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出身

贾晓军196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退了休,闲来无事,整理整理、回忆回忆、总结总结,但也品味人生。二十几年前,我就发现这么一种情况,也可能是一种轮回吧!也可能是一种基因延续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来县里的领导干部子女都在县里或在乡镇,我们教育局里的老书记,老校长的儿子们都在各个学校成长为一把,百思不得其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终于有一天,我拿出记载我们村的《村志》、《村史》等记载记录我村发展的材料进行了全方位、不留死角的剖析,才真正认识了自己是多么幼稚可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村在1957年土地改革时,定有地主富农二十几户,大部分都是富农,富农的定义老年人应该清楚。地主成分的在49-79三十年间是属于劳动改造的,是接受再教育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而大部分富农和上中农在政治待遇上,基本都差不多,和贫下中农没有本质上的区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的材料记忆中,我村最大的地主1947年随顽军西逃进入北平了,余下来的小地主地主或家属子女,也没有什么大的靠山与人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地富子女在70之前,招工一点机会都没有。七十年代开始我们村上高中逐渐的达到了百分之百,上高中是不分成分的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也为后续的邓小平科学的春天提供了人才基础,高中考后,我深挖了村里十年的考生情况,同时也深挖了首先致富的群体,不用数据说话难以服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加高考中考的人群有接近百分之五十入围的是解放前富有家庭与在村里能张了事的子女!如果按照整体毕业生而言,他们占据考取的数量接近百分之四十,而后的纯粹贫下中农子女所占比率不足百分之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近些年高校扩招,天津达到百分之百的升学率,而过去成分贫下中农的孩子,因各种原因,没有参加中高考,得到的结果是非常令人遗憾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很多的贫下中农子女,小学毕业不在求学了,有的无所事事,招摇赚骗,进了局子的全部是贫农子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高中后,辍学、厌学的基本又是这个群体。而那些被遗忘的、被禁锢的、被歧视的地富子女,反而更加求取上进,他们有的时候,忍辱负重,拼搏进取,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再做一次次拼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一中时,就接受了复课长达七、八年之久的复课生,他们钻窟窿盗洞也要去学习,目的只有一个“鲤鱼跳龙门”,这个道理,我们的贫下中农子女就不知道,他们的父母及以上是不清楚的,特别是基因遗传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尽管我们用生命、用鲜血建立起来了新中国,用满腔热忱建设我们的国家,从一穷二白逐渐走向繁荣昌盛,他们很多人仍然不懂的教育的本质,甚是遗憾!难怪如今社会又总结出“寒门难出贵子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在抖音里看到这样一篇《地主》文稿,他是这样写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搞懂为什么地主后代富人多这个现象很普遍?而穷人的后代大多数还是穷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年轻时进城打工,然后回家娶媳妇、盖房子,生儿育女,守着半亩,没有所求,这就是我们的农民兄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知识的、会思维的都懂。思维不同、则道不相同,结果相差甚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与我的究研不谋而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揪心的现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进入酒局的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进入官场的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进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