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回忆祖辈、父辈的真实故事,传承良好家风,续写家族美好未来。</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暴发,由于战乱,家里大部分土地荒芜,加之叔叔们上学读书花消大,家境大不如以前,逐渐落魄。征得太爷爷的同意,爷爷逐渐开始变卖田产。父亲读完小学,便跟其外公学中医,几年后学成在县城开了诊所,部分收入补贴家用。爷爷的叔叔(太爷爷的弟弟)劝爷爷,家里缺人手让几个叔叔回乡下种地,并骂爷爷卖田产是败家子儿。爷爷说田产是浮财,有钱可以再买,墨水儿装在肚子里谁也夺不走,将来能做大事儿,没有文化挨欺负,爷爷执意让叔叔姑姑继续读书。听父亲说日本投降那年(1945年)太爷爷仙逝,生前置下的田产已被爷爷卖了一大半,只留一部分在县城边上,爷爷自己种菜卖菜,忙的时候临时雇短工。爷爷不但吃苦耐劳,而且对叔叔姑姑管教也非常严格,三叔贪玩儿逃学,一次在课堂上被老师打手板儿,放学正被爷爷撞上,爷爷放下手中的活计,操起扁担追上便打,但读书花钱从不吝惜,有时候缺钱,爷爷宁可举债,也决不耽误叔叔们的学业。</p> <p class="ql-block">县国立高中旧址</p> <p class="ql-block"> 二叔东渡日本求学</p> <p class="ql-block"> 🍀🍀 🍀🍀 🍀🍀</p> <p class="ql-block"> 叔叔姑姑都天资聪明、好学,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最后都学有所成,具体哪一年毕业我不清楚,只知道他们的学历。</p><p class="ql-block"> 二叔博学多才,出口成章,国高(旧时的国立高中)毕业后留学日本,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在当年父亲装裱的老照片镜框中,我曾看过二叔全班同学穿着皮靴,光着头的毕业照,文革时,照片被父亲取出。二叔毕业后回国,有人介绍去关东军司令部当翻译,爷爷恨透了日本人,坚决不允许,又有人介绍去县国立高中教日语,爷爷说就是回家种菜也不允许教日语。后来二叔跟父亲学了中医,成为著名的中医师。三叔国高毕业后也跟父亲学中医,也是医术精湛。四叔国高毕业后考取哈尔滨医科大学,1948年毕业。几个叔叔都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当时远近闻名。二姑女子师范学校毕业,20几岁英年早逝。三姑读完小学,身体原因没再上学,四姑建国后护士学校毕业。 </p><p class="ql-block">1947年底,爷爷把家里的田产除了几亩菜地以外,全部卖光。爷爷对当年骂他是“败家子儿”的叔叔说,我虽然没有了土地,但是孩子们学有所成,这就是我永久的财富,谁也夺不走。</p> <p class="ql-block"> 1948年东北解放,农村土地改革,按人均土地面积划分“成分”,我家只有几亩菜地,按人均土地面积划为“下中农”。全家人都高兴极了,母亲回忆说,事后在外地的叔叔都赶回来庆祝,三叔和四叔高兴得把爷爷举起来。乡亲们都称赞爷爷有远见。</p><p class="ql-block"> 没有特殊年代经历的人,并不知道“成分”一词的意义和作用。建国初期至文革期间,家庭出身“成分”决定着人生的前途和命运。当初若不是爷爷执意卖土地,我们这一代就没有今天这么幸运,感恩~我的祖辈🎅🎅</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爷爷因在辽沈战役中支前有功,又读过几年私塾有文化,处事头脑灵活,在县城被选为社区街道主任。和第三个奶奶一起幸福地生活了20几年,奶奶又先于爷爷走了。晚年,父亲和母亲把爷爷接到我们家,爷爷善良温和、可亲可敬,我和弟弟常帮助母亲照顾爷爷。</p><p class="ql-block">爷爷当年卖田产、举债供叔叔读书的事,从小我就常听父亲母亲提起,但并不理解其中的意义。我长大以后,经历了文革,步入了社会,通过实践我才明白,是当年爷爷卖光家里田产的事情,才成就了父辈和我们两代人的未来。如果爷爷是地主,那么我们两代人的前途就惨了。每次和爷爷唠起这事儿,他总是笑着说,那是你们的福分,大哥说是太爷爷和爷爷行善积德有远见我们才会这样幸运。1976年,爷爷78岁仙逝。全家人非常悲痛,两代人都为可亲可敬的爷爷送行。我们永远怀念爷爷,感恩爷爷🎅</p> <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和三个叔叔的合影</p><p class="ql-block">前右是父亲,前左是二叔,</p><p class="ql-block">后右是三叔,后左是四叔</p><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和二叔曾为辽沈战役的解放军伤员疗伤受到表彰,分别进了乡级卫生所,都任所长,三叔进了县医院,中医科主任,四叔在沈阳重型机械厂医院任内科主任,三姑进了商店当营业员,四姑在省医二院医药科,都工作至退休。</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长兄,叔叔姑姑常来我们家相聚,父亲和三位叔叔都写得一手好字,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喜欢书画,每次相聚都把自己收藏的名画拿出来共同欣赏评论,什么年代及画家的名字都脱口而出,父亲和三叔还喜欢养鸟,这也是他们一个交流的话题,记得我们家当年有两个精致的大鸟笼,养两只百灵鸟,非常可爱,叫声清脆悦耳。父亲和叔叔们还一起切磋作诗,记得有一次相聚,三叔拿出诗稿,二叔修改,父亲誊写在本子上,父辈的几位老人关系特别融洽,都不吸烟,只有三叔喝点小酒。三叔小酒后常给大家变魔术,全家人非常开心,三叔还喜欢下相棋,每次都和二哥博弈到深夜。父亲兄妹七人晚年都生活幸福。而且高寿,都是80几岁仙逝。惋惜的是只有父亲兄弟四人的一张合照。一些照片,手抄稿,书画,中医药书籍等,只有弟弟收藏几样,但远在广州,收藏的物件在东北老家,无从查找😔😔</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叔叔用过的中医药书籍</p> <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一切都已成为昨天的故事,尘封在记忆里。从始祖1813年闯关东至今,繁衍生息、香火传承,已至第十代,我们是第七代,只是太爷爷这一支,共35人,父辈含辛茹苦把我们这一代培养成人,如今我们都已膝下有孙,已故的大哥已有曾孙,良好的家风代代传承。我们的下一代遍布全国各地,从事着各行各业,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我们几代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有朝一日能圆祖辈寻根的梦。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伟大的时代,感恩我们的祖辈、父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