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成语之都 见证魅力之城

贾连财

<p class="ql-block">  河北省南端,有座地级市, 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河北省南部地区中心城市,建城3100年从不改名。这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邯郸。绵绵的8000余年历史再加上31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成语典故文化。在我们平常使用的成语中,有相当一部分就诞生于邯郸,其中有1584条都与邯郸有着直接的关系,该庞大的数量在全国都首屈一指,因此被授予了"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称号。二十多年前曾有幸探访邯郸,漫步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成语典故景观。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古城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胡服骑射</p><p class="ql-block">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采取军事改革措施,学习西北方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的服饰,学习骑马射箭,史称“胡服骑射”。</p><p class="ql-block">邯郸东环路和迎宾路交叉口的大转盘处有一个地标性的城市雕塑—胡服骑射,马前蹄高抬,赵武灵王弯弓射箭,很是威武,整个雕塑体量巨大,气势恢宏,威风凛凛。</p><p class="ql-block">却说赵武灵王一心想着发奋图强,他对谋士楼缓说:“我赵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边有燕国、林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部族。如果不发奋图强,加紧军事装备,武装国防军 队,随时会被邻国偷袭过来。要发奋图强,就得采取军事改革措施。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宽袖口,干活打仗,都不太方便,不如胡人短衣窄袖,脚穿皮靴子,行动方便灵活。 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把服装改一改,你看怎么样?”谋士楼缓听了很赞成,他说:“咱们仿照胡人的服饰,就能学习他们打仗的本领。”赵武灵王说:“对呀!咱们打仗全靠步兵,进攻冲锋缓慢,就是打败游牧族骑兵,在追击的时候,他们骑马跑得快,很难追上他们;即使马拉城车,道路不好走,也是追不上他们;但是,我军又不会骑马打仗。要想学习胡人的服饰,就得学习胡人那样骑马射箭。”这个改革议论一经传开,就有不少大臣反对。赵武灵王只得再找军事将领肥义商量,说:“我想用胡服骑射来改革咱们国家军队的服装和装备,可是,有人反对,怎么办?’明巴义将军表示支持,说:“服装与装备的改革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要办大事不能犹豫,犹豫不决就办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何必担心几个人的反对?”赵武灵王听了很高兴,说:“我看讥笑改革而反对我的是些蠢人,明白道理的人都会赞成军事改革的。”,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身穿胡人的服装,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穿着胡服,都吓着了。赵武灵王把改穿胡服的设想讲述一遍。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不好看,有的说不习惯,有的说不穿本民族的服装,岂不是丢脸么!有一个顽固派老臣,名叫赵成,是赵武灵王的叔父,带头反对服装改革。他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头脑守旧,十分顽固。他不但反对,而且在家装病不上朝了。赵武灵王知道要推行军事改革,首先要打通叔父的阻拦,就亲自上门找赵成,对他反复地讲解改穿胡服骑射的好处。赵成终于被说服了。赵武灵王趁热打铁,立即赏给他一套新式胡服。次日朝会上,文官武将一见老将赵成也穿起胡服来上朝了,都没有话说,只好改穿胡服了。紧接着,赵武灵王又号令兵士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次年春,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队打败邻近的中山国,又收服了林胡和西北方的几个游牧族。到了实行胡服骑射后的第三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收服了。赵国从此兴盛强大起来,可以对付当时的霸主国了。</p> <p class="ql-block">毛逐自荐 脱颖而出 三寸之舌 一言九鼎</p><p class="ql-block">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国、赵国在长平一战,赵括率领的四十多万赵国军队全军覆没。然后秦军长驱直入,赵国的京城邯郸被秦军包围,赵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赵孝成王派他的弟弟平原君赵胜前去楚国求援。因为关系重大,平原君赵胜准备带二十名精干的文武随员同往。他在几千名门客中挑来挑去只选中了十九名,还差一名再也挑不出来了。这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走到平原君面前,自我推荐。平原君不认识毛遂,便问:“先生在我这里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听了,摇摇头说:“一个有才能的人处在世上,就好像锥子放在袋子里一样,它的尖儿会一下子露出来的。而您在我家三年了,可我从来还没有听人说起过您。这说明您没什么本事,先生您还是留在家中吧。”</p><p class="ql-block">毛遂听了,从容地申辩说:“我是特意来请您把我放进袋子里去的啊。假如我这只锥子早能放进您的袋子里,那就不只是露出一个尖儿,而早就会像谷穗脱苞那样,完全显现出来了。”于是,平原君同意带着毛遂去楚国。到了楚国,毛遂跟那十九个人一交谈,那十九人全都对毛遂的口才和见识惊叹不已。这一天,平原君与楚王开始会谈,从太阳出山开始,一直谈到日上中天,也没有谈出一个结果来。最后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解了邯郸之围。</p><p class="ql-block">事后,平原君感慨地说:“毛遂三寸之舌,胜百万军队,他一到楚国,我们赵国的威望就大大提高。只用了一席话,便使赵国的威望重于九鼎。我观察的人才不算少了,但竟然错看了他。</p><p class="ql-block">后据此引伸出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三寸之舌,一言九鼎。</p><p class="ql-block">邯郸的鸡泽、永年有毛遂故里、毛遂墓,而河南原阳,山东滕州等地也有相争。</p> <p class="ql-block">邯郸学步</p><p class="ql-block">邯郸学步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庄子·秋水》。</p><p class="ql-block">邯郸市主城区串城街(邯郸道)北端,前身为横跨沁河上的一座木结构桥,因常年遭水冲,至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前后费时八个月,在沁河上建成石拱桥一座,并根据庄子《秋水》篇的寓言故事,将其取名为“学步桥”。</p><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姿势非常优美,就决定前去学习。他风尘仆仆地来到邯郸,果然见到大街上的人走路姿势十分优雅,走起路来仪态万千,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翩翩风度。少年赶紧跟着路上的行人模仿起来,人家迈左脚,他跟着迈左脚;人家迈右脚,他也跟着迈右脚。可是学了几天,他却怎么也学不会,而且越走越别扭,姿势比以前更难看了</p><p class="ql-block">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古都邯郸城流行踮屣舞,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非常优美。</p> <p class="ql-block">黄梁美梦 一枕黄梁</p><p class="ql-block">邯郸城区北部有黄梁梦镇,镇内建有黄粱梦吕仙祠。从吕祖殿绕暖阁出后门,便是吕仙超度晤世的卢生殿,殿内有青石雕就的卢生睡像,长约5尺,一手托腮,一手安然置于胯上,头西脚东,侧身而卧,两腿微曲,睡意朦胧,正在做他的黄粱美梦,睡像维妙维肖。</p><p class="ql-block">卢生殿殿内有大青石雕刻的卢生侧卧睡像,神态形象维妙维肖。东、西、北面墙壁上绘有壁画,描绘了卢生“富贵荣华终幻因,黄粱一梦了终身”的故事。殿前回廊有明、清时期的碑碣。</p><p class="ql-block">卢生本为唐传奇《枕中记》中人物,卢英,字粹之。因久试不弟,于邯郸舍遇道者吕翁(后传为吕洞宾),吕授其瓷枕,遂入梦,梦中娶富女,登高科,做大官,享尽人生富贵,寿至八十而命终,卢生梦醒,而旅店主人炊黄粱饭尚末熟,由此感悟人生如梦,卢生祠为国内孤庙,殿内卢生青石雕卧像,相传抚摸其躯可祛病,香火甚旺。</p> <p class="ql-block">负荆请罪</p><p class="ql-block">走进回车巷,感受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回车巷,又称蔺相如回车巷,位于战国时赵邯郸内城南门里路西(今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串城街南段)。是一条长约75米的巷子。</p><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2]战国期间秦国常扰赵国,公元前282年秦又遣使入赵,言愿以十五城换赵国和氏璧,蔺相如奉遣携璧入秦,当面揭露秦昭襄王的阴谋并巧计完璧归赵,因为国争誉立功,被列为上卿,位居大将廉颇之上。廉颇不服,认为自己攻城野战功劳最大,而蔺相如不过只有口舌之劳,且出身微贱,扬言见面时总要给他难堪。为此,蔺相如为顾全国家大局,常称病不与廉颇同时上朝争名列,对廉颇处处退让。</p><p class="ql-block">有一次,二人途中相遇,因道路狭窄无法相让,蔺相如便主动退入小巷,请廉颇先行。他的门客以为蔺相如胆怯怕死,有的想辞去。蔺相如阻止而问之:廉颇与秦王哪个厉害,秦王那么厉害我还不怕,为什么独怕廉颇?当前强秦不敢轻易进犯赵国,是因为赵国有我们俩人担负重任,“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p><p class="ql-block">廉颇闻之很受感动,明白了蔺相如让他的道理,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从此两人和好,结为生死之交,同心协力,共卫国家。这也就是为后世广为传颂的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传颂着“将相和”之故事,为历代人民所赞誉。正所谓古诗云:相如回车为赵国,廉颇负荆痛悔过。</p> <p class="ql-block">邯郸成语很多,建有赵苑公园,内有座成语典故苑。将100多条成语典故通过碑刻的艺术手法,园林的表现形式再现世人面前,以古喻今,鞭策后人。</p><p class="ql-block">如果认为邯郸只是 中国 成语典故之都,那就错了。她也是太极之乡、五大祭祖圣地之一(娲皇宫)、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邯郸 还是刘邓大军诞生地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此开播,《人民画报》在此创刊, 中国 人民银行前身之一的冀南银行在此诞生。从1952年到1974年,22年间毛泽东主席在邯郸视察、停留达25次之多。</p><p class="ql-block">说到邯郸,不能不提到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1993年,实验站的“黄淮海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研究”与“两弹一星“一起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是我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农业科研项目。</p><p class="ql-block">邯郸还有许多值得参访的地方,让人震憾、赞叹,令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部分图文取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