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达人苏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谨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谈论苏轼其人,有太多可说的东西,作为爱好文学的人,我当然仰慕其文才,但我今天特别想说的并非是他的诗文的精彩,我想换个角度,我想说,他是达人,难能可贵的达人。</p><p class="ql-block"> 达者,谋其旅而能至其地,可谓达;欲往之,前行有路、有桥、有船,通行无阻,可谓达。就人生而言,能实现欲想目标,拥有了某种游刃有余的能力,尤其是功成名就,当然算达。从这个角度讲,苏轼当然是达人,当之无愧的达人。苏轼是文豪中的文豪,他当然是文学达人;苏轼更是众皆称羡的文学家中的全才,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均可独领风骚,光照万世,同时他还是善于发现、总结、创建的美食大家,显然他也是触类旁通的罕见的通才达人。</p><p class="ql-block"> 苏轼无疑是才能、成就方面的达人,另一方面,他也是生活、处世上的达人。能至为达,可通为达,引申开来,达也有通透、明白的意思。读苏东坡诗文,起初我折服于其精彩和大气,慢慢地了解到东坡的故事,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发现并欣赏起他难得的豁达、达观来。或许是性格使然,或许是生活历练,或许是学习体悟,或许是贤哲启发,我以为苏轼东坡是越活越明白,越活越想得开了。</p><p class="ql-block"> 苏轼算不上政坛的达人,他一生的起起落落就是明证,他的从政之路一直不顺,但待人、处事方面,尤其在后来,他算得上是达人。苏轼并非一开始就是从容、豁达的。苏轼是认真的性情中人,从政早期的他曾经年轻气盛,有过格外较真的劲儿,会争一时之短长。在朝廷,为了政见,他可以洋洋洒洒不无讥讽地上书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在地方,因为意见分歧,他会对顶头上司陈希亮硬磕。但他不为个人私心,不计个人恩怨,时过境迁,他会去拜访隐退民间的政敌老哥王安石,对他毕恭毕敬,聆听、请教;他会为故去的老上司陈希亮作传,表达出愧意:“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至形于色,已而悔之。”在贬谪地方的一次次跌跌撞撞中,他逐渐学会了沉稳、平和,坦然应对,并逐渐展现出了他性格中豁达的一面。对己,他不因官场失意而自暴自弃,而是随遇而安,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睡就睡,该玩就玩,保持健康快乐心态,养精蓄锐,以待时机;对人,他不因自己的失落而迁怒于人,或绝交自闭,而是广交朋友,可官可吏,或僧或农,不是阿谀奉承,不会高高在上,只是诚挚待人,求共识,话短长,去寂寥;履职,他不因下贬而消极怠工,而是为政一地就与官同筹、与民同乐,力所能及、卓有成效地做些实事、正事。频频处于被贬状态的他,多数时候却能放下包袱坦然悦己、友人、做事,活得有滋有味,善以待人,仁以做事,的确非常人所能,堪称达人。用今天的话讲,我认为,苏轼的政治情商不高,但生活情商极高。</p><p class="ql-block"> 苏轼仕途屡遭打击,生活中却能泰然处之,为什么?理解苏轼的外在态度,就要看他的内在心态。苏轼的心态是怎样的呢?记得近年在加拿大看一场演出时,我注意到一位朗诵者居然是带着哭腔声情并茂地朗诵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无独有偶,最近搜索、欣赏著名朗诵艺术家姜嘉锵的朗诵视频,居然发现他也是带着哭腔朗诵这首苏词名篇的!莫非那位加拿大的华人朗诵者正是模仿了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显然,仅仅留心一下词中的这一句,就应该知道苏轼虽有无奈却也是坦然的,他明确说“此事古难全”,是今古常态;再仔细点,读了词序,更会发现写这首词的背景是“欢饮达旦”,与朋友痛快地喝到天亮的苏轼当时怎么可能是哭哭啼啼的状态呢?其实,经历着种种打击,苏轼非但没有完全走向悲观、厌世或绝望,反而变得越来越适应、坦然、达观。他的这种心态典型地表露在他的《前赤壁赋》里:“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显然,他把世事、人生看得很通透,看淡了有无得失,看开了消长存亡,认识到包括人在内的万物都有其各自的时空,能各得其所,享受拥有,各尽其能,寄望接力,就挺好。在古今文人中,是非不陷于个人恩怨,喜怒不系于个人逆顺,眼界不拘于个人得失和时空,不卑不亢,不自弃也不弃世,如此达观处世的并不多见。苏轼最令我欣赏的达,就是他的处世的达观,在我的心目中,他无疑是绝绝对对的处世达人。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苏轼的达观态度,发端于他豁达的性格,养成于他深刻体悟生活、汲取先贤智慧的学习过程中,反映在他恣肆汪洋的大气诗、文的字里行间。</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罕有的大才、全才,我们可以追慕苏轼的文采,但未必能望其项背;作为中国文人中少有的能在逆境中豁达待人、积极做事、达观处世的达人,他的心态则是我们能够学习并付诸实践的。这不仅仅是为了向善看齐,也是让我们能珍惜当下,活在当下,不管在逆境或顺境中都可以保持身心健康,设法快乐地生活,珍惜只能拥有一次的生命,享受专属自己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