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育的改变没有这么简单,有时候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p><p class="ql-block"> 对于儿童来说,好的教育是来自根部的土壤和水源,是儿童立足之处的不竭养分,而不是催生苦果的激素。</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会心痛,关注媒体,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用最残酷的方式——跳楼,来结束花一般的年龄;很心酸,关注周围,我们听到或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沉溺网络,不爱学习,产生多动、极度捣蛋、自闭等心理问题。</p><p class="ql-block"> 有时,我会仔细研读案例,发现造成此类悲剧的原因,家庭占了很大的因素。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倒也不是推卸学校教育的责任,而是很多案例都表明一个和谐的家庭,一对身心健康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我们都实实在在地看到,一个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实在太多。</p><p class="ql-block"> 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架起一座桥梁,为学生打开一扇教育的美好之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聊几个教育故事</b></p><p class="ql-block"> 2021学年的第一学期如约而至,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周的新生入学课程,慢慢习惯了小学的节奏。但其中有一个孩子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上课大吵大闹,竟与教师对打,在学校花园里小便,欺负同学,让整个班级鸡犬不宁,班主任老师每天都被他整的筋疲力尽,无助地说面对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这让我想起来了前几年的一件事情:</p><p class="ql-block"> 记得徒弟问我件事:班级里的一个男生,经常打女孩子巴掌,班上的女生都快被打遍了,有的还不止一次,怎么办?我已经教育过好几次了!我脱口而出:这男孩应该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种现象,或者经常被人打,要不一个三年级孩子应该不会经常打别人巴掌的!我猜家庭中有家暴现象,也许他看到过他爸打他妈,或者爸妈经常这么打他,你问问孩子吧!</p><p class="ql-block"> 午后,徒弟说,师傅果然被你猜到了,这男生表现不好时,妈妈就经常打他巴掌!我叮嘱徒弟:你应该找他妈妈聊一聊,也许碍于面子她不会承认,因为她自己也是老师,再说你又比她年轻那么多岁,但她应该会反思!你看,从心理角度分析,他打这些女生的时候,心里估计就把她们当妈了,以释放内心的极度不满!第二天,徒弟又说,师傅,又被你猜对了,她妈不承认,最后说她会跟孩子好好沟通一下!自从这次谈话后,徒弟反馈这个男生从此再也没有打过女生。</p> <p class="ql-block"> 一个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确实非常大,我们可以在一个学生的言行举止中看到一个家庭的影子,而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是一个问题家庭。其实也挺为难老师,要改变一个问题学生,首先要获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之后再融入他们的家庭教育!我非常赞同天长小学楼朝辉校长的一句话:教师要给与家长专业上的指导,小学阶段包括:如何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习上有效的学习方法?这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当前形势下,教师还需要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p><p class="ql-block"> 学生中的很多问题,作为教师如果不能静下心来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追根求源,简单粗暴的处理,那么你想形成一个正能量的班级基本上不太可能。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聪明,你不解读他,他会解读老师,孩子越长大,教师个人魅力越重要。对于孩子来说,遇到一个好老师,真是一件幸事!</p> <p class="ql-block"> 面对一年级班主任的无奈和痛苦,我把这件事讲给她听。我想,这个一年级新生的背后应该也是个问题家庭。这个孩子很可能在缺少父母之爱的环境下成长,她的父母也许对他有过激行为,要不然,小小年纪就敢跟老师对打?对于他的各种不正常的举动无疑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找来家长了解情况:这个孩子从一开始就是没有爸爸的,妈妈也经常消失在他视线里,由外公外婆一手带大,规矩意识很差。现在孩子大一些,妈妈的出现率会高一点,但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妈妈采取的措施是拳打脚踢,甚至勒脖子,扬言不让他活了!可能是把对生活的不满全都发泄到了孩子身上。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就采取与妈妈对打的方式。不由得感慨,可悲的家庭,可悲的妈妈,可怜的孩子。徒弟班的妈妈是老师,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在老师和家长沟通之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这位一年级的新生妈妈,最近也跟她接触过几次,自我感觉很好,不承认自己对孩子的过激行为还是其次,最主要是她觉得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到位的,隐隐还能感觉到她对老师的责备,有一种意思是老师在故意找茬。这位母亲的心理应该也是不健全的,她对周围每一个人都充满不信任感,这种心理应该跟长期的生活环境紧密相连,也与她的生活经历紧密相连,内心讲我很同情这一家子!</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教育故事,班主任该怎么办?我建议继续给予这位学生的关爱,拼尽全力挖掘他身上的优点,看到他点滴的进步,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学生的温暖,让他有点自信,不能放弃学生。面对家长,继续真诚与她交流,但不能频繁,既让她看到孩子的进步,更让她看到孩子应该努力的方向。我想,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真情总能打动人吧。一年下来,还算平平安安,上次听公开课,我一直关注着这个孩子,一节课下来没有出现不良行为,偶尔还能举个手,下课后,我还特意表扬了这个孩子,在这里,班主任真的功不可没。之后的路还很长,老师也不是万能,尽力就好!我时常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做积德的事情,不求回报,但愿,我们的绵薄之力能帮助到家庭,帮助到孩子!</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想想孩子是无辜的,因为他们不知该如何表达情绪,很多时候是不知该怎么做,家长、老师要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感染他们、告知他们,这应该就是教育……</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后续……</b></p><p class="ql-block"> 回想自己当班主任、当语文老师时,连带5届毕业班的经历,那真是一种历练!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家长,形形色色的学生,有动刀的,有自闭症的,有多动症的,有忧郁症想跳楼的,有上课时不时跟你对嘴的,有心脏病的,上课会忽然心跳200多下,打120急救的……其中一个班,记得特殊学生有6.7个,当时的语文老师接班一年,自己也快得焦虑症了,整晚整晚睡不着。于是,我又去接班了,心里还算强大,没被焦虑到,但第二年体检,直接心脏功能不正常,还好,慢慢调整,又养过来了!有时候在想,应该抽点时间把那些接班的故事写下来,失败的,成功的,是一种记录,也是一种回味!也许也应感谢这一次次接班历练,让我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师生关系,老师与家长关系时,时不时能找到突破口。经历就是最好的成长,对于我来说这又何尝不是笔财富!</p><p class="ql-block"> 回想自己做母亲后,特别是陪着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从教师角度来说,最大的不同是学会了换位思考,会从家长、孩子角度思考问题!自己做事是个力求完美的人,所以对学生的要求有时也挺高的,但包容、鼓励、批评,如何拿捏好这个分寸,始终是门学问!教师是个良心活,可想想,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真的要好好育人教书。好好的对待学生吧,去努力激发他们做最好的自己,这应该是一件既平凡又伟大的事情!用心地教孩子吧,一如我们孩子的老师用心地教我们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从老师角色,有方法地爱学生,真诚地对待家长,相信应该能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架起一座桥梁,为学生打开一扇教育的美好之窗!从母亲角色,做好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与孩子成为朋友,要求孩子做好的,自己先要做到,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养分。无论是老师还是为人母,我想我们都要深知,先育人再教知识,一起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