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积累10

阿钟气球派对

古诗词 <p class="ql-block">4.《凿壁借光》 </p><p class="ql-block">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p><p class="ql-block">小古文讲解:</p><p class="ql-block">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这里的“逮”:到、及,“不逮”是指烛光照不到。废话,隔着墙呢,怎么照得进来呢?</p><p class="ql-block">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乃”:就。</p><p class="ql-block">“穿壁”:在墙上凿洞。这里就不太科学了,邻居家也不傻呀,你在那“噔噔噔”凿墙,跟隔壁邻居家打通,还有一个洞,邻居也不可能不知道呀?所以我觉得这个可信度比较低,但这个故事经常被人引用。</p><p class="ql-block">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p><p class="ql-block">邑人:同县的人。大姓:大户人家。</p><p class="ql-block">文不识:指不识字。人名。文学表达,文学家给人起名字,这个名字都表现了这个人的性格特点,这人名字叫文不识,一看就是目不识丁,大字不识一箩筐。</p><p class="ql-block">“家富多书”这里“富”指有钱。在这呢,要普及一个小知识,古文中“富”指有钱,那么没钱用哪个字呢?在古文当中呀贫表示没钱。我们现在讲穷,是说没钱,古时候古文当中穷是指没路好走,无路可走,走投无路叫穷,穷途末路。穷是穷尽,完了的意思。所以古文当中表示没钱不用穷字,用什么?用贫穷的贫表示没钱。</p><p class="ql-block">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求:要。愿指:希望</p><p class="ql-block">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资给:借,资助。大学:大学问家。</p><p class="ql-block">说到匡衡的大名,相信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朋友,都对其略知一二,尤其是其凿壁借光的故事,更是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刻苦学习,成为很多人的榜样,也是大人经常用来鼓励小朋友读书的一个典型案例。匡衡是东海郡承县人,家中</p><p class="ql-block">世代务农。</p><p class="ql-block">匡衡虽然是农家子弟,但天生好学,非常渴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然而由于家境贫寒,根本就找不到求学的门路。好在匡衡很有志气,为了能读书,便经常给有钱人家打短工,并且从不要工钱,只是借人家的书卷来读,由此渐渐地开始研习儒家经典。可匡衡虽然喜欢看书,但由于家贫没有蜡烛,所以每每在晚上便不能继续学习,为此他甚是苦恼。后来,匡衡发现邻家有烛光,并且透过墙壁上的小孔照射到他家,所以灵机一动,便把小孔偷偷地凿大一些,使得照射过来的灯光完全够读书所用。</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要讲的这篇小古文《凿壁借光》选自《西京杂记》,《西京杂记》由汉代刘歆著,是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在政治上,刘歆可以说是个趋附势、投机取巧,同时又饱含着政治野心的西汉大官係。刘歆生活的时代,正好是西汉社会的未期,随着刘姓皇族的一天天衰弱,而外戚势力却一天天地增强。</p><p class="ql-block">刘歆虽然是刘姓皇族成员,却无法阻止这一历史趋勢的进程,但他有着十分灵活的头脑与善于投机的本性,于是他投靠当时外成势力的核心人物王莽,被王莽引之为“国师”,封“嘉新公,并成为王莽集团中最重要的“四辅"之一,应该说,王莽及他的“新朝”,其中很多有关的重大决策,刘歆在其中是起到了很关键作用的。</p><p class="ql-block">这篇《西京杂记》就是刘歆著,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怪诞不经,多不足信。就像这篇《凿壁借光》这个事儿在现实当中还挺不科学的,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一件事情。</p><p class="ql-block">我们一同来看看吧··</p><p class="ql-block">《凿壁借光》</p><p class="ql-block">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这里的“逮”:到、及,“不逮”是指烛光照不到。废话,隔着墙呢,怎么照得进来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凿壁借光》 </p><p class="ql-block">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p><p class="ql-block">小古文讲解:</p><p class="ql-block">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这里的“逮”:到、及,“不逮”是指烛光照不到。废话,隔着墙呢,怎么照得进来呢?</p><p class="ql-block">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乃”:就。</p><p class="ql-block">“穿壁”:在墙上凿洞。这里就不太科学了,邻居家也不傻呀,你在那“噔噔噔”凿墙,跟隔壁邻居家打通,还有一个洞,邻居也不可能不知道呀?所以我觉得这个可信度比较低,但这个故事经常被人引用。</p><p class="ql-block">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p><p class="ql-block">邑人:同县的人。大姓:大户人家。</p><p class="ql-block">文不识:指不识字。人名。文学表达,文学家给人起名字,这个名字都表现了这个人的性格特点,这人名字叫文不识,一看就是目不识丁,大字不识一箩筐。</p><p class="ql-block">“家富多书”这里“富”指有钱。在这呢,要普及一个小知识,古文中“富”指有钱,那么没钱用哪个字呢?在古文当中呀贫表示没钱。我们现在讲穷,是说没钱,古时候古文当中穷是指没路好走,无路可走,走投无路叫穷,穷途末路。穷是穷尽,完了的意思。所以古文当中表示没钱不用穷字,用什么?用贫穷的贫表示没钱。</p><p class="ql-block">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求:要。愿指:希望</p><p class="ql-block">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资给:借,资助。大学:大学问家。</p><p class="ql-block">音频讲稿:</p><p class="ql-block">说到匡衡的大名,相信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朋友,都对其略知一二,尤其是其凿壁借光的故事,更是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刻苦学习,成为很多人的榜样,也是大人经常用来鼓励小朋友读书的一个典型案例。匡衡是东海郡承县人,家中</p><p class="ql-block">世代务农。</p><p class="ql-block">匡衡虽然是农家子弟,但天生好学,非常渴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然而由于家境贫寒,根本就找不到求学的门路。好在匡衡很有志气,为了能读书,便经常给有钱人家打短工,并且从不要工钱,只是借人家的书卷来读,由此渐渐地开始研习儒家经典。可匡衡虽然喜欢看书,但由于家贫没有蜡烛,所以每每在晚上便不能继续学习,为此他甚是苦恼。后来,匡衡发现邻家有烛光,并且透过墙壁上的小孔照射到他家,所以灵机一动,便把小孔偷偷地凿大一些,使得照射过来的灯光完全够读书所用。</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要讲的这篇小古文《凿壁借光》选自《西京杂记》,《西京杂记》由汉代刘歆著,是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在政治上,刘歆可以说是个趋附势、投机取巧,同时又饱含着政治野心的西汉大官係。刘歆生活的时代,正好是西汉社会的未期,随着刘姓皇族的一天天衰弱,而外戚势力却一天天地增强。</p><p class="ql-block">刘歆虽然是刘姓皇族成员,却无法阻止这一历史趋勢的进程,但他有着十分灵活的头脑与善于投机的本性,于是他投靠当时外成势力的核心人物王莽,被王莽引之为“国师”,封“嘉新公,并成为王莽集团中最重要的“四辅"之一,应该说,王莽及他的“新朝”,其中很多有关的重大决策,刘歆在其中是起到了很关键作用的。</p><p class="ql-block">这篇《西京杂记》就是刘歆著,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怪诞不经,多不足信。就像这篇《凿壁借光》这个事儿在现实当中还挺不科学的,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一件事情。</p><p class="ql-block">我们一同来看看吧··</p><p class="ql-block">《凿壁借光》</p><p class="ql-block">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这里的“逮”:到、及,“不逮”是指烛光照不到。废话,隔着墙呢,怎么照得进来呢?</p><p class="ql-block">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p><p class="ql-block">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乃”:就。</p><p class="ql-block">“穿壁”:在墙上凿洞。这里就不太科学了,邻居家也不傻呀,你在那“噔噔噔”凿墙,跟隔壁邻居家打通,还有一个洞,邻居也不可能不知道呀?所以我觉得这个可信度比较低,但这个故事经常被人引用。</p><p class="ql-block">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邑人:同县的人。大姓:大户人家。文不识:指不识字。人名。文学表达,文学家给人起名字,这个名字都表现了这个人的性格特点,这人名字叫文不识,一看就是目不识丁,大字不识一箩筐。“家富多书”这里“富”指有钱。</p><p class="ql-block">在这呢,要普及一个小知识,古文中“富”指有钱,那么没钱用哪个字呢?在古文当中呀贫表示没钱。我们现在讲穷,是说没钱,古时候古文当中穷是指没路好走,无路可走,走投无路叫穷,穷途末路。穷是穷尽,完了的意思。所以古文当中表示没钱不用穷字,用什么?用贫穷的贫表示没钱。</p><p class="ql-block">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p><p class="ql-block">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p><p class="ql-block">求:要。愿指:希望</p><p class="ql-block">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p><p class="ql-block">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资给:借,资助。大学:大学问家。</p><p class="ql-block">功夫不负有心人,就是这样的勤奋学习,刻苦努力,让匡衡做到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大学问家。他励志求学的精神更是在朝中广泛传扬,甚至连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奭都拜他为师。按说匡衡是幸运的。太子刘奭(汉元帝)</p><p class="ql-block">即位后很快就把他的老师匡衡提拔为光禄大夫,成为皇上的左膀右臂,后来又提拔他为丞相,成了百官之首。</p><p class="ql-block">按理说人生到这里就差不多圆满了,可偏偏又给出了岔子。话说汉元帝提拔匡衡为宰相的时候还封他当了安乐侯,还给了 3100 多公顷的封地,封地的租税都归匡衡。对于昔日那个“凿壁偷光”的匡衡来说,这个财富应该足够让他满足了。</p><p class="ql-block">可是,当时因为土地丈量有误,偏偏多圈了 400 公顷封地。这个事情匡衡最初到底知不知道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当下属向他报告多出封地时他选择了将错就错,将这块到口的肥肉果断吃下。地方官员哪敢得罪他,马屁都拍不过来了,被包庇的匡衡更加肆无忌惮,收谷多达几千余石。</p><p class="ql-block">纸里藏不住火,后来还是被人举报了,尽管是皇上的老师且位高权重,但如此胆大妄为的违法乱纪,岂能轻饶!最终,一代宰相被撤职法办,爵位没了,封地也被收回去了。贬为平民,已经是最大的恩赐。这就是匡衡的人生,和当今社会上很多人不谋而合。因为贫穷而努力,努力后得到了成功,有名有利;却在有名有利时贪多忘形,最后身败名裂,草草收尾,画上一个遗憾的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