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两幅牡丹画作。</p> <p class="ql-block">屈指算起,与李江认识已经三十个年头。而知道他专攻牡丹画则正好10年整。</p><p class="ql-block">其实,认识李江时,他还是中国人民银行西藏昌都地区银行的工会主席,也知道他喜欢文学,曾有过类似当今的小小说作品在省级党报上发表过。和他的认识及交往则主要是当年西藏地方生活艰苦、单调,而很多在西藏工作的各位兄弟同仁几乎都是过着单身的日子,所以每到星期日或者类似五一、国庆节放假,相对集中在地委、行署所在地的老乡,或者相邻省份的要好,都会找一个既可打牌、喝酒,又可无忧无虑闹腾一天一夜的地方相聚。既是好脾气且又能弄几个小菜出来,还能包饺子擀面条的李江宿舍,则成了比较理想的聚居地。吾本来是从拉萨到昌都代理西藏日报驻昌都记者站站长的临时角色,短短半年时间,出于是老乡,但更多的是物以类聚的原因,很自然的就成了“李江家族”的成员。</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位对工作生活充满乐观、向上精神的理想主义者,即使在非常严酷的西藏高原上,他依然感觉生态环境恶劣并不等于人可以懈怠和不思进取,有大报抱负者,往往是在艰难困苦中磨砺而成功的,这或者是他虽不在牡丹之都洛阳生活,而又万分钟情牡丹画的根本所在。</p><p class="ql-block">严格地说,对于李江专攻牡丹画技一事,当初,不要说笔者感觉不可思议,就连国画圈内的成功者,亦是一头雾水。理由一,国画艺术,不敢说它博大精深,但起码要具备相应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技巧;二、中国传统观念,人过三十不学艺。而李江开始绘画创作时,起码将近60岁。他有72岁时垂钓渭滨的姜太公的博大治国智慧吗,能遇到求贤若渴,请他坐车同归,并拜他为师的西伯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吗?三、中国传统理念,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力量。在雪域高原生活了几十年的李江,说让他画几幅寒冷峻峭的高原雪山,亦或是穿行在横断山脉之间的几条咆哮奔腾的江河,也许难不倒他,可能连牡丹真容都没有见过的他,能执笔画出敢傲笑唯一女皇帝至尊风骨的牡丹仙子的神姿吗?所以,当10年前,他风尘仆仆从东北背着他大约10多幅牡丹画作,来郑州与我们诸友见面时,出于礼貌和尊重,我们当面只能说难得和鼓励的话语,因为60岁的人了,还有如此的爱好与执着,本身就是一种榜样。</p><p class="ql-block">2008年11月,因工作,邀请同样也在西藏高原工作过二十多年,对西藏有着非同一般感情的藏派国画家毛君周先生,同往成都出差。去成都,当然要拜会退休后定居成都的老友李江了。走进李江的家门,确实被他的执着追求所感动,除了他认为不错的挂在墙上的那些牡丹画作以外,光让他自己不满意的废弃的牡丹画,说有上千张似乎有些夸张,但说有几百张怕也不为过分,而且据他个人和身边的亲友讲,在家除坚持每天早晨4点多或者5点钟起来作画外,即使是外出异地他乡,此风似乎从没动摇过,可想一个有追求者的成长之路,是多么的艰辛和笔耕不辍。</p><p class="ql-block">当然,李江也是位感情非常丰富的人,时不时有电话交流,包括他到海南万宁购得永久性住房以后,到海南休息疗养期间,当地房地产商如何看中他的牡丹画作,用两套新建房产收藏他牡丹画的信息,也会以通过电话,传递给我们这些好友分享。</p><p class="ql-block">而对李江牡丹画有新的认识则出自一次偶然。2012年9月,说热不算很热天气,李江从我省鲁山一处风景区打来电话,说山区里有一家宾馆要重新开业,他已经在那里住了好几天,邀请笔者一定去感受一下鲁山深处的空气。好友之约,盛情难却,稍作准备,开车直奔李江指定方位。果然名不虚传,距离林彪当年修筑地下秘密指挥中心咫尺之遥的这家县慈善机构开发管理的宾馆,藏隐在树木葱茏的浅山深处,现代化的主体建筑和极具民间风情的各式草庐、木板、原木、竹子、藤条等居家小屋,勾勒出休闲旅游地方的别样风景线,或者说本身就是画家采风写生的实体标本,看后确实给人怀念久远山乡风情的淡淡感觉。</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大早,李江就起床,沿着通往后山的山径,一步一步爬到了一处台地的制高点。远望,四周黛色朦胧,而朦胧中的山区早晨,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神仙不过也如此的无我感觉。当然。李江决非为观山而看景,他正在酝酿当天用什么样的作品,来祝贺大山深处的“桃园”宾馆,从“睡梦”中甦醒。</p><p class="ql-block">笔者目睹了李江作画的全过程。上午;7:30,在一个不算大的空间里,非常熟悉他作画流程的夫人,为其铺展好画台笔墨,已经酝酿好情感的画家,开始在四尺宣纸上,用浓淡有度的笔法,将牡丹的蕊、瓣、筋、干、枝、叶等,3个小时慢慢流淌而去,一幅几乎可以与牡丹苑里的焦骨牡丹实物难辩真假的作品,跃然纸上,且给人一种从真实牡丹身上,都难以感觉到的风范意蕴饱含在牡丹画作中。</p><p class="ql-block">合该此幅黑白牡丹画作留待后人猜测和争议,当时在牡丹画作现场的三个人,即李江本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开业宾馆总经理哥哥和笔者,都被这幅可视为当今非常难得的精品牡丹的生命力所折服。尔后,算是三人合作吧,笔者酝酿良久,作词为:“众说牡丹守节操,近观画作信古言”。接着,书法家蘸墨题跋,画家书写落款和钤印,一幅完整的牡丹画作在鲁山深处度假村里问世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0年前创作的黑白牡丹花。</p> <p class="ql-block">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鉴牡丹画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