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双桂

天马不行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廖天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听说我要去双桂镇去看田坝会馆,有朋友建议,说这段时间桑色正浓,要不去看看桑海碧波? </p><p class="ql-block"> 桑海碧波,这个名字听起来大气磅礴。江河湖海,海为最大。双桂的桑树种植面积到底有多少,竟敢称海了?这多半是朋友故意的比喻和夸张,言语间流露出对双桂的无比热爱。</p><p class="ql-block"> 那就去看桑海碧波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去双桂的时候正是四月,阳光正好,微风不燥。驾车顺着西河一路驶去,桑林沿着河水铺排流淌,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桑树整齐排列、翠绿欲滴,和蓝天、白云、山峦遥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p><p class="ql-block"> “不忧桑叶少,遍野如绿烟”,没有人敢轻视汇聚的力量。汇聚起来的桑澎湃着无穷的力量,让人敬畏和仰视。桑林碧海十余公里的环线公路,无一不是只此青绿,我的心再一次被漫山遍野的绿所震撼。耳旁是四月的轻风,是虫鸣鸟啼,是一片桑叶摇动另一片桑叶的低语声。天空是云的故乡,大地是桑的故乡,面对一片天空、大地、桑林,我是沉默的,我的心是纯净的,那层层叠叠、深深浅浅的心事,随波逐浪,随风消散。 </p><p class="ql-block"> 桑田碧海,是双桂最美的四月天,置身桑林,不说话,就十分美好,那种美好是仿佛回到儿时的乡间。我的老家屋后,也有一小片桑林,枝叶最是繁茂时,翠绿蔽日。母亲总是起个大早,背着背篓为家里还在酣睡的蚕采摘桑叶。我最是喜欢跟在母亲身后,看她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桑叶,向上一拔,“叭”地一声干脆地折断叶茎,然后反手抛向背篓,桑叶在空中留下美丽的孤线。 </p><p class="ql-block">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诗歌里描写姑娘采桑是诗意的,但母亲采桑养蚕却是昼夜的劳作,等白胖胖的蚕爬上“山”,结出一个个莹白丝滑的蚕茧来,母亲才舒展开眉头,卖蚕茧的钱可以为我和妹妹添制新衣新鞋,可以攒足开学的学费…… </p><p class="ql-block"> 双桂的桑不是用来喂蚕,双桂的桑,是茶。目前正是采春桑的季节,村民一天能采5000斤桑叶,傍晚时分再统一把新叶就送到公司制成桑叶茶、桑叶酒、桑叶药饮,整个春桑嫩芽采摘可持续到5月。 </p><p class="ql-block"> 当一片桑与水相遇,就化为了最独特的茶。双桂以蜿蜒流淌的西河为滋养,以桑入茶,浸泡出叶片鲜灵,汤色绿亮的桑茶,惊艳了茶客挑剔的舌尖。这朴实的桑,清甜的茶,香远益清。也就在不经意间,这一片片桑,便在双桂的山上山下,房前屋后,漫山遍野,汇聚成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 </p><p class="ql-block"> 汽车似一叶扁舟,在桑海碧波游弋,心里还是念念不忘田坝会馆。继续沿着西河前行,我们走进双桂历史的深处。 </p><p class="ql-block"> 翻开历史书页,我看到清朝大移民中,有一姓“苟”的大家族来到这里。他们建祠堂,还修起了这里到周边乡镇的石板路,加起来大约有40多公里。“苟家祠堂”前曾种有两棵桂花树,每到花开季节,满树金桂吐露芳华,飘香十里,因此这个地方得名为“双桂”。 </p><p class="ql-block"> 西河是南充人的母亲河,从西充县出发,逶迤120余公里,流淌出绿油油的麦田、黄灿灿的油菜,在200多年前的双桂,流淌出莲花、田坝、江西三大会馆,见证着古老双桂的移民史与商业史。 </p><p class="ql-block"> 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的两次大移民中,各路移民进入四川,经过艰苦创业,建立了家园。生活安定后,他们便以省籍纷纷建立起同乡会,并集资修建同乡联谊、议事和接待家乡来客的会馆。双桂原建有三座会馆,即田坝会馆、江西会馆、棉花会馆,由于历史原因,现只有田坝会馆保存下来。 </p><p class="ql-block"> “莲花会馆像朵花,田坝会馆赛过它,江西会馆岩上爬……”曾经一提到双桂,我就想起流传于双桂的这段民谣,也正是这段民谣唱出双桂繁华的过往。 </p><p class="ql-block"> 双桂场沿西河而建,居民也沿河而居,走过横跨西河的小桥,道路两侧卖锅盔、卖蔬菜的吆喝声不绝于耳,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春日,阳光倾泄一地的明媚,在几棵葱笼的大树的掩映之中,古朴的建筑扑面而来,这就是田坝会馆。站在会馆前,目之所及的是一面历史厚重的山门,正中刻着“万天宫”三字,整个山门给人一种华美之感。 </p><p class="ql-block"> 这座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田坝会馆,至今已有230余年历史。整个建筑群由山门、戏台、书楼、前、后殿五个部分组成,总面积800平方米。因其位于双桂场田坝(四川话农田之意)之中,而被俗称为田坝会馆。 </p><p class="ql-block"> 二龙戏珠、骏马奔驰、盛果子的簋、弯腰作揖的老翁、肩背行囊的美妇人……我在会馆戏楼间久久徘徊,那些无处不在的精美绝伦的木石雕形象生动、线条繁复、色彩艳丽,惊艳了时光。此时,仿佛悠悠丝竹起,一曲“惊梦”绕十里, 低吟浅唱着百年的传奇与故事:南来北往的商客云集于此,采购丝绸棉花,然后沿西河通江入海,运销全国。 </p><p class="ql-block"> 历经200多年的风雨,如今田坝会馆已垂垂老矣,但不改的是历史的余韵,岁月的沉香,更是勤劳朴实、开拓进取精神的传承。 </p><p class="ql-block"> 田坝会馆,是双桂的历史;茶桑,是双桂的现在,也是未来。西河则是脐带,将历史、现在和未来连在一起,将一杯桑茶,将双桂带向远方。 </p><p class="ql-block"> 丹桂已飘香,双桂香溢远。 走,去双桂,一个叫中国桑茶之乡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