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很多人这样说过,如果到了苏州如果不到寒山寺去看一下,那么等于你没有去过苏州。因为大名鼎鼎的寒山寺和苏州园林一样,都是姑苏的最美代言人,也是苏州人的骄傲。在几年前我和同事出差,终于来到了苏州,浏览到我心目中神往的寒山寺,从此以后对他有深刻的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提起姑苏城外的寒山寺,我就会想起唐代诗人张继写<<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当年家住在湖北襄阳张继进京长安(西安)考进士时,最后失败,回到家中。路过枫桥夜泊,满怀着内心的孤独寂寞,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从此以后寒山寺钟声悠远,而寒山寺因为这首诗而得名,从此以后名垂天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寒山寺至今有1480多年的历史,他位于苏州城西十里的枫桥镇,前面是大运河,所以他有一些风水的优势。它建于梁代天监年(公元502年),最早的时候叫妙利普明塔院。在唐贞观唐太宗李世民时所建,高僧寒山子曾在这里主持,于是改名为寒山寺。这座寺庙历经了数代的战火,屡建屡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群是清朝末年重建,解放以后当地政府又进行了两次全面修建,从此以后使这个名垂天下的古寺焕然一新,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历代著名的诗人或者名人岳飞,陆游,唐伯虎,康有为等先后到这里游览过,并且题写了很多歌颂寒山寺的诗文碑刻,可以说寒山寺也是中国书画艺术传承者。</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寒山寺在历史上经常被毁于战火,或者是崩溃于天灾,但是从来没有出现毁灭,张继的那首诗歌枫桥夜泊,让寒山寺这一座普普通通的寺庙,从此以后名气大震,吸引了海内外的游人。我一路上随着朋友向前走,还没有靠近寒山寺,就听到了一阵阵悦耳动听的钟声从寺庙里传过来,在此刻我的心神一动。导游说得要花10块钱,这里的游客就可以在钟楼上敲几下,许几个愿望,也就是表示来过苏州,到过寒山寺,也是一种功德圆满,也是一种美好幸福生活的祝愿,让自己的人生与心灵没有遗憾,此刻我听了有些激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穿过山门,我和大家一起来到了寒山寺的主庭园,院内青松傲然挺拔。那长廊曲曲折折。那左右两边的花坛上面有两块石刻,一块是明代崇祯时刻的寒食遗踪,另一块是清朝末年江苏巡府陈德传写的妙利宗风, 妙利指初建妙利普明塔院,这两块石碑概括了寒山寺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寒山寺大多是碧绿色的瓦,黄色的墙。静静的坐落在那些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四中有很多小路交织着。这里的松树和柏树碧绿苍翠。其实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那种波澜壮阔的宏大规模,让我感觉的是这里的环境极其优美。寒山寺最主要的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阁,钟鼓,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大雄宝殿两侧的墙壁上是36首歌颂寒山寺的诗碑的左右两边还悬挂着神态各异的16罗汉像,或慈祥,或怒目……有两个石刻和尚是高僧和拾,拾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大雄宝殿前面的两侧,有不少五针松,我的朋友告诉我,这是1976年4月10日,日本旅游团在参观寒山寺后栽种,这种树是在日本爱媛生长,又叫五叶松。国内国际风云变化如何,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是相当深。可以说这是一些有意义的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脑海中一直在不停的回想,那个夜半敲响,闻名遐迩的大钟还在吗?我的朋友笑着说,“等一会儿你就知道。”当我们离开了大雄宝殿,朝着右边的一座小楼走,这就是曾经的钟楼。让我感觉遗憾的是现在的钟楼和大钟都不是唐代时的钟楼和大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现在所看见的寒山寺都是这几年重新翻建的,而张继诗中所提到的那座大钟,据说在明朝中期,被日本强盗偷偷的盗走,偷偷入回了日本,后来在日本进行了一场大搜查,但始终没有任何消息。而现在保留的这口钟,是日本明治年间,日本友人特意为苏州寒山寺制造的,这个铜钟高 80多厘米,直径达到了70厘米,这钟正面上专刻着阳文汉字<<姑苏寒山寺种铭>>,至1905年,日本友人伊藤博文所写。这个钟一式共有两口,一口钟悬挂在日本的馆山寺。 这在中日交流史上值得记忆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没有见到唐代的那个大钟,我和朋友们感到有些遗憾,1979年除夕之夜,苏州主办的首届除夕寒山寺听钟声活动。那个晚上整整撞响108声,这个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29届,每年非常成功,海内外有不少游人包括日本人来到这座钟楼,静静的聆听夜半钟声,祈福的每一年,新年平安愉快!从此以后除夕听钟声已经成为我国旅游界开拓最早,影响非常深远的特殊旅游项目,这是著名的诗人张继无法想到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仔细的看过寒山寺,其实这里还陈列着宋代,明代,以及历代名人唐寅,文征明,康有为等人题写的诗词碑刻。这些诗词碑刻虽然所取的朝代和历史不同。但是书体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的韵味。而这些诗词碑刻中最吸引人的当然是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张继的石刻是宋朝宰相王珪所建,后来由于出现了不断的战火,寒山寺多次被烧,所以不存在。第二块<<枫桥夜泊>>是在明代重新修建寒山寺。有姑苏著名的诗人画家文征明为寒山寺重写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寒山寺又遭到不少大火,所以这个石碑也有些损失,这个石碑上留下来的只有“霜、啼、姑、苏”等几个字,清朝末年光绪32年,江苏巡抚成龙重建寒山寺,请著名的书法家俞樾手书这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寒山寺的第4块枫桥夜泊石碑,是与诗人同名的民国国史馆的馆长,书法家张继,1947年12月14日书写,诗后还提之,“余夙慕寒山寺胜迹,频年往来东吴……吴湖帆先生以名写唐<<枫桥夜泊>>诗者相同……”近代著名的书法家张继书写唐代诗人张继的诗,在当时也成了一段佳话,让人更多的感觉是一种恒古不变的永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枫桥夜泊>>这首诗在日本影响深远,日本已经把这首诗作为学生课本进行讲述,如今只要有人到苏州旅行,首先要看的就是张继诗碑,我在这一刻轻轻的拍一下照片,作为这次美好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发现在这个碑刻中,有一块碑让我非常感兴趣,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岳飞的题词,“还我山河。”笔走龙蛇,苍劲有力,那种英雄气概壮烈山河,让我读了之后感觉荡气回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岳飞被懦弱自私的宋高宗和奸人秦桧以十二道金牌,战争前线的岳飞召回,岳飞骑马路过枫桥,停留在寒山寺中时热血满墙写下的这4个字,表达了他精忠报国,誓死抗击外敌,收复国土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我感觉这4个字非常珍贵,他不仅仅是一种英雄气概,他更是中华民族那豪迈的英雄气概。我想着想着,心中更多的是说一说不完的感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寒山寺的别院也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我感觉别院终年是绿色环绕,有属不尽的苍松,翠竹,桂花,樱花,红梅、草坪与落月池,映月亭……等等各种景物,交相辉映。在一个孤零零的小山丘上,有一座古雅秀气的松茂亭,里面有一块中国革命历史先驱,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先生所写的<<枫桥夜泊>>诗碑。他墨宝写于1919年,原件珍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1993才立碑,这无形之中为寒山寺的景区增添了更多的光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渐渐走出寺门,那寒山寺悠扬的钟声又传出来了,我感觉那钟声是那样的洪亮悠远,是那样的祥和温柔,他静静的穿越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静静回荡在我的内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刻我的内心不禁感叹,寒山寺不但成就了张继历史地位,张杰的诗歌也成就了寒山寺的名垂天下,可以这样说张继和寒山寺已经成为了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符号,也成为了中日人民友谊交往的见证,寒山寺不但是中国诗歌艺术的见证者,书法艺术的见证者,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楚天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