红的年代》、《三进山城》、《英雄儿女》等等……</p><p class="ql-block"> 戏剧片主要有《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海港》、《龙江颂》、《白毛女》、《奇袭白虎团》、《平原作战》、《磐石湾》、《杜鹃山》等等主要是八个样板戏……</p> <p class="ql-block"> 那时,人们把京剧当歌唱,放学都能来句“朝霞映在阳澄湖上”,那应该是京剧最为普及的时期,用空前绝后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一天,老师正在上课,孙同学说“马的呼吸系统和马尾巴的功能”惹的同学捂着嘴嗤嗤的笑,老师猛一回头,同学们赶紧忍住,使劲闭紧嘴。大家谁也不敢吭声,特别是孙吓得脸通红通红的。 电影代表着一个时代,也代表着一个年龄段。同年代人,一聊看过的电影便一目了然。唱过同样的电影插曲,模仿过同样的人物或台词,就好像身上多了个标识,那是时代的印记。就像有一首歌《伙伴》里唱的:敞开你的一扇门哪, 世界离你还那样远吗。 钟声嘀嗒, 流浪飞沙,无止浪迹 海角天涯, 不忍断的根 不忍忘的家,时光如梭 路而蹉跎, 回首旷野又铺上繁花,一声呼唤儿时的伙伴,梦已离开一切又回来,一声呼唤儿时的伙伴,云儿散开 ,笑容又回来,我的伙伴呀,你还是那么的可爱。</p> <p class="ql-block">  童年时的老电影,就是一扇时光之门,一旦开启,往日的朋友、欢乐、记忆、故事……就又会应邀而至。有时陌生人忽然说出某句曾经熟悉的台词,你会忍不住回头看她一眼,仿佛彼此之间有了默契。和这些同龄人在一起,你是不衰老的,停留在了你们共同记忆的那个年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