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中的文化名人之六——潘汉年

颜洁-不忘初心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本书作者卞龙、常浩如↑</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编者颜洁↓2021年在央视纪录片《红色医生》</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中接受采访画面</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潘汉年(1906—1977),江苏宜兴人。中共历史上隐蔽战线、文化战线和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5 年初,在大革命洪流的鼓舞下,潘汉年告别了家乡父老,只身来到大上海,从此开始了新的人生旅途。到上海不久,潘汉年就被聘为上海中华书局《小朋友》周刊的助理编辑。之后,他参加了创造社,先后参加编辑或主编刊物数种,发表了一系列战斗檄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7 年春,受郭沫若邀请,前往南昌参加北伐军,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办的《革命军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他又回到上海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刊物的编辑工作。由于他思想敏捷,性格开朗,对人直率真诚,在文化界颇有人缘,因而从 1928 年起就被党组织调到文艺工作的领导岗位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1 年春,当潘汉年离开文化宣传工作岗位转入中央特科之后,他在朋友众多的文化界一下子就销声匿迹了。新建的中央特科总部办公地点,设在当时的五马路的一个写字间。为了真正起到掩护作用,由潘汉年出面在中山路找了一处厂基,组织煤球生产。潘汉年先后用过好几个化名。如萧叔安、严陵、胡越明等,代号却只用“小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潘汉年到任之后,首先是和他的前任、原情报科长陈赓办理交接手续。中央特科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镇压叛徒和打击敌特机关中的首恶分子。</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天中午,龙门路上车水马龙,一辆成色颇新的人力车穿行在人群中,车上坐的正是以反共为业、罪恶多端的淞沪警备司令部督察长王斌,突然,从小弄堂内跳出一个年轻人,飞身一跃,攀住车的后沿,举枪对准头部,“砰”的一声,王斌立即丧命。这一切发生在几秒钟之内。王斌被镇压后,一些叛徒、特务受到了一种震慑。之后不久,潘汉年又亲自参与了一起镇压叛徒的重要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2 年 2 月,在上海的《时报》《申报》等报纸先后刊登所谓伍豪脱党启事。“伍豪事件”发生后,中央苏区发布公告,上海地下党发表申明,但是范围和影响都较小。潘汉年通过律师在《申报》显著位置刊登《紧要启事》这种合法的形式,清楚有力地驳斥了国民党制造的谎言。虽然刊登这个“启事”花了整整 100 元大洋,另外还赠了一幅古画给巴和律师,但从政治效果上看,无疑是值得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3 年夏,潘汉年奉命离开上海前往江西中央根据地,任苏区宣传部副部长。因他具有丰富的地下活动经验,中共中央又派他与十九路军秘密谈判,谋求反蒋抗日。1933 年 10 月 26 日,潘汉年等人代表中央政府和十九路军代表签订了《反日反蒋初步协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潘汉年随营远征。第二年 1 月,中共中央为尽快和共产国际取得联系,派潘汉年出使莫斯科。于是,潘汉年就从长征队伍里“神秘”地“失踪”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6 年 4 月,潘汉年奉命回国,和陈立夫、陈果夫洽谈国共合作抗日事宜。1936 年 8 月,潘汉年从上海经西安进入陕北,赶到瓦窑堡,向中共中央汇报了在莫斯科与共产国际和中共代表团联系的情况。9 月下旬,中共中央命潘汉年回上海担任中共上海办事处主任,继续从事统战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一三”抗战后,潘汉年改任“八路军驻沪办事处”主任。他还通过夏衍团结了一批文化人、新闻记者、作家,创办了《救亡日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7年冬,上海沦陷,潘汉年撤往香港,继续从事文化、情报活动。1938 年 9月,潘汉年到延安,任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经过从 1939 年秋天到 1940 春天的不断努力,潘汉年在香港和上海两地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情报工作据点,并通过这两个中心据点和其他有关的情报人员建立了性质各不相同、密切程度各有差异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的情报网络系统(业内称“潘系统”)。在此后的几年间,重要战略情报源源不断地发往延安总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中央曾多次对潘系统工作予以表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2 年 11 月初,潘汉年在安排江苏省委机关同志安全转移后,才与刘晓、王尧山等人向淮南进发。在淮南工作期间,潘汉年担任华中局社会部长、联络部长等职,主要负责上海、南京一带敌占城市的对敌隐蔽斗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坐镇小王庄统一部署,全盘规划,在宁、沪、淮间,建立了一个秘密交通图,使许多重要情报经过分析、研究后及时告知中共中央及其他部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3 年春末夏秋之际,形势骤然变得紧张起来。潘汉年立刻向华中局领导饶漱石请缨:亲自再去敌占区一趟,可以获得第一手情报,同时对上海情报据点的工作做一番检查部署。回到根据地后,潘汉年只向饶漱石汇报了军事动向情报,而对此行的一些具体问题则缄口未提。他在事先无法请示的情况下不得已去会见汪精卫,而事后却没有及时报告这一事件,而是一拖再拖,整整拖了 10 多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4 年底,潘汉年奉命北驰延安,参加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1945年 8 月,他又急赴东北,从事苏占区接管工作。1946 年初,潘汉年再度南下,继续开展情报、统战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潘汉年在上海有良好的活动基础,中共中央决定派他到上海工作。临行时,周恩来满怀希望地对他说:“上海即将解放,中央决定派陈毅当市长,你要当好陈毅的助手,做好各方面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9 年 5 月 28 日上海解放,潘汉年任副市长、市委第三书记、华东局统战部副部长兼上海市委统战部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5 年 4 月 3 日,潘汉年在北京饭店被宣布实行逮捕审查。1977 年 4月 14 日含冤病逝。直到 1982 年中共中央为潘汉年平反时,才真相大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潘汉年同志的一生,是有大功于党的统一战线事业的。他对党忠诚,原则坚定,才华横溢,机智果敢,所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最广泛,包括文化、军事、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并始终战斗在第一线,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艰巨任务。在深入开展团结党外朋友,争取中间势力,特别是开展上层统战人物工作方面,潘汉年同志成绩卓著,表现出高超的政策水平、卓越的组织才能、一贯的民主作风和真切的朋友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2 年 8 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中共中央高度评价他的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著名书法家</b><b style="font-size:20px;">那维东</b><b style="font-size:18px;">1996年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中央电视台二十八集电视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潘汉年》题写片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编辑 制作/颜洁</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