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柳林

张成

<p class="ql-block">桃 源 柳 林</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五柳先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记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描写的不就是攸县鸾山镇桃源谷吗?</p><p class="ql-block">沿省道S535进入桃源谷,您左前方便可见一片茂密的树林,当地称“千年柳林”。林中有四十多颗参天古柳,最大的胸围4.3米,高五十米。林子里松鼠在树枝上蹦极,蜜蜂在草坪里赏花、雀鸟在叶丛中欢唱……。</p><p class="ql-block">柳树林流传着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姓柳的教书匠,常年在江西教私塾,因为他学识渊博,教学有方,很多学生考取举人、进士。柳先生年迈回到桃源谷养老后,学生们常来看望他,并每次栽一颗柳树,以后便于老师乘凉,学生多了,年复一年,便有了这片林子。</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常态,学生栽树老师乘凉恐怕不多见吧,后来人们把这片柳树林称为“尊师林”!真是“桃柳不言,下自成蹊”!</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我们也好奇的是,为什么这片柳树林能保护的如此完整呢?桃源谷紧邻漕泊铁矿区,大炼钢铁时代而没有被砍伐掉?</p><p class="ql-block">这就要从桃源谷乃至鸾山镇的地域文化说起。这里紧邻江西省莲花县,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武功山脉西麓,自古以来人们就尊师重教。</p><p class="ql-block">解放前,这里偏僻闭塞,但人们祖祖辈辈专心种植油茶,每年把茶油卖出去,换成银两让小孩读书练字,每家每户都有储油桶,容积大小能储存200斤至500斤茶油不等。历史上洪氏就有三人读书考出去,官至宰相一级,史称“漕溪三御史”。解放后,交通便利了,尊师重教的传统得到更好的传承,成长了一大批专家教授、教育行政单位领导、民办学校创办者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同时这里的硬笔书法、剪纸艺术、呤诗绘画美名远扬,剪纸艺术的“洪氏一刀剪”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得以传承。</p><p class="ql-block">正因如此,有故事,有尊师故事的柳林,很自然就完整保护至今。</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柳林占地面积约120亩,四周居住着桃源村江洲里、仓门前等组几十户农家,现代白瓷外墙农舍鳞次栉比,衬托着柳林更加茂密葱绿。</p><p class="ql-block">桃源溪自南向北将柳林分成东西两半,东面依山,一股小溪穿过林子和农舍,汇入桃源溪,西边是树林和农舍及整整齐齐的菜园。如今,江面上架起了三座小桥,南北两边是车辆通行的钢筋水泥桥,中间是木桥,仅供行人通行。</p><p class="ql-block">近年,村里在林子里建设了小书屋、小讲堂、小广场,配套了乡村舞台、健身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和志愿者服务中心等设施,一个名副其实的“幸福屋场”呈现在我们面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