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都热土六盘水

金 平

<p class="ql-block">  壬寅虎年,苦夏难熬。</p><p class="ql-block"> ——破纪录的高温烧红了半个地球。</p><p class="ql-block"> 本该三伏立秋之后才见的下山虎,刚入小暑就气势汹汹扑向大半个中国。六月下旬开始,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高温区血红一片,盘踞在十多个省市,宛如给九亿多居民贴上了热膏药……</p><p class="ql-block"> 此刻,朋友在清凉之地殷殷召唤:“来吧,这里有19度的夏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由川入黔的第一个服务区名叫“林口”。从川南闷热的凹地丘陵一路盘旋爬升后停下,车窗外温度陡降,手机海拔仪显示1486米。</p><p class="ql-block"> 居高望远,阵阵凉风就从青山叠翠的贵州吹拂过来,爽透了全身!</p> <p class="ql-block">  川黔相邻一桥飞跨,桥下那道深水纳万涓溪流、绕百壑千山,就是汤汤赤水——著名的美酒河。</p> <p class="ql-block">  老话讲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眼见的却是晴天朗日、大路通天!早在2017年,贵州全境就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出行自由,现在更多的高速支线四通八达、贯穿云贵高原。车行其间我叫自己慢一点、慢一点,不是礼貌让行、不是减速避险,而是希望这一路风光一路清凉,伴我缓缓驶过磅礴的乌蒙……</p> <p class="ql-block">  绿树浓荫的大街,爽爽的凉,</p><p class="ql-block"> 从黄昏晚霞中揽一把凉凉的爽!</p><p class="ql-block"> 夜市烧烤的烟火气有人长歌纵酒,</p><p class="ql-block"> 小城的灯光秀是起舞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世上所有的光景</p><p class="ql-block"> 都不及炎炎夏日,你浑身焦躁——</p><p class="ql-block"> 扑进六盘水的舒爽、七八月份的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主城区一家酒店的客房,我打开窗户不用空调,享受绿荫环抱的习习凉风,安睡到天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晨起,手机显示的即时气温被我截屏保存。珍贵的凉爽,是盛夏六盘水真实、可爱的表情。</p> <p class="ql-block">  六盘水,别称“凉都”,贵州省辖地级市。地处黔西乌蒙山区的滇、黔两省结合部,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南盘江北盘江纵贯其域,自然资源相当丰富,是长江以南最大的主焦煤基地,素有“江南煤都”之称,是大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和物资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  每天,我们都在这条长20多公里、东西走向的钟山大道疾行或是漫步,欣赏这座气候凉爽、清新滋润、紫外线辐射适中的绿城。它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是我国仅有的一座以气候特征而闻名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钟山大道的梧桐树给人印象深刻:树形笔直、枝条一律向上,绿化工人的精心养护,让蓬勃的树冠绿油油、翠滴滴,在人行道的半空撑开一路遮阳伞!很多城市都有梧桐,我以为最美的梧桐在六盘水。</p> <p class="ql-block">  “六盘水”的神奇美名,来源于1960年代国家大三线建设,中央将六枝、盘县、水城三地各取一字,成立西南煤矿火电工业特区而得名。截止2020年统计,六盘水总面积9914平方公里,占贵州面积的5.63%,常住人口303万。近年由于采矿缩减、风能发电、拓展清洁能源;发展新型建材、生物制药、高科技农业等等,六盘水努力走出了一条山青水绿的发展之路。</p><p class="ql-block"> 白鹤公园外,过境铁路的粗壮桥墩上赫然写着这句名扬四方的清凉广告,张显了六盘水人的自信与自豪。</p> <p class="ql-block">  六盘水地区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牂牁国属地,战国时期市境内为夜郎国属地,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进入农耕时代;秦统一中国后,归巴郡汉阳县所辖。</p> <p class="ql-block">  六盘水的凉爽有三大原因:</p><p class="ql-block"> 1. 其地域纬度适中,大致在北纬26度,与贵阳、昆明、冲绳岛、夏威夷、迈阿密一起串成北半球美丽的凉爽珍珠。 2. 全市海拔在1400~1900米间,主城区海拔1862.9米,既因一定高度而拥有难得的凉爽,又不致高海拔引发人体不适(市域最高点在海拔2900米的大湾镇韭菜坪,是贵州最高点)。 3. 特殊的喀斯特峰丛地貌,峰林高耸、植被繁茂、云雾缭绕,受湿润清凉的小气候调节,形成夏季“清凉岛”。</p> <p class="ql-block">  ……穿过明湖路的绿荫大道,就到了34平方公里、景色宜人的明湖湿地公园。还有附近的瑶池景区、碧桂园和跃上梅花山的“世界第一索道”起点站。这片水波粼粼、树木参天的绿地是六盘水的明珠,当地人会热情指路:“去嘛,去欣赏公园里的师范大学,去看看我们煤都的绿肺!”</p> <p class="ql-block">  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六盘水,人们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过着轻松怡然的生活。这里物产丰富、物价适中,瓜果蔬菜、米面粮油,牛羊肉、富硒茶、核桃乳、洋芋片应有尽有。清早的露水菜场,白天的水果摊位,晚间的烧烤小吃……,在这里过日子极其舒适。</p> <p class="ql-block">  六盘水旅游景点,最有名的有两个:北盘江大桥和乌蒙大草原。</p><p class="ql-block"> 这天驱车出六盘水市走246国道,经玉舍、勺米、鲁戛、发耳诸乡镇,想看看当年大三线建设的重要厂矿。……沟壑连绵雾遮千重岭,公路曲折尽是回头弯——当年的工区变成了集镇,储量大的富矿还在出煤,发电厂水泥厂按环保标准改造,绿树成荫,厂区有花园。</p> <p class="ql-block">  坐落在贵州水城与云南宣威交界处的北盘江大桥,流云簇拥、晨雾笼罩。从航拍照片可以看见,红色的桥身如彩虹飞跨天堑:大桥全长1341.4米,主跨长720米,桥梁高度565.4米,相当188层楼高,为世界第一高桥,由贵州路桥集团和中交第二航务局共同建设,总投资10.3亿元。建桥共用钢材4.4万吨,如果将桥上28对斜拉索的钢丝连在一起,足有1.6万公里长。</p> <p class="ql-block">  因施工建设地点在险峻的北盘江大峡谷,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区,桥下河道蜿蜒、河谷狭窄,沿江山体密布石灰岩,硬度极差。为避开山体的溶洞裂隙,勘察设计人员只能将桥面位置一点点往高处移,最终定在了565.4米高度。</p><p class="ql-block"> 大桥通车后,六盘水到宣威的车程由五小时缩短至八十分钟,实实在在改变了滇黔边地人们的生活。大山深处的乌蒙草原也因此吸引更多游客。</p> <p class="ql-block">  这片蔚蓝色的湖泊,叫“长海子”,宽300米、长2000米,面积约2.72平方公里,位于乌蒙草原的半山腰,海拔2400多米,是车辆与游客的集散地。当地人也叫它“乌蒙天池”。环湖有民俗博物馆、星空酒店、房车营地、烧烤长廊……。</p><p class="ql-block"> 晴空万里、水天一色,友人相聚忍不住留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  高高的木架子顶端,是一只乌蒙牛的牛头雕塑。我用长焦镜头锁住牛头,让它与逶迤远山、深邃晴空相融合,竟有了别样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乌蒙大草原旧称“坡上牧场”,位于滇黔两省宣威、盘州和水城的结合部,大片的草场分布在坪地、乌蒙两个彝族乡镇,面积55.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它是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30平方公里天然草场,20平方公里连片的高山杜鹃,夏季平均气温为18℃,是炎炎夏日清凉避暑的福地。</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杜鹃花景观的核心区域,海拔较高、气候独特、周围环绕湿地湖泊,每年五六月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鹃盛放,花期超长,红白淡粉几十个品种的花丛把草场打扮得妩媚妖娆。诗人白居易曾经赞叹:“回看桃花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p> <p class="ql-block">  完全开放运营的乌蒙草原,给人非常好的旅游体验:贯穿景区高中低草场的多条公路蜿蜒徘徊,路面平整,弯道舒缓,窄桥涵洞边辟有会车道。客人在山下游客中心购票(成人30元,年满60岁老人免票)后,自驾车就可自由进入,大家边行边看、边赏景边拍照,途中驻车逗留再不收费。</p> <p class="ql-block">  景区铺设了错落有致、上下勾连的木栈道。……沐浴山巅的八面来风,眺望滇黔的大山大水,呼吸草场的花香草香,真乃人生少有的畅快~如痴如醉、飘然欲仙!</p> <p class="ql-block">  乌蒙牛身强体壮、筋骨健硕,阳光下皮毛油光水滑,是黔西特有的畜种。当地村民心爱他们的牛马,每天早早就赶它们上山吃草,长肉养膘。</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景区吃午饭。因疫情停业多时的农家乐刚刚恢复,女老板下厨炒菜,游客自己泡茶取碗筷。原生态的苦荞饭、红米饭、乌洋芋、鸡枞菌和牛肉汤锅,都是难得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  景区公路回环爬升到高高的山梁,十万大山奔来眼底,八面疾风撩人心扉。乌蒙山中这片海拔740米~2857米的立体植物园,纵贯热温寒气候区,构成春有花、夏有绿、秋草黄、冬雪白的奇妙景色——人车在高岭,手可触天庭;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p> <p class="ql-block">  乌蒙草原的最高点牛棚梁子,海拔2857米是贵州省次高峰。风起云涌,八面来风,也是黔西风电场的理想基地。驱车一路向上,每一座山头都能看见高大运转的风机,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输往各地,当地人家也用上了风电。</p> <p class="ql-block">  再回到六盘水市区。凤池园中这幅黑白分明的矿工图猛然触动了我:啊!一座煤都一片热土;一代人拓荒一座城崛起!</p><p class="ql-block"> 当地人指引我们从公园僻静处,寻到了这条“六盘水之路”——</p> <p class="ql-block">  浓荫掩映的红色步行道长约2000米,凌空飞架在河边湿地。三步一停留、五步一驻足,行人从这条镶嵌了上百块金属标牌的小路走过,细细品味,仿佛时光倒流,会重新经历1964~1979年六盘水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所有大事。</p> <p class="ql-block">  1964年6月,西南三线建设长远规划会议,确定了以六盘水为中心的煤炭建设基地。当年10月,中共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筹备小组开始办公。</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陈列了煤炭工业部1964~1965年间下发的几份红头文件,要求华东、中南、河北、京西、辽吉黑各矿区紧急抽调9300多名施工、地质、勘察设计、物资供应人员赶赴贵州,户口编制随迁,组织关系即转,家属子女跟进。文件本月发出,就明确要求次月底调齐。</p> <p class="ql-block">  当年三线建设指挥部旧址一直保留下来,2013年8月建成一座规模不小的博物馆,对外向公众开放。——高大的起重行车是馆区的大门,曾经在大西南山区负重奔驰的解放牌卡车、烧煤的蒸汽机车,巨大的钢包、铸铁管槽、翻斗煤车、大大小小各式机床……都陈列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飘逸升腾的“圣火”雕塑,拓荒牛的人物群雕;还有送别亲人去贵州上三线的历史影像、珍贵镜头,时隔60年重又在广场边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让人唏嘘不已,感慨连连……</p> <p class="ql-block">  踏进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抬头就看见阳光大厅里这尊用钢锭铁块铸造的“三线人”。铁链飞轮、钢包轧机、轴承匝瓦、高压线铁塔……,所有敲不碎砸不烂毁不了的硬物质,共同组成了这尊铁骨铮铮的三线雕塑。目睹之下,令亲历者眼眶湿润,让小辈后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当年就是这两句话、十四个字,铸就了多少人的忠诚,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更写下多少别样的人生乐章……</p> <p class="ql-block">  上下三层、分列两处共七个大展厅的“三线建设博物馆”,保存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珍贵历史:</p><p class="ql-block"> 1964年秋煤炭部发文,要在最短时间里从全国重点矿山抽调生产管理骨干。11月就有16个单位3572人的煤炭支黔队伍到达水城、盘县、六枝。矿区在当地招收亦工亦农轮换工9600人,十天内开班培训。</p> <p class="ql-block">  “不想爹不想妈,不出煤不回家”!这是当年无数“三线人”真真切切的肺腑之言!……直到1965年7月13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才制定了《职工实行“大礼拜”(即每两周休息一天)与探亲的规定》。与现在职工的休假制度相比,实乃天壤之别!</p> <p class="ql-block">  山东电力局对口包干的六盘水电力工业生产管理人员,1966年9月11日第一批到达水城。</p><p class="ql-block"> 韩世芳掘进队在水城汪家寨平峒施工中,创全国岩巷日掘进245米新纪录。比煤炭部规定的全国甲级队标准提高183%。——文革浩劫祸害各地之时,三线建设中的六盘水以“最高指示”暂避风雨,赢得了大干快上的宝贵十年!</p> <p class="ql-block">  建设了八年、全长620公里的贵昆铁路全线1966年7月1日交付运营。在此之前,毛泽东曾说“建不好三线我睡不着觉”,“就是拆了东北的旧铁轨,也要早日铺通成昆线、贵昆线”。这两条三线地区的重要铁路,就坚持边建设边运输边完善,承担起“好人好马上三线”、出煤出焦出钢锭的运输任务。</p><p class="ql-block"> 从当年老照片可以看到,水城西站只有光溜溜几条铁轨,连个站棚都没有。成千上万的建设者们就这样沐雨栉风来到六盘水~“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p> <p class="ql-block">  眼前朴素敦实的二层小楼,始建于1948年。解放后成为水城县委办公大楼,坐北朝南。1963年改建之后,具有明显的苏式建筑特点,砖混结构,为两层木质地板。1965年8月改做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铁道兵8700部队司令部。</p> <p class="ql-block">  1966年六七月间,时任西南三线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的彭德怀,在贵州视察23天。其中7月11~19日的九天在水城工作,该楼二层的三号办公室就是彭老总办公休息的地方。当时人们看到彭老总风里雨里四处奔波,夜不能寐,却万万没有想到,彭总从水城回到成都不久,就被北京来的红卫兵残酷揪斗押回京城,从此身陷囹圄受尽折磨,最终惨死。</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往事飘散。</p><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18日国务院264号文件《关于贵州省六盘水地区改设六盘水市的批复》下发。疾风暴雨似的大三线建设从此转折,逐步转向持久、有序、多点、环保的科学发展。六盘水人把这一天铭记不忘,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恰好同日召开。</p> <p class="ql-block">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今天行走在六盘水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大三线建设的难忘记忆:街头的工人塑像,墙上的会战铜雕,供人休憩小坐的靠椅长凳,就连城市街道的窨井盖,都渗透了三线记忆,展示着那个时期艰苦奋斗的动人场景。</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有一堵铁灰色的高墙,用红色油漆写着三行大字:</p><p class="ql-block"> 三线历史是六盘水的“根”!</p><p class="ql-block"> 三线企业是六盘水的“本”!</p><p class="ql-block"> 三线精神是六盘水的“魂”!</p> <p class="ql-block">  三线建设期间,国家在六盘水地区的重点建设投资29亿元,其中工业基本建设投资24.85亿元,在工业基建投资中,为开发煤炭资源投资19亿元。经过20年大规模集中建设,相继建成六枝矿务局、水城矿务局、盘江矿务局(每个矿务局均下辖十多座煤矿),还建成水城钢铁厂、水城水泥厂、水城发电厂、六盘水煤机厂,形成了煤炭、钢铁、电力、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为后来的六盘水市奠定了良好基础。</p> <p class="ql-block">  矗立在钟山大道两旁的市政府、市人大办公楼朴实无华,一看就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而水城区政府大院不设围墙,楼前广场、楼后上百亩绿地精心修整后,铺设了步道、建起了凉亭,还专门辟出篮球场、网球场,作为市民自由进入的体育公园,这些细节让人看到代代相传的三线精神。</p> <p class="ql-block">  离开六盘水之前,我再次去三线建设博物馆,恰好碰到一批老建设者重返故地。他们虽已年近古稀但精神矍铄、耳聪目明,他们在展厅里指着老照片、老机器和老物件,向同行的年轻人介绍当年的燃情岁月;大厅里一个个闪动的身影,天地间回荡着他们声若洪钟的讲述……</p> <p class="ql-block">  最后,大家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一首诗所吸引。当年华老常在六盘水的工厂矿山推广“优选法”,风餐露宿,千辛万苦……。人们围拢来轻声念诵他的诗:</p><p class="ql-block"> “常到三线峥嵘地,</p><p class="ql-block"> 少到江浙鱼米乡, </p><p class="ql-block"> 生身故乡非不爱,</p><p class="ql-block"> 更爱三线练人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