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阿简老师在书语的课程回忆录

孙吉元宏博学校

<p class="ql-block">7月15日,我参加了“阿简绘本深度阅读工作坊”期待已久。</p><p class="ql-block">阿简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四本理论书:《好绘本如何好》《一本书读透图画书》《说说图画》和《读图画书、学批判性思维》。</p> <p class="ql-block">阿简老师以“怎样的阅读才算深度阅读”,接着用戴维.珀金斯的《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提出理论结构一一“深刻见解”+“行动”+“伦理道德”+“机会运用”。她用绘本《爸爸小时候有恐龙》进行实践,分小组找出哪些是“深刻了解”,哪些属于“伦理道德”,哪些属于“行动”,哪些属于“行动”,小组合作找出每一版块的相关内容。</p><p class="ql-block">这个环节我印象最深的是阿简老师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理论(深刻见解),书读的少,就没有了思考工具。”机会就是迁移,就是怎么做?</p> <p class="ql-block">下午的课开始了,阿简老师说<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选书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去读”。“精读一本书前,先要去铺垫。”(她是用书来铺垫的)</span></p><p class="ql-block">以“角色传记”的方式读一本绘本。为了阐述这一带读方法,阿简老师借用《我要收拾安东尼》和《小男孩和怪兽》重点关注到“潜意识”,《男孩和樱桃树》《臭鼬》重点关注到心理和行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提问是思考的开始</span>”,《小红帽丽塔》读完之后,她提问了:如果你是丽塔的父母,你会怎么想?“丽塔站了很久还是不敢跳,她在想什么?你怎么认为?”“为什么只有对丽塔印象深刻?”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做小练笔。</p><p class="ql-block">借助心理和行为分析为人物写前传和后传。借助《蜗牛的长腿》分组认领角色,于是就诞生了青蛙组,蜗牛组,厨师组,国王组,提问者组。让这些小组这这个角色的前传和后传,只有青蛙没有后传,因为青蛙遇难了。二十分钟后分享内容,有提问组进行提问,过程很激烈。原本困的下午睡意全无,这使我们对绘本阅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p><p class="ql-block">这个环节提问组很重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阿简老师给了绘本《如果我们有尾巴》的封面,假设我们是作者会怎样思考,借助四大版块完成我们自己的创作思路要点。</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个的巧妙之处是,如果没有《爸爸小时候有恐龙》的导入,那么我们就不会有《如果我们有尾巴》的思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等所有小组完成任务之后,阿简老师才开始读绘本,我们发现自己的创作和大师有很大区别,这就是作者的高深之处。</span></p> <p class="ql-block">后来阿简老师又介绍了一些好书,由于不能一下子读完,我就拍照记录啦!</p> <p class="ql-block">课程真的很精彩,如果坚持三天课程,我们一定会有更深的见解。</p><p class="ql-block">可是上课结束,就听说武侯区要核酸,慢慢就更加紧张了。于是大家商量返程,这个过程每个人都是不情愿的。又担心疫情严重……</p><p class="ql-block">即将排队两个小时,才做上核酸,时间已经是凌晨十分了。</p> <p class="ql-block">少上了课程,匆匆离开成都。</p><p class="ql-block">无法表达对成都第一次见面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离开的车站,依然在读《为未知而教 为未来而学》。</p> <p class="ql-block">回来的车上,再也无心看窗外的风景,万千思绪。如果我是一个人,真的想留在成都,有好骑的自行车,干净的大街小巷,艺术馆,图书馆……多好的公共资源啊!这些都是我渴望的,更是我的孩子所需要的,可是……这个时候我似乎更能理解很多人努力留在大城市的原因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能够来成都学习,要感谢的人太多,都在心里。</span></p>

阿简

老师

绘本

提问

课程

我们

哪些

深刻

成都

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