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苏州城的西南郊外有一座古镇,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里曾经是吴国的夏宫,因建造王宫需要大量木材,经水路运来的木头塞满了河道,因此取名木渎,意思就是原木塞渎。清圣祖康熙和清高宗乾隆多次下江南,每次都驻跸木渎灵岩山行宫,使木渎古镇名声遐迩。</p> <p class="ql-block"> 木渎古镇上也有一条山塘街,名气仅次于苏州阊门到虎丘的七里山塘。木渎山塘街由东向西贯穿整个古镇,街的西头不远处就是灵岩山。灵岩山高不过182米,广不过124公顷,却因山巅之上有座净土宗道场---灵岩寺而名满江南。明代吴县知县、湖北公安三袁中的袁宏道曾说灵岩“山不甚高而幽奇甲于吴中”。唐代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三位大诗人先后在苏州任刺史,他们也多次登临灵岩山。</p> <p class="ql-block"> 木渎灵岩山是目前闻名全国的苏州户外登山活动经典路线----灵白线的起点,终点在白马涧,全程大约7公里。分常规线和双魔线,上山进香的游客通道就是常规线,道路平整,几乎没难度,老少皆宜,日夜可走。魔鬼线有一定难度,需要攀悬崖,下陡坡。灵白线的延长线最长迎属灵树线了,全程在19至21公里,我和驴友一起甚至还走过23公里的路线。</p> <p class="ql-block"> 前几年山脚下新建了一座苏派重檐式花岗岩石牌坊,牌坊檐下裙板雕刻着莲花、法螺、法磬等法器。穿过牌坊拾级而上,抬头就看跨座在山道上的继庐亭。重修的继庐亭,单檐歇山顶,飞檐翘角,四面墙上都有苏派透亮花窗。亭内匾额三个鎏金大字“继庐亭”是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灵岩寺主持印光法师所题。继庐亭正面内外侧石柱各上刻着一幅对联,外侧左右石柱上刻着“大路一条,到此齐心向上;好山四面,归来另眼相看”。内侧左右门柱上刻着:平地上灵岩,过此关头,自有天梯登绝顶;劳尘修净土,认清磋路,岂无宝筏渡迷津。</p> <p class="ql-block"> 前几年重新修整的上山进香康熙御道道路宽阔而平整,清晨的阳光透过林子树杪的空隙照射在山道上,山道上上灵岩山进香的香客、登山的游客和驴友络绎不绝。虔诚的善男信女口里念着佛号,三步一磕头,从山脚一路磕到寺里。</p> <p class="ql-block"> 山道上相距不远的上下拐弯处有各有一座四角亭,两亭式样几乎一模一样,下方亭子叫迎笑亭,上方那座叫落红亭。迎笑亭正面石柱上刻着对联:松似高贤迎客笑,山径兴复满亭春。相传此亭始建于宋代,当时在苏州(时称平江府)隔壁的常州任职的苏东坡到苏州来游玩,曾在此亭里笑迎好友。落红亭据说是观赏落日的绝佳处,取名于诗句“象王回顾落花红”。落红亭的石柱上刻着“观大海者难为水,悟自心时不见山”。</p> <p class="ql-block"> 落红亭的左上方有一座黄墙小院落,门庭上方刻着印公之塔,这院落便是灵岩山印光大师的安息地,院落内安放着大师的灵塔。塔院不对外开放,以免游客打扰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净土宗十三祖之一,民国二十六年(1937)任灵岩寺主持,二十九年十一月80岁的大师在一片念佛声中安然圆寂,大师和虚云、太虚、弘一法师并称民国四大高僧,</p> <p class="ql-block"> 塔院正门后的门厅内是印光大师的坐禅塑像。只见印光大师双足跏趺端坐在宽大的椅子上(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腿上,称金刚坐。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腿上,称如意坐),上身挺直,神情肃穆,目光平视,两臂自然下垂,手结定印于脐下。</p><p class="ql-block"> 出了门厅是一个方形院落,左右两侧的走廊墙壁上镶嵌着一方方当代的碑刻,有根据印光大师生前照片而雕刻的全身像,有佛号……。两侧走廊出入口两旁柱子上各一幅抱柱联,书写者署名沙门演音。演音这个法名也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如果说演音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大家肯定都会说知道。</p> <p class="ql-block"> 院落主建筑是一座单层坡顶大殿,正面黄墙两侧对称型开着两个八边形花窗,四扇落地长窗式大门,左右各二。殿内光线昏暗,中间是印光大师的全身舍利塔,方形塔身左右和背后刻着大师生前的功德事迹,塔刹是呈覆钵式喇嘛塔型。舍利塔后的墙上挂着放大的印光大师生前黑白照片,上方又是弘一法师书写的牌匾“香光庄严”四个大字。《楞严经》中以“香光庄严”比喻念佛人浸润于如来庄严功德,如同制香者染上香气一般。香光庄严也暗合印光大师的圆寂地采香泾。采香泾就是苏灵岩山下往西直通太湖的小河浜名称。</p> <p class="ql-block"> 拜谒完印光大师灵塔后回到山道,山道在落红亭后折向北,路面也开始变陡,走了数十步后,右侧是一座用花岗岩建造护崖亭,护崖亭的正上方悬挂着“光寿无量”的石质牌匾。光寿无量就是阿弥陀佛的汉译,“阿弥陀佛”不仅是净土宗一句佛号,也有祝福“长寿、光明、智慧”的意思。亭中是依着山体岩石开凿的几尊佛像,正当中应该就是光寿无量佛,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 过了护崖亭迎面是一块花岗岩巨石,此石被称作卧牛石。今年上半年苏州疫情封山期间,卧牛石上刻上了“卧牛眠象”四个隶书大字,这是苏州现任书法协会会长华人德先生所题写。灵岩山又称象山,整座山形像一只趴在地上睡着了的大象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上走,路边的岩石上刻了南无观世音菩萨的佛号,转过禁採石后就看见山道悬崖口有一只“老龟”朝西伸着头静静地趴在那里。这是灵岩山上一块天然的花岗岩石,绝无人工开凿的痕迹。走近一看老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老龟名叫“望佛来”,头朝西,长年累月的趴在那里,等待有朝一日佛祖的降临。</p> <p class="ql-block"> 山道右侧道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灵岩山开山祖师智积大师的衣钵塔,衣钵塔用砖石砌就,虽然岁月峥嵘,风吹雨打日晒,但衣钵塔上的蔓草、云纹、灵兽等图案还是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衣钵塔之上百余步便是灵岩寺,灵岩寺是苏州地区一座净土宗寺庙,寺院坐东朝西,天王殿兼做山门,门框之上是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题写的寺名---灵岩山寺,门框两侧是已经圆寂的原灵岩寺主持明学长老题写的砖雕对联:“净土法门,普被三根,都如来成始成终之妙道;弥陀誓愿,全收九界,示众生心作心是之洪猷”。上联开头就点明灵岩寺是净土道场。天王殿神龛正面供奉的是天冠弥勒,天冠弥勒一改敞胸露乳、大腹便便、笑容可恭的形象,头戴毗卢帽,身穿袈裟端坐在神座之上。</p> <p class="ql-block"> 神龛之上是印光法师生前题写的“弥勒住处”的牌匾。神龛背面是护法金刚韦陀菩萨,韦陀手中的降魔杵双手杵地,目光如炬注视着大雄宝殿。寺庙里韦陀的降魔杵捏拿姿势是有讲究的:双手杵地表示,本寺是小庙,恕不接待云游僧人免费吃住;双手合十,降魔杵横搁在双臂,表示被寺是中等寺庙,可以免费招待云游僧人一天的吃住;降魔杵扛在肩膀,表示本寺是大庙,可以免费招待云游僧人吃住三天。</p> <p class="ql-block"> 重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内慈眉善目、通体鎏金的释迦摩尼(如来佛)趺坐在莲台上,阿难迦叶两位弟子侍奉左右。</p><p class="ql-block"> 汉传佛教从西汉哀帝永寿元年(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国僧人伊存到长安传授经文开始,经过南北朝的大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八大宗派---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律宗、华严宗、密宗、净土宗、禅宗。各个宗派所供奉的佛像也有所不同,如:三身佛、三世佛、三方佛等等。</p> <p class="ql-block"> 照壁背后是大慈大悲观音菩萨,脚踏莲座,手拿甘露净瓶,送财童子和小龙女伴随左右。后门上首是骑青狮的大智文殊菩萨,下首是骑六牙白象的大行普贤菩萨。文殊普贤是婆娑世界教主释迦摩尼的左右胁侍,以智慧闻名的文殊菩萨是左胁侍,以大行闻名的普贤菩萨是右胁侍。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普贤菩萨代表行愿,表示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是解行并进,定慧双修。文殊菩萨的形像一般是手执如意;普贤菩萨的形像一般多是手执莲花。释迦摩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p> <p class="ql-block"> 智积殿后是灵岩寺的佛塔,名曰多宝塔,是始建于南北朝南朝梁代天监二年(503)的砖木结构楼阁式佛塔,八面七层。南宋绍兴年间重建,明代万历年间,塔身木质结构的飞檐走廊被焚毁,只剩下光秃秃的砖石塔身,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明学长老主持重修多宝塔塔,并参照宋代营造法则,恢复了塔刹、塔基、平台和塔檐。重修后的宝塔恢复了宋塔原貌,目前塔高34米,挺拔耸立,是灵岩山的标志。登临宝塔,举目远眺,整个太湖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西侧是春秋馆娃宫遗址,当年吴王夫差在灵岩山修建了一座花园别墅---馆娃宫来安置越国进献的美女西施,据说馆娃宫是目前我国古代遗留的最早的园林雏形。通往馆娃宫的通道上方悬挂着明代苏州有“山中宰相”之称的首辅大臣王鏊题“吴中胜迹”之牌匾。这条通道名叫响屧廊,据说当年吴王夫差命人修建馆娃宫时,在通道地下埋满了大号陶缸,然后在缸上铺设木板,人经过时木板下面会发出轰轰的回声。</p> <p class="ql-block"> 穿过通道,复前行三五十步,拾级而上高塝,迎面是一座方形水池,名曰玩花池。东西约两丈余,南北约三丈余,池正中为一石塔,方形基座。红鲫鱼在清澈碧绿的池水里自由自在、快乐的追逐嬉戏。</p> <p class="ql-block"> 玩花池四周苍松翠柏,高大挺拔,郁郁葱葱。池后数丈开外一左一右两口古井,东为吴王井,西是智积井。吴王井呈圆形,相传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挖,智积井为晋代灵岩寺开山祖师智积大师所掘。灵岩山是花岗岩山体,在远古时代的造山运动中花岗石岩浆冷却凝结后,会收缩开裂形成天然的节理,也就是缝隙。灵岩山山上的雨水会顺着花岗岩山体的缝隙渗透到两口井里,经过层层叠叠的缝隙中沙粒过滤,渗入井里的水质清澈甘冽,终年不涸。</p> <p class="ql-block"> 竹林下是西施的玩月池,四周绿树掩映,池岸是用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圈起的低矮围墙。估计好长时间没有清淤,池水略显浑浊,水面上漂浮着落叶,几条红鲫鱼顶着落叶在水中缓缓的游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站在玩月池旁仿佛一眼看到两千四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夜,秋高气爽,皓月当空,圆月穿过树梢头,倒映在池面上,被吴王夫差深藏在馆娃宫中的越国美女西施蹲在池边玩起水来,你看她手伸进水里豁起一串水花,平静的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向四周扩散,原本水面上的圆月也随之上下涌动,化成一池的碎影。接着西施用双手捧起一捧清水在手心,池中的碎月也一下子在她手中复圆,当她将手缓缓松开,手心中的圆月又化作一串珍珠滴落回池里……。</p> <p class="ql-block"> 池旁有一座太湖石假山,山上建有一座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的六角形凉亭,名叫长寿亭。亭里两个中学生模样的孩子坐在那里休息,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滴。女生使劲的扇着扇子,男孩子仰着头咕咚咕咚地灌着矿泉水。山下洞穴蜿蜒曲折,洞外骄阳似火,洞内好一个清凉世界,我放下双肩包,坐在当小桌子用的石头上,后背靠着石壁,感觉清风徐来,阴凉舒畅极了。</p> <p class="ql-block"> 灵岩山寺的历史要追溯的东晋末,时司空陆沅曾在馆娃宫的废墟上建造别院居住,因后得闻佛法,便舍宅为寺。从建寺起到现在1600余年间,寺庙经历了多次兴废,先后也成过禅宗、律宗、净土宗寺院。</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南朝梁武帝萧衍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智积大师来此地讲经弘法,扩建为寺院,修建了多宝塔,取名秀峰寺,唐代改称“灵岩寺”。宋初一度为律宗寺庙。明洪武年间改名相国永祚禅寺,万历年间遭火毁,清顺治六年重建,咸丰十年又毁于太平天国长毛鬼(即太平军)的战火。1926年重建改为净土道场,1932年由印光法师将秀峰寺易名为“灵岩山寺”。</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历次运动中又遭劫难,寺里僧人遣散到附近的天平果园劳动,十年浩劫结束后才得以恢复,1981年年底明学长老升任方丈,他主持恢复印光法师生前制定的五项法则。三十多年来明学长老秉持佛教信念,灵岩山寺坚持只收一角、现在是一元门票,让灵岩山寺回归到真正的佛教十方丛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寺西100多米是灵岩山的最高处琴台,一片裸露的岩石,有高有低,沟壑纵横。明代正德年间王鏊留下的摩崖石刻“吴中胜迹”四字,虽然经历了四五百年的风雨,但依旧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琴台西南方向有登山鸟道,笔直向下可以到山下,山脚下是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墓。罗城内高大的墓冢荒草萋萋,四周野树丛生,无人打理,墓碑上刻着宋韩蕲王墓。由于地处公墓之内,平日鲜有游客到访凭吊,和西湖畔岳坟相比,一个游人如织一个门可罗雀。</p><p class="ql-block">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都城临安(今杭州),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讲岳飞杀害在西湖风波亭。韩世忠愤而辞官,归隐苏州,居住在庆历四春(1044)和滕子京一同贬官外放的苏舜钦所建的沧浪亭里,终老苏州,殁后和梁红玉等四位夫人合葬于木渎灵岩山脚下。宋孝宗赵眘继位后追封韩世忠为蕲王,谥号忠武,并将秀峰禅寺更名显亲崇报寺。</p> <p class="ql-block"> 墓东南缓坡上是宋孝宗亲笔题写碑名的“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的韩蕲王神道碑,碑名间落款是选德殿。神道碑坐东朝西,原碑高3丈、碑文多达1.3万余字,被称为“天下第一碑”。1939年5月被飓风吹倒后,碑石断裂十余段,龟趺首尾分离。1946年5月,灵岩山主持妙真和尚邀集苏州地方上士绅一同将神道碑断块分做两段重新竖立于原处。目前残碑高一丈三尺,由于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雨淋,碑体被风化的模糊不清,字迹已经无法辨认。</p> <p class="ql-block"> 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镇江金山寺击鼓抗金、苏州黄天荡大战金兀术的故事世人皆知,但还有一件功劳世人却知之甚少,那就是宣和三年(1121)征方腊。因明代施耐庵在《水浒传》里移花接木,将韩世忠征方腊按到梁山好汉的头上,使世人只知“宋江分兵歙州道,卢俊义大战昱岭关;武松独臂擒方腊……”的英雄事迹,却不知真正征方腊的是韩世忠和监军童贯,韩世忠的部下在方腊仇人方友常的小儿子的带领下攻破睦州清溪县(即现在浙江千岛湖所在的淳安县)帮源洞,擒获方腊押往东京就义。</p><p class="ql-block"> 方腊起义失败后,宋廷将方腊起义根据地歙州改做徽州、睦州改做严州。徽严二字都带反文旁,意思是方腊反地。徽,原意是三股绳,引申义是捆绑,约束。徽严就是要把方腊反地捆绑起来,加以严厉的约束和教化。解放后原本双胞胎弟兄中的严州整体打包并入杭州,徽州改做黄山市,分做两省三地。</p> <p class="ql-block"> 顺着韩蕲王神道走出安息公墓,往木渎镇方向走200米,就是韩蕲王祠,年久失修,祠门紧闭。二三十年来无数次到灵岩山游玩,也从来没有见过祠门开过,也没机会入内看过究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周日休息原本打算去穹窿山,起了个早,倒了三趟地铁到灵岩山站,出站准备再换乘64路公交,但天气实在太热,只能改道登灵岩山,一圈下来已近晌午了,暑气逼人,“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苗禾半枯焦”,赶紧又乘地铁回家休息,下周日如果没什么事再继续寻访灵岩山东麓绣谷公墓里的上海滩大亨黄金荣墓、为父报仇刺杀军阀头子孙传芳的民国侠女施剑翘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