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美是军旅——一名老兵倾心红色基因探寻的史诗文/陶华

媒体联盟•书画艺术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人生最美是军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一名老兵倾心红色基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探寻的史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文/陶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主人公曾经在东海前哨</p><p class="ql-block">一座小岛上的军营里</p><p class="ql-block">待了整整二十一个春秋</p><p class="ql-block">把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海防</p><p class="ql-block">二十一年</p><p class="ql-block">时间不算是很长</p><p class="ql-block">可在人生的旅途上</p><p class="ql-block">的确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年华</p><p class="ql-block">可以说是任何金钱都换不来的</p><p class="ql-block">他的名字叫华鹤泉(1)</p><p class="ql-block">曾经在师政治部组织科长职务上</p><p class="ql-block">转业到地方工作后</p><p class="ql-block">倾心红色基因的探寻</p><p class="ql-block">一直干到退休后还在继续进行下去</p><p class="ql-block">二十岁那年</p><p class="ql-block">风华正茂的华鹤泉(2)</p><p class="ql-block">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p><p class="ql-block">投笔从戎</p><p class="ql-block">如愿走进了海岛军营</p><p class="ql-block">这一走就是整整二十一年</p><p class="ql-block">从战士到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p><p class="ql-block">从中经历了两次生死考验</p><p class="ql-block">正是因为有了这两次的经历</p><p class="ql-block">才有了倾心红色基因探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庆祝建党百年</p><p class="ql-block">传承红色基因</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p><p class="ql-block">华鹤泉受邀与杭州8位大学生(3)</p><p class="ql-block">进行了视频在线访谈对话演讲</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演讲</p><p class="ql-block">华老将自己几十年倾心红色基因</p><p class="ql-block">探索追寻人生轨迹和快乐的心得</p><p class="ql-block">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学生们</p><p class="ql-block">激励大学生强我中华探索红色基因</p><p class="ql-block">华老凭借着自己对党的热爱与忠诚</p><p class="ql-block">将人生融进了红色基因的探寻之路</p><p class="ql-block">书写了自己传承红色基因的美丽史诗</p><p class="ql-block">不能不说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兵党员</p><p class="ql-block">更是一位值得学习和尊敬的兵哥哥</p><p class="ql-block">附注(1)老兵华鹤泉退休以后奋笔书写红色根源传承的故事,虽没有华丽的语言,却是值得一读充满正能量的好文章。如果你有时间可以改变以往不喜欢看的习惯,静下心来好好读上一遍,或许会对你的思想和心灵是一次深深的教育和震撼!</p><p class="ql-block">附上:华鹤泉写的一篇获奖征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难忘军旅情 永远跟党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作者:华鹤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于1964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1月轉業到地方工作。在浙江舟山部隊服役二十一年。</p><p class="ql-block"> 雖然離別部隊已經多年,但對曾經的軍旅生活難以忘懷,幾十年來始終珍藏在我的心底。軍旅磨煉了我的意志和堅定,教會了我奉獻和忠誠,也鑄就了我閃光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舟山群島地處祖國東海前哨,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群島由1390個島嶼組成,散布在2.20萬平方公裡海域內。由於海島遠離大陸,條件比較艱苦。為此,駐島部隊每當有新兵進島時,都要對新戰士進行「以島為家,以苦為榮」的主題教育。</p><p class="ql-block"> 至今我還清楚記得,當年我們這批從江蘇無錫入伍的新兵到達部隊後,連隊指導員給我們上的第一堂課,就是學習毛主席著作《為人民服務》。教唱的第一首歌,是《海島就是我的家》。</p><p class="ql-block"> 1964年,部隊開展了學習毛主席著作和學習雷鋒活動。當時,我是認認真真地學的,不是领导叫学才学。真正做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特别是张思德和雷锋同志的形象,在我心中是无比高大的。他们完全彻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品质,都给了我很大的教育和启迪。不仅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更使我的心灵和思想得到了净化和提高。</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虽然部队生活紧张艰苦,但我的心里却感到很充实。有理想有目标,有激情有勇气。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入伍第二年,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使我的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感到做一名共产党员是光荣的,也是不容易的。</p><p class="ql-block"> 我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决心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履行入党誓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p><p class="ql-block"> 为了表示对党的忠诚,我把当月部队发的津贴费(8元)全部交给了党组织,作为我的第一次党费。同时,我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在军事训练、国防施工和战备执勤中,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怕吃苦流汗,不惧生死考验。做到重活累活抢着干,危险时刻冲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的作为和担当。</p><p class="ql-block"> 从1964年到1972年,我先后在班、排、连级岗位上工作了九年。这一时期的最大收获,是我在党的教育下,在连队这个大熔炉里经受了锻炼和考验,顺利完成了从一个青年学生向一名合格军人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1972年底,我直接从连队奉调到师政治部组织科。从担任干事到科长,前后共十二年。在那段日子里,凭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我更加发奋努力工作。同时,潜心学习和钻研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思想理论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这也是我事业上的高点,生命中的亮点。</p><p class="ql-block"> 在此期间,还有两件事对我的教育和影响特别大,使我受益终生:</p><p class="ql-block">一是学习英雄前辈爱党爱军的革命精神。我刚到师部时,当时的几位师首长和师机关司、政、后三大部门的领导,都是在战争年代入伍的老兵。这些革命前辈跟着党南征北战,戎马空偬几十年,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有的还是全军和华野著名的战斗英雄。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传奇般的经历,过去只能在书本里和银幕上才看到过。在与这些英雄们一起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使我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到他们的英雄本色和人格魅力。并在工作中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奉献精神。这在无形之中成为一股动力,推我向前,催我向上。使我对工作、对事业不敢有丝毫的松动和懈怠。</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多好啊!大家共同生活在一个战斗集体里,沭浴在军营的阳光下,没有对生活的奢求,也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唯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以及一心一意做好工作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如今每当想起当年与英雄前辈们在一起的日子,我的心里依旧充满了敬仰之情!</p><p class="ql-block"> 二是在1977年10月,根据上级指示,师党委决定由副师长王继禹(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守备二十一团团长蔚振东和我等三人,代表全师数千名指战友赴北京参加毛主席纪念堂悼念仪式。一路上,我们老中青三代人在北上的列车里彻夜长谈,深切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到北京后,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在纪念堂毛主席坐像前鞠躬敬礼,静默致哀。在毛主席遗体旁缓步绕行……。那次北京之行,又一次使我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教育。也更加坚定了我如溶的信念:一定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在迈向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不忘初心,努力奋斗,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注(2)</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生死考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摘自《我的军旅之路》节选(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军人就是奉献。军人也意味着牺牲。战争年代里,成千上万的军人为了战斗的胜利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今虽然远离了战争,但在和平年代里当兵,同样也会遇到生与死的考验。而且,有的时候生死就是一瞬间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在部队期间,我也曾经历了多次险情,面对过生死的考验,其中较大的就有两次。</p><p class="ql-block"> 一次是一九六九年在守备二连任排长期间,连队在驻地乌石子附近的半截山下打坑道。那次是我带着全排人员(作业班组)上夜班。机械作业到零点过后,风镐组的同志已将坑道断面上设定的七、八个炮眼孔全部钻好。紧接着我带领爆破组的同志开始往炮眼里装填炸药、雷管和导火索,并在点火后迅速撤离坑道,顺利进行了爆破。约摸半个多小时后,我又带着爆破组的两名战士率先进入坑道检查爆破效果,并及时排除险情。当时坑道内的烟雾尚未完全散尽,空气中散发着一股呛人的火药味。正当我们一行三人借着灯光边仔细察看边向坑道纵深慢慢行进时,紧跟在我后面的战士于宝金(一九六五年入伍,江苏连云港人)突然大叫一声:“排长,快闪开!”听到喊声,我赶忙将身子靠向坑道的一侧。刹那间,只听见轰隆一声响,一块形似笆斗大的石块从我的头顶上方掉了下来,沿着戴在我头上的柳条帽边擦肩而下……。事后想想,刚刚发生的那一幕,还真感到有点余悸。那一次,由于战友的及时提醒,才使我幸免于难。</p><p class="ql-block"> 另一次是一九七二年在120迫击炮连任副政指时发生的。那是师部进驻桃花岛后不久,驻岛部队进行的一次实兵实弹演习。那天午饭后,我们全连干战早早地进驻香草岭炮阵地待命。下午三时许,接到师指挥所的命令,要我连对桃花岛千步沙滩上的登陆之敌实施拦阻射击。连长在山上的观察所一声令下,全连六门火炮一齐开火,各炮开始了连射三发炮弹的急速射。顿时,炮阵地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当时,我站在第三、四炮位的附近,全神贯注地观察着炮手的动作和阵地上的情况。就在第一波射击完成后不到十分钟,指挥所又下达了进行第二次急速射的命令。六门火炮再次同时开火,炮阵地上又是硝烟四起,一片火光。由于前后两次齐射间隔短,发射速度快,炮手们都按各自职责,忙着传送装填炮弹和瞄准击发射击,精神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当时,我的双耳也被隆隆的炮声震得隐隐胀痛,但头脑却是特别的清醒,两眼始终紧盯着阵地和炮手们。无意间,我突然发现四炮的装填手将第二发炮弹装入炮膛后,发射手击发时,炮口没有出现火光和响声,我即刻意识到膛内的炮弹没有发射出去。正在这时候,四炮装填手用双手又将第三发炮弹高高地举到了炮筒口,即将装填入膛!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快步上前,边跑边连声大喊“暂停装填!暂停装填!”果断地下达了停止射击的命令,并当即说明膛内的炮弹没有发射出去的情况。这时候,阵地上突然变得一片肃静,气氛十分紧张。师指挥所和山上的连观察所也都来电话询问发生了什么情况。我一边向上报告,一边与同在炮阵地上的季向一副连长(一九六四年入伍,江苏江阴人)一起上前检查,果然发现炮膛内有一颗未发射出去的炮弹……。当时,若是第三发炮弹继续装填入炮膛,还留在膛内的炮弹头上的引信势必撞击到后一发炮弹的底火,必将造成两发炮弹同时在炮膛爆炸,发生炮毁人亡的惨剧,后果不堪设想!由于我的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置,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才使我和战友们安然无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注(3)</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青春无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我的军旅之路》节选(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离开部队已经整整三十五个年头了。我曾经长期守卫和生活过的舟山群岛,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生了巨变,如今也已物是人非了。但在我的心底,对昔日的军营生活,对部队、对战友的深情和友情,却从来没有淡忘过。</p><p class="ql-block"> 回想五十多年前,迎着灿烂的阳光,怀惴青春的梦想走进了军营。肩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重任,人生之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在此昂扬绽放。现在到了夕阳之年,咀嚼着别样的心情再去回望军营。又勾起了我对往昔生活的许多美好回忆,心中也随之升腾起一种久违了的激情!那军旅岁月,历历往事,几十年来始终驻留在我的心间。</p><p class="ql-block"> 二十一年的军旅生活,夯实了我人生的基石。回首过去,是父母给了我生命,是老师授给我知识,是部队教会我如何做人!更使我懂得了人的一生中,奋斗是最重要的——人的一生,全靠奋斗,惟有奋斗,才能成功!</p><p class="ql-block"> 二十一年的军旅生活,也是对我人生的历练。对国家、对人民,军人意味着一种责任和义务。对个人而言,军人又是人生的开掘,品质的锻造,灵魂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啊!军营难忘,大海情深。凝眸回首,倾心咏唱!</p><p class="ql-block"> 鲜红的八一军旗,凝重的绿色军营,请接受一名老兵永远的军</p><p class="ql-block">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者:陶华写于2022年7月18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作者风采:</b></p><p class="ql-block">陶华,浙江杭州人,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后进入宁波市中医院骨科进修。七十年代初携笔从戎,走进海岛军营,先后多次参加了师宣传科报道业务学习,开始爱上了写作,先后在《人民前线报》、《浙江日报》、《浙江广播电台》、《中国农村信息报》、《宁波日报》、《舟山日报》、《舟山人民广播电台》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百余篇。《碧海金沙掏蛤记》获全省十七报一刊散文大赛优秀奖。《哑弹发生以后》获中国人民解放军37502部队首届"八一杯"文学作品征文大赛二等奖。《海岛军营的故事》获中共舟山市委宣传部、中国人民解放军舟山警备区政治部、舟山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纪念舟山群岛解放60周年征文大赛三等奖,多篇文章入选巜文化地图看浙江》,《故乡的稻香节》一文被《浙江日报》转载,个人先后被浙江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2016年被小岛上的镇政府授予特殊贡献奖称号,颁发了证书和奖杯。</p> <p class="ql-block">1999年5月加入舟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著有《桃花岛传说》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走进桃花岛》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参与策划邀请部分作家协同完成了《桃花墨痕觅安期》编写出版。先后在《中国旅游文学》、《东海文学》、《海阔天空》、《品读春秋》、《文学百花苑》、巜行苇春秋》、《今日作家》、《作家世界》、《军旅红色文学》、《媒体联盟特别报道》、《上海诗刊》、《深圳诗选》、《散文》、巜诗歌》等文学平台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军旅纪实文学作品数百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制片主任江改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请您欣赏央视播出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对话中国品牌部分节目</b></p> <p class="ql-block">环卫路上的善行者—贵州晶瑞环保清洁有限公司 杨永安 </p> <p class="ql-block">对话品牌--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 袁道红 </p> <p class="ql-block">影响力时代-打造中国笑容力量 吕昊昕 窦晓晨 </p> <p class="ql-block">影响力时代-以法律己 依法助人 李强祖 </p> <p class="ql-block">影响力时代- 穆家善 为祖国山河立传 </p> <p class="ql-block">《对话品牌》生活中的诗情画意 </p> <p class="ql-block">《对话品牌》数字领航 照亮美丽人生 嘉宾:熊小琴 翁嘉华 </p> <p class="ql-block">《对话品牌》联有成 合必赢 国海联合集团董事长李飞 </p> <p class="ql-block">《对话品牌》以科技之心 行便民之事 蒋二虎先生、马春雷先生做客演播厅 </p> <p class="ql-block">《对话品牌》孜孜追求 吐故纳新 王振秀女士 </p> <p class="ql-block">《对话品牌》诚实守信 以人为本 张晶晶女士、王昂先生 </p> <p class="ql-block">《对话品牌》 耕耘天地间 江苏东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纪实 </p> <p class="ql-block">对话中国品牌: 陈金波——赤诚之心 匠人情怀 </p> <p class="ql-block">《对话品牌》 巾帼英姿绽芳华 张红女士 </p> <p class="ql-block">《对话品牌》神秘博渔奎茶 </p>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6fy52w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更多资讯请访问【媒体联盟特别报道】</a><br></h3> <p class="ql-block">【江改银简介】</p><p class="ql-block">江改银笔名江涛、肖光,1964年4月22日出生,安徽望江县人,退伍军人,资深媒体人,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影视歌曲歌手大赛宣传部长,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对话品牌与影响力人物制片主任,法治中广TV执行总编,媒体联盟时代名家总策划、总编辑,中国诗书画联盟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红色文化影视中心制片人,中国长剑将军书画院副院长,凤凰通讯社新闻影视中心副主任,中国雷池文化总编辑,《中华人物》《风云人物》《时代名家》总策划。</p><p class="ql-block">江改银系世界中文作家会员、中国国际名人协会会员。出版诗歌3000余首,策划参编主编图书著作100 余部,获奖数百次,连续多年荣获“感动中国艺术人物”荣誉称号,在部队期间多次立功获奖,倾心文化事业,退伍后创办雷池文化报社,从事大型文化策划活动,中央电视台梅地亚新闻中心,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礼堂,国家会议中心,中国美术馆等地策划举办过中华人物高峰论坛、年度颁奖盛典暨新闻发布会,以及时代名家系列书画展和各种公益活动,三十余年来,长期奔波海外及全国各地,致力传播优秀传统中华文化,为共铸中国梦乐此不疲一路前行……</p>

对话

军旅

军营

炮弹

红色

品牌

装填

基因

人生

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