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世纪的五、六、七十年代,科技还不是那样发达,家庭中没有电视机,万能的手机更没出现,最让人喜爱的电影也很少有机会到村里来放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时的人们除了参加生产劳动又有哪些可以让脑筋放松的文娱活动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常,每天会听到村里电线杆上大广播中的电台播音。当然,这是六十年代以后的事了,因为五十年代以前还没有拉电呢。再可以听家里舌簧小喇叭播送的县广播站节目。条件好的家庭要买上一部台式或是便携式收音机,随意收听中央、省、市电台的广播。条件最好的家庭里会有留声机,跟钟表一样,上弦拧紧旋转放一些唱片来听音乐或是样板戏。可这一切设备,只能听到声音而画面是个什么样子,只能凭自己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以读书,只是有很少的几部小说,像描述农村大集体生产队的《艳阳天》、《金光大道》,描写工人生活及特务搞破坏的《沸腾的群山》等。孩童可以去新华书店购买一些小画书阅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县里派出的盲人文艺宣传队,到各个村子做巡回,演唱大鼓书,到时也会有几百人围着听说听唱,虽然嗓音不是很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么多的艺术形式中,位列第一的是电影,因为有最美的画面,动听的交响音乐,顶尖漂亮的演员,连他们的说话声音也是最好听的。关键,一部电影就是一个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电影,人们还会期待着哪种模式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应该说是,第二好看的,就是村子里自己排演的舞台剧目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直以来,根据政策和上级指示,各个村都会组织群众排练一些节目,表演给大家看。是的,观众的兴致的确很高,前村后疃的民众都会聚集前来观看,而看许多遍也不会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节目,大部分是照搬样板戏,不论是情节、唱腔、服装、道具、舞台背景等等,不需动脑,剧本去新华书店购买即可,熟悉了就到各个村里汇演。比如,京口村排练了《沙家浜》,几个田村合排了《红灯记》,江家庄排练了《智取威虎山》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个村庄却不同,这里有一批能力很强的人,文化水平高。他们不须模仿,自己写剧本,自己设计绘画舞台布景,制作道具缝制服装,自导自演。因为节目新颖,到达每一处都会受到热烈欢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村子就是夏庄公社的中曹村大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别村是以戏曲的形式表演节目,如京剧、吕剧、茂腔、柳腔等,而中曹村却是利用了更高雅的话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岛刚刚解放,村里就排练了《赤业河》,讲述农民王大夫跟儿子遭恶霸地主压迫受剥削而反抗的故事。导演,秦启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级社以后,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中曹村又排练了《苦菜花》,当然,这处戏跟电影的“苦菜花”不是一回事。导演,李玉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间到了1963年,这一次,因为需要太多演员,又从新民村挑选了几个,排练的剧目叫《农奴戟》,讲述的是一位英雄人物,手拿一方天画戟,带领着群众跟恶霸作斗争,反抗地主剥削压迫的故事。节目演出阵容强大,共有二十多人的演职人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村里又排练了《平塘风波》。剧情是,为解决村子东北部土地缺水的问题,社员开山劈石,掘地挖土,兴修水利。革命群众不忘阶级斗争,粉碎了一次又一次坏分子的破坏活动。在劳动中,大家出大力流大汗,大干加巧干,最后终于把平塘修建好,让庄稼地浇上了水,粮食获得丰收。后来,为国家多交粮,做出了贡献。这也是一处话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演出过一部爱情剧目呢,这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本剧获崂山县文化局金标奖。主要演员也成为了大家追逐的偶像人物,走到那里都会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大家围住演员以握过手为荣。多亏当年没有签名一说,要不他们还真需在背后练练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多村子竞相请演,演出团还被邀请到部队坦克兵团的礼堂里参加过表演呢。这么多场次,让剧组有些应接不暇。连续的演出,虽然劳累,水平可是越来越高了。后来,近邻公社某村也学习排演,可他们只是模仿,不是发自内心,演出效果并不理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这里有多种原因,演员的容貌、身段是否讨人喜欢,举手投足的协调度,声音可否具有磁性,按现代人的说法,性感不?能让观众想入非非,这才是关键问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演出是没有工资的,就是在做义务劳动。演员们骑自行车前去,当事村有时在演出前也会管饭,伙食好啊。他们在社员家里蒸白面馒头,猪肉粉条炖大白菜,老远就会飘来调人胃口的香甜味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日子,真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今天,中曹村社区当年的这些演职人员还健在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十年过去,这批能人大都已经谢世。可还是有位老寿星,非常健康,他就是八十七岁高龄的王法成老先生,当年也是成员之一。老人家耳聪眼明,思维敏捷,讲话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有很好的口才表达力。今天的情节主要就是由他老人家讲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希望,如今的中曹村社区,多培养年轻人,把这种已经形成特色的文艺范精神继承发扬下去,为新时代的祖国发展服务,也为大家带来欢乐。更祝愿王法成老先生健康长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