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着它,我发现了济南的可爱

优哉游哉

<p class="ql-block">  山水诗人孔孚的《答客问》刻在济南护城河的黑虎泉、九女泉畔:“请教泉有多少/去问济南人的眼睛吧//愿闻济南人的性格/你去问泉水吧”。我模仿孔孚先生的口气问:请教泉水诗有多少?去问济南人侯林和王文吧。线装书局近日出版了他们编纂的《济南泉水诗全编》(以下简称《全编》)三卷。二人积十年之功乃成此规模,两位媒体人的痴心之举,可赞可佩。</p> <p class="ql-block">  济南泉水诗和济南的泉一样,是散落的,漫不经心的。要到济南老城漫步,这儿一眼,那儿一汪,清澈着、晶莹着、倾吐着。泉水诗呢,藏在典籍里,是零碎的,像一粒粒蒙尘的珍珠。侯林和王文把它们擦拭一新,小心翼翼地穿成了项链,泉水诗也就成了一个整体,有了完整性。艰苦的搜寻过程,有等待,有苦闷,有尴尬,有无助,当然也是享受的过程,带着无法言说的苦与乐,他们付出了心血。我感觉侯、王二君是在爬一座山,一座人所罕至之山。“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带着对济南的深切情感与厚重的文化积淀,凭着扎实的鉴赏功底与不凡毅力,十年如一日,机缘巧合,终于把一首首诗组成的“项链”挂在了泉城的脖子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翻着《全编》,我发现了济南的可爱,还不仅仅是诗意,深究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本没有滋味,滋味全在咂摸,越咂摸,滋味就越多。滋味多了,就有了诗味,就有了意味。来济南的文人骚客颇多,“掬一捧泉水,洗一洗眼睛,心也绿了。”于是耳目一新的诗句“趵突”而出,是自然而然的。何绍基、郑板桥、王渔洋、姚鼐、魏源、铁保等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趵突泉、珍珠泉、芙蓉泉、金线泉……这些地方我都驻足过,我怎么就没有诗人这样的感悟呢?诗人游走于具象和抽象之间,徜徉在平面和立体之间,一会儿仰观,一会儿俯察,寻找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中所蕴含的大美,用自己的风格倾诉出对泉水的感悟。“三潜三见后,一喷一醒中”,这两句出自魏源写的《趵突泉》,一个“醒”字,让人一下子想到这个睁眼看世界的贤者眼里的泉水是什么姿态。而同样写《趵突泉》,郑板桥是这样体悟的:“原原有本岂徒然/静里观澜感逝川/流到海边浑是卤/更谁人辨识清泉。”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然,《全编》中的部分诗句,诗意不足,诗味不浓,诗格不高,多是随意挥洒,但这是文化人到此一游的痕迹,也有一定的史学价值。盯着那些大家的平庸之作,忽然想起一句古人话:“今后遇笔研,便当起矜庄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收入全编的3437首诗,好多都是侯、王二君如沙里淘金般让其现了真身的。《全编》序言为侯林的哥哥、学者侯琪先生所撰,其中提到的一个细节印象深刻,“去年盛夏,某大学图书馆购进《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凡600册。时值暑假,书未上架而暂存地下室书库。经通融,二人获准可在地下室中查阅,然需闭门楗户。查阅时间无从外出,而室内又无卫生间。为此,只能断绝饮水以延查阅时间。是时弟以年逾古稀而苦身若此,思之不禁戚然亦复欣然。”而考校修订是求真,是表达自己的审美立场,其中甘苦,更是一言难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水生泉,泉生文,文生济南”。也有人直接说济南是一座诗城。空说无凭,有了《全编》,就有了一个有力的佐证。作为报人的侯林和作为电视人的王文,以新闻人的敏感和勤谨,做了清家底的善事,他们无意中为媒体人成功转型探索了一条路子。说这部《全编》是打开济南泉水文化的一把金钥匙,也未尝不可。翻着《全编》,我也忍不住打油几句:“泉水诗全线装成/言有物必行有恒/两君三卷十载得/桑梓枝头月光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全编》还仅仅是济南泉水诗的清代之“全”,期待真正的“全编”早日问世。诚如侯琪序言中所言,“欲修泉水诗全编以留诸后世,惟‘求全求真’四字而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来源:大众日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