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张勤、老展; 文字、编辑/老展 且说上集夜宿米湖,当夜拍到今生第一次完整的北极光!一夜无事,第二天在米湖度假村吃了早餐后,前往米湖地热温泉区,然后前往黑暗城堡熔岩公园(冰岛少数收费的景点);然后登上惠尔火山(Hverfjall)凝灰岩环形火山。<div><br></div><div>这一集概括了两天的行程,第一天从米湖到阿克雷里;第二天从阿克雷里到瓦斯半岛(VATNSNES)的华姆斯唐吉镇。</div> 米湖度假村食堂。 <p class="ql-block">内有奶牛挤奶的工房。</p> 上路。 Námafjall地热区的别名是Hverir,意为“温泉群”,这片广袤的地热区上散布着众多沸泥潭与蒸汽孔。地热区的土地也被各种矿物质点染,复杂的化学反映在地表留下了七彩斑斓的颜色;蓝色、橙色、红色、灰色、黄色等各式各样绚烂且迷人的色彩均有分布,令人眼花缭乱。<div><br>地热区中色彩各异的硫磺晶体,也为这片贫瘠的土地增添不少亮色,但空气中却也漂浮着浓郁的硫磺味:俗称“臭鸡蛋”味。</div><div><br>虽然Námafjall地热区有着异世般神奇的火山特色地貌,但却几乎没有植物生长,呈现出一片荒凉萧索的景象。这是因为在地热产生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这些强酸严重阻碍了植物的生长,使得这片土壤植被极为稀少。<br></div> 正在扩建的地热电站施工的场地。 小小的蓝湖。 蓝湖边的硫磺坑,正冒着硫磺蒸汽。 该地区的地热发电站建于1969年,坐落在地热区的西部。这座地热发电站从七十年代末起一直服务至今,生产容量近3MW的地热能源。<div><br>目前发电站有意将地热产能提升至90MW,但环保人士则担心此举会对附近的米湖(Mývatn)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环境组织负责人呼吁当地政府对提高发电站产能的计划重新进行环境评估,双方对于此事的争论仍在进行中。<br></div> 冰岛北部的惠尔火山(Hverfjall)是一座凝灰岩环形火山,火山口直径约1千米,深约140米,以其独特的外形惊艳着每一位到访的游客。<br> 惠尔火山在冰岛语中有两个名字,既可以是Hverfjall,也可以是Hverfell,指的都是同一个地点。hver意为温泉,fjall和fell都是山的意思。惠尔约形成于2500年前,与克拉夫拉(Krafla)火山系统相连。这一火山系统临近米湖(Mývatn)地区,自冰岛定居以来已有29次喷发,它的造型富有对称美,是世界上此类火山中最大的之一,也是冰岛最热门的火山地貌景区之一。 这座山看起来像巨大的砂石场,是由非常大量的黑砂石堆积起来的,据说是冰岛最完整的伪火山,约二十分钟可以爬上山顶,从山顶可以清楚看到米湖环境,山顶还有像火山口的内圈,时间够的话可以绕一圈甚至下去内圈走走。 在惠尔火山上俯瞰米湖。 山背后是地热电站的施工现场。 惠尔火山上没有任何植被,似外星异世般荒芜。火山口的深度与火山的高度大致相等,造型独一无二。两条徒步道路通向惠尔火山口,登顶需要至少20分钟的时间;如果想要绕行火山口一周,则需要一小时左右。<div><br></div><div>这是鱼眼镜头、HDR拍摄的。</div> 登上火山口,游人可以俯瞰到惠尔火山与米湖的壮丽全貌,尽赏冰岛火山区的独特地貌之美。出于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游人只能使用这两条徒步道路登上惠尔火山,其他地方禁止攀登;随意踩踏会给火山岩体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害。<div><br></div><div>这是2张横拍的接片。</div><div><br></div><div>山上突降大风,埋头向前,蓦然回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div> 山下西侧的景色。 山上的多孔火山石。 黑暗城堡熔岩群(Dimmuborgir)坐落于米湖地区(Mývatn),是冰岛北部最热门的自然景点之一;无数奇诡的民间传说在此悄然流传。<div><br>黑暗城堡熔岩原形成于2300年前的一次火山爆发。米湖地区火山运动频仍,衍生了活跃的地热景观,其周边的Námaskarð地热区、Grjótgjá地洞温泉、克拉法拉火山(Krafla)都尽显冰岛地热运动的神奇。</div><div><br>火山爆发出的熔岩流经湖泊,将湖水加热至沸腾,也加速了自身的冷却;高温下蒸发的水汽将熔岩击碎,冷却完全后的熔岩便呈现出松散、多孔的形态,因此黑暗城堡地区的熔岩群多孔洞,造型更为多变、诡异。中世纪的古堡中厅室众多、塔楼高耸,难怪许多人会将黑暗城堡与之相比。<br><br></div> 民间传说:<br>在冰岛文化中,熔岩洞穴常被认为是传说中的巨魔的栖居地,其中最著名的一只要数半魔半妖的Grýla和她窝囊的丈夫Leppalúði。Grýla喜食儿童,养有一只巨猫,相传圣诞期间没有收到新衣服的小孩就会被她吃掉!大人们常常用这个故事来敦促孩子们完成手头的编织缝纫工作。<div><br>Grýla与Leppalúði育有十三个孩子,相传他们就住在黑暗城堡中。这十三个孩子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冰岛圣诞老人,从圣诞节前第十三天开始,他们会逐个进城捣乱搞怪;十三个老人各有把戏,他们的名字就取自他们的恶作剧。例如Stekkjastaur就是“骚扰羊群的”,Skyrgámur就是“舔skyr酸奶的”,Gluggagægir就是“从窗口偷窥的”。</div><div><br>冰岛的许多可怖传说其实都有着颇为实用的用途,圣诞老人的传说主要是为了禁止孩子们在严冬的晚上出门;在天气恶劣多变的冬季,许多误入荒野的孩子都会失踪。冰岛逐渐现代化后,这些传说的恐怖与教化色彩渐渐消退,圣诞老人的故事越来越成为娱乐故事。在流行文化中,冰岛的圣诞老人也偶尔与美国的圣诞老人合体,带来丰盛的圣诞礼物,与此同时冰岛依旧保持着许多自身的圣诞习俗。</div> <div>黑暗城堡的教堂拱门。</div><div><br></div>黑暗城堡是大热美剧《权力的游戏(冰与火之歌)》的重要取景地之一,曼斯•雷德的野人阵营就取景于冬季的黑暗城堡。一支挪威重金属乐队也以黑暗城堡为名:Dimmu Borgir。 岩石上的苔藓。 各种低矮的植被。 再见,惠尔火山。 回到度假村食堂,与漂亮的冰岛女服务员合影告别。 米湖周边都是这种伪火山,它们是由火山爆发时喷气形成的。 冰岛米湖_KALFASTRAN公园。 米湖 STAKHOLSTJORN 伪火山地带。<div><br></div> Skútustaðagígar位于冰岛北部的米湖地区(Mývatn),是一组神奇的伪火山口奇观。<div><br>奇妙的Skútustaðagígar火山地貌坐落于米湖地区;因毗邻克拉夫拉火山系统(Krafla),加之湖泊本身的地理构造,在“水”与“火”的共同作用下,米湖地区的火山活动创造出了不少举世罕见的地质奇观。</div><div><br>Skútustaðagígar所在的地区曾经是一片沼泽湿地;火山爆发时,滚热的岩浆流经此处,冷热交锋之际爆发出大量蒸汽,将熔岩炸裂开来,火山喷发碎屑遂沉积出坑洼不平的形态。其外表酷似火山口,实际上却并非熔岩原,这片月球地表般的地貌便被称作“伪”火山口。<br></div> 冰岛北部的众神瀑布 (Goðafoss) 高12米、宽30米,坐落于冰岛第四大河流 Skjálfandafljót 之上,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冰岛瀑布之一。 众神瀑布的冰岛语是Goðafoss,既可作“众神瀑布”解,也可作“goði瀑布”解(goði是冰岛古代的官名,意为“首领”)。其得名的原因与冰岛历史有着紧密的关联。 在移民定居年代(9世纪、10世纪)期间,绝大多数冰岛定居者(不包括奴隶在内)都来自挪威,信奉索尔(Thor)、奥丁(Odin)、洛基(Loki)、弗雷亚(Freya)等北欧神明。公元930年,冰岛建立议会、组建自由邦或称共和国后,信仰“异教”的冰岛与信仰基督教的欧洲大陆之间便产生了矛盾。<div><br>公元1000年,冰岛仍信仰北欧异教,挪威向冰岛施压。在辛格维利尔(Þingvellir)举行的议会上,冰岛首领们共商此事,将决定权委任给信仰异教的法律演讲人Þorgeir Ljósvetningagoði<br>相传他在桦树下坐了一天一夜,默默地向北欧的众神祈祷,让神明带领他做出正确的决定。最后,他表示为了人民的利益,冰岛将奉基督教为国教,但虔敬旧神的异教徒也可以私下保留信仰。</div><div><br>为宣布冰岛皈依基督教,Þorgeir 回到冰岛北部的故乡,将北欧神像掷入美丽的瀑布,这座瀑布也因此得名“众神瀑布”。<br></div> 众神瀑布就在公路边。 前往阿克雷里。 阿克雷里就在这座漂亮的平顶雪山的背后。 傍晚来到阿克雷里山顶上的度假村,每个住宿都是一个小别墅。<div><br></div><div>阿克雷里(Akureyri),冰岛第二大城市,是冰岛北部最大的城市,号称为冰岛的“北方之都”。滨埃亚峡湾顶部左侧。人口约1.5万。建于1786年。冰岛主要港口,是一个终年不冻港。<br>阿库雷里位于冰岛最北部的埃亚峡湾尽头,地处北极圈边缘。它素有 “北极圈边的花园城市”的美誉,也被人们称作冰岛北部的“雅典”。这座城市虽为冰岛第二大“城市”,它的面积却不大。然而在这里,这座小城却为您提供意想不到的“大城市”生活。<br></div> 阿克雷里大教堂。<div><br></div><div>阿克雷里大教堂(Akureyrarkirkja)是一座路德教堂,是冰岛“北部首都”阿克雷里的必游城市地标之一。</div><div><br>大教堂位于阿克雷里的城市至高点,其设计出自冰岛著名建筑设计师古德永•萨姆埃松(Guðjón Samúelsson)之手,于1940年被正式祝圣。阿克雷里大教堂集合了许多冰岛与世界艺术精品,其中央彩绘玻璃源自英国考文垂座堂,浅浮雕作品则由著名雕塑家 Ásmundur Sveinsson 创作(首都雷克雅未克的Ásmundarsafn 艺术馆即展出了 Sveinsson 最具标志性的作品),圣洗池仿制自19世纪丹麦-冰岛雕塑家 Bertel Thorvaldsen 的作品。</div><div><br>教堂内的管风琴也极为震撼,共由3200只音管组成。教堂天花板上垂下一只船只模型,反映着冰岛民族与海洋的亲密渊源:旧时,人们会向海洋献祭,以求保护家人亲友们的平安。</div> 阿克雷里的早霞。 我们的驻地。 半山腰看市容。 港口。 城市边缘。 阿克雷里有地球上最北的植物园,园里种植着冰岛各地及其他国家移植来的2000多种花草树森,其中还有中国的菊花。因此,阿克雷里又有“北极圈边的花园城市”的美誉。 阿克雷里市的人口很少,只有1.5万人,但全市的建筑面积却很大,约相当于一座有10、2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 阿库雷里市还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港口,该港口于19世纪末期建成。由于海湾伸入内陆,加上两岸陡壁的屏障和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使这里成为一个风平浪静的天然良港。港口基本上不结冰,方便了水产品的出口 。 礼品店。 冰岛侯拉尔(HOLAR)先民住房地遗址。 冰岛侯拉尔(HOLAR),冰岛纯种马。 冰岛HOLAR住房的草屋顶。 青饲料贮存库。 冰岛HOLAR先民住房。 冰岛HOLAR村。 冰岛,格伦拜尔(GLAUMBER)教堂。 冰岛,格伦拜尔(GLAUMBER)先民博物馆。 <div>瓦斯半岛 (Vatnsnes) 口上的现代教堂。<br></div><div><br></div><div>瓦斯半岛位于冰岛北部,以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与活跃的野生动物生活而闻名。<br></div><div><br></div>在瓦斯半岛上的最大城镇华姆斯唐吉(Hvammstangi),游客可以参观冰岛海豹中心,深度了解它们的习性与分布。中心成立于2005年,生动有趣的展览不仅详细讲解了有关冰岛海豹的一切,还介绍了瓦斯半岛地区的鸟类、鲸鱼等其它野生动物的分布。<div><br>与冰岛其他地区不同,位于北极圈下的瓦斯半岛地质运动不甚活跃,但半岛上群山密布,周围海域中也矗立着许多巨石奇观。其中最著名的一处是犀牛石或象鼻石Hvítserkur。<br></div> 瓦斯半岛口看到一片菜花田。 瓦斯半岛上的灯塔。 选羊栏。 海豹湾。 棉花草细节。 海豹湾不见海豹,但闻海带腐蚀臭。 与冰岛其他地区不同,位于北极圈下的瓦斯半岛地质运动不甚活跃,但半岛上群山密布,周围海域中也矗立着许多巨石奇观。其中最著名的一处是犀牛石或象鼻石Hvítserkur。<div><br>Hvítserkur由玄武岩构成,与涨涨落落的海水组成了各种奇妙的造型,勾起人们的无限联想,似大象饮水,又如恐龙盘卧。<br>犀牛石的冰岛语名字-Hvitserkur意为白色(hvit)的衬衫(serkur),因为飞鸟常年在其上飞翔,白色排泄物半罩着这块巨石,居民就为它起了这个形象的名字。</div> 而根据冰岛民间传说,Hvítserkur是由一只巨怪石化而成。巨怪与精灵是冰岛最具传奇色彩的存在,而与精灵不同,巨怪十分憎恨基督教,绝不能忍受周围有任何被祝圣的区域。瓦斯半岛的这只巨怪便涉入海中,准备捣毁附近的修道院。但当太阳升起时,巨怪来不及逃走,被阳光牢牢固定住,成了一块巨石。<div><br>Hvítserkur饱受风力与海浪侵蚀,一直有倒塌的危险,而如今巨石的底部已经被混凝土加固,以保持这处自然景点的绝世地质之美。犀牛石也是冰岛最受摄影师喜爱的景点之一,夏季时还有无数鸟儿在岩石上栖居,以避开陆地上的北极狐与大鼠。</div> 犀牛石边的黑沙滩。 夜宿华姆斯唐吉。 第二天,走上前往西峡湾的艰难道路。 请留意《欧洲拾贝》(四十三)—— 神奇的冰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