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隶书到楷书,不一样的收获与感受

你知我心

<p class="ql-block">  【隶书篇】2021年12月,在完成长达一年之久的篆书习练后,我班终于开启了隶书的学习旅程。如果说篆书对我而言是完全陌生、懵懂的,那么隶书却是一直向往、期待的。在我的认知范围内隶书是柔美而飘逸的,代表作《曹全碑》中一笔一划如翩翩舞姿跃然纸上,但在陈老师的讲解下,我才明白,隶书的学问竟如此博大精深,“柔”反而并不是它最突出、最吸引人的特征,方圆兼备、一波三折、灵动参差、潇洒不羁、质朴高古才为上品,例如《张迁碑》、《封龙山颂》等用笔、结构我认为都到了很夸张的地步。初次接触这些高古的字体,多数人可能不被吸引,会排斥、会抵触,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很难不被古人的智慧和精妙之处折服。好在,我班选中了《礼器碑》进行临摹😍😍。《礼器碑》既不那么“柔”也不那么“刚”,反而两者兼备,碑阳部分字体规整、大气;碑阴及碑侧部分字体略小,可灵动、飘逸、洒脱感更甚碑阳,况且既可以站姿写大字,也可以坐姿写小字,其被推为“汉碑极则”,更因为初学此碑,有利于我们提升笔法和结构能力。当字帖拿到手后,大家无不欢喜、跃跃欲试。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piapia打脸……。第一节课后,就被“横、撇、捺”折磨崩溃了😭😭……为达到“粗细对比”、“起伏跌宕”效果,手控制不住的抖动,该提的提不起来、该按的又按不下去;想出方头出圆头、想要燕尾却成了兔尾;该留白的紧缩、该紧缩的又距离太远…….一篇字写下来,大冬天累出一身汗。不过,在老师的鼓励和日日练习下,两个星期后,手抖的问题已经被克服,勉强可以流畅地完成作业了。直至过年期间,我还写了自家的对联,被老公和儿子一顿彩虹鼓励😅。</p> <p class="ql-block">  今年6月11日结课作业,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也算是给自己这么长时间学习的一个交代。</p> <p class="ql-block">  当然,陈老师对我的作业平时批评较多,经反思,认为一方面练习时间不够、不刻苦,读贴临帖不认真或不得章法,最主要原因还是同班学习的妹妹太太太…优秀啦!有她这么个标杆,我的确亚历山大。小小的心得:隶书的读帖、临帖,为我打开了书法的新天地。一直认为写毛笔字的姿势就是站立、悬肘方为正确;字体规整、精致方为正道;程式严谨、技巧娴熟方为上品。其实不然,学了隶书以后才懂得,毛笔字可以坐着写、握笔姿势可以随意、字不用横平竖直,可以拙可以方圆兼并,要有神韵、灵动、生机勃勃;一个字帖可以写大字也可以写小字…变化多端、学问颇深!庆幸自己遇到这样的老师,让我领略到中国文字之美;庆幸自己的坚持,书法充实了我的生活;庆幸学习路上班里的好同学、好伙伴,不断鞭策我要更加努力才不会掉队😂。</p> <p class="ql-block">  【楷书篇】终于,学到楷书了!!喜大普奔!!为什么这么高兴呢,是因为楷书是应用最广、最为大家接受和熟知的,也是真真切切可以落实在日常工作的。在没跟陈老师学习书法之前,我就很喜欢小楷,同事曾经送了一本书,我还把里面人物线捋了一遍,现在看真是稚嫩。😜😜</p> <p class="ql-block">  6月18日,我班正式进入小楷学习阶段。陈老师告知,这学期小楷的学习重点为:二王、魏碑、欧体或颜体;学习顺序为小楷、中楷、大楷。仅听这些名字就足以令人期待、沉醉不已!况且,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让人出其不意、惊喜连连!再不埋头苦练,既对不起老师这番煞费苦心,也浪费了大好的学习机会。王羲之的《乐毅论》其真迹早已不存,目前广泛流传版本乃褚遂良临摹。据老师讲解,此楷书呈横向取势,说明仍存有隶书痕迹,另外王羲之的字并不像欧体那么外放,也不像颜体那么棱角分明,是内敛而紧凑的、错落而呼应的,并且整体看来较圆润,略显头重脚轻,仔细读帖你就会发现每个字的结构和用笔都有其精彩绝伦之处,比如“樂”可看出错落、“毅”可看得出穿插、“論”可看得出避让、“以”可看出呼应……其中绝妙之处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  不多说了,看看经过四个星期我的练习成果吧。</p> <p class="ql-block">  这学期即将结束,期待下一学期同学们共同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