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逢 寄 语,——致相聚2008的围场县文工团战友

夏荷

<p class="ql-block">  七月,木兰围场,芳草如碧,鲜花似锦。</p><p class="ql-block"> 一群已经不年轻的游子,从天南地北涌来,涌向这片热土,像一个个虔诚的朝觐者,只为心灵深处那抹永不褪色的记忆,和那段激情岁月结下的真情。</p><p class="ql-block"> 阔别三十余载,故友重逢,执手相看,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一路走来,我们已经历太多太多,可是为何,每每魂牵梦绕的,总是那段岁月以及那段岁月带给我们的憧憬,慰籍,泪水和欢乐?每每不能释怀的,总是那个团队以及那个团队的战友青春的面庞?</p><p class="ql-block"> 怎能忘,那一座座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舞台,土的,洋的,简易的,豪华的,我们与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用我们蓬勃的激情,讴歌一种主义和思想,弘扬一种文明和精神,演绎人间的喜怒哀乐,奉献至善至美的艺术享受。在城市,在乡村,在厂矿,在军营,我们的舞台在哪里,哪里就有欢歌,哪里就有笑语,哪里就充满生机和朝气,我们的职责是多么神圣和光荣!</p><p class="ql-block"> 怎能忘,那春秋更替、寒来暑往的一天天,一年年,我们乘坐古老的牛车、马车,身背乐器道具,常年跋山涉水,走乡串村,足迹遍布围场大地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创造了在全县三百多个行政村巡回演出而无一空白的记录。</p><p class="ql-block"> 怎能忘,那吉字割柴,砖厂背砖,坝上植树,御道口种地……酷暑骄阳下,风风雨雨中,我们流大汗,出大力,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脸晒黑了,手变粗了,可我们的心更贴近了民众;汗水冲掉了我们身上的娇气,艰苦磨砺了我们的意志;劳动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快乐和艺术创作的原动力。</p><p class="ql-block"> 怎能忘,我们这个勇于拼搏,敢为人先的团队,历经三载,数易其稿,成功上演自编话剧《烈马河畔》!由此,我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文艺团体,一下子登上了艺术的巅峰——代表河北省赴北京参加华北地区文艺调演!从而围场县文工团名扬全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各大媒体纷纷采访,争相报道,我们的团队成为当时全国文艺界的一面旗帜。中央电视台还调我团进京,录制《烈马河畔》全剧并在全国转播。</p><p class="ql-block"> 艺术源于生活,奇迹出自平凡,没有感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华丽时髦的誓言,有的只是那用激情和汗水书写的一部艰苦创业史,有的只是那年复一年演出不缀的场景串起的一篇朴实乐章。</p><p class="ql-block"> 是的,那段既艰苦清贫又美好充实的经历虽然短暂,却带给我们人生最初的历练,奠定了我们做人的基础,从而使我们终生受益。那些所经所历所有人所有事所构成的绚丽青春,已成为我们一生无法抹去而又倍感珍惜的人生财富,我们深深感到,自己曾拥有一个多么与众不同且又丰富多彩的青春!为此深感无比幸运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三十余载弹指一挥间,如今我们已两鬓斑白,不再年轻。当我们感到寂寞的时候,当我们喝着下午茶,欣赏着金色的夕阳的时候,让我们温情的回忆过去,回忆那些同甘共苦的日子,那些朝夕相处的战友,那些生活的片段,演出的花絮……</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好好活着,善待自己,珍惜过去,珍惜友情。在今后的岁月里,虽然我们仍然天各一方,但友情的线会把我们紧紧相连。我们要把春天的希望,夏日的祝福,秋天的收获,冬天的问候一一送出,让我们一起分享快乐和忧愁,以一颗平和之心,感恩之心去感悟生活,欣赏人生的绝美风景,从容淡定的走过我们的人生之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围场县党政有关领导接见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文工团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半军事化管理。当时县城中心唯一的一栋3层建筑就是围场剧场,剧场南边一处大院子就是文工团所在地,大家吃住排练在一起,就像军营一样,所以战友们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p> <p class="ql-block">时任围场县文工团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张庆,后升任围场县人民政府县长(左)</p> <p class="ql-block">图左唐永生,司二胡,小提琴,戏剧武场司小锣,后升任承德市文化局副局长、承德市房产局局长等职,此次聚会亦出资出力。</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文工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p> <p class="ql-block">30年前的我们个个貌美如花。需要说明的是,文工团名角,天津知青王颖因故未能参加聚会,她在《沙家浜》中饰演阿庆嫂,在《龙江颂》中饰演江水英,还有天津知青卢媛,歌唱家,我们团的马玉涛,也没能参加聚会,颇为遗憾。另外,还应该特别提出,《烈马河畔》女一号、《红灯记》李奶奶扮演者赵树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夫妻双双遭遇车祸身亡,去世时刚刚50岁!让我们永远怀念她!</p> <p class="ql-block">旧地重游。当年文工团曾经在坝上演出、植树、种地……</p> <p class="ql-block">图右,文工团团长孔庆恕,司京胡、板胡。左2张连岐,天津知青,团里主要演员,曾饰演《龙江颂》李志田,《沙家浜》胡传魁等角色,娶了站他左边的、小他10来岁的美女蔡秀芬,左3是独唱演员麻晓丽。</p> <p class="ql-block">图右郝栋,文工团副团长,司小号;图左,布尼伊兰,满族,地道北京人,评剧《夺印》中饰演兰菜花;后调承德电视台担任主持人,导演。</p> <p class="ql-block">乐队队长孟祥云,吹一手好笛子。</p> <p class="ql-block">宝刀不老,当年李玉和扮演者李维光再次献唱。</p> <p class="ql-block">临时排练演出节目。</p> <p class="ql-block">我最好的朋友、闺蜜袁丽萍,话剧《槐树庄》饰演张美丽。弹的一手好月琴。此次文工团战友聚会,她全权负责,立下汗马功劳,尤其是她个人出资在经费方面给予充分保证。</p> <p class="ql-block">右2邵洪恩,《沙家浜》中饰演郭建光。</p> <p class="ql-block">3位都是天津知青,从左起,崔凤敏,《沙家浜》饰演沙奶奶;孟繁玉,演员兼弹三弦;右刘荣凤,饰演李铁梅。</p> <p class="ql-block">中间和后面的刘文秀刘文志是姐弟俩,石家庄市人,武功演员,小秀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一个人带孩子,她经常住在我家跟我做伴儿。</p> <p class="ql-block">王华兴,袁丽萍我们仨从围场中学宣传队就在一起,后一起转到文工团。王华兴,弹琵琶,三弦,练功极刻苦,后考入天津大学,毕业后,在天津开一酒家,我管他叫王掌柜的,赚到第一桶金,是天津最早住进三层豪华别墅的成功人士。</p> <p class="ql-block">付振兴,同班同学,围场中学宣传队队友,文工团负责灯光道具,憨厚朴实,任劳任怨。于今年不久前故去。</p> <p class="ql-block">图右,彭玉琳,全才,演员兼乐队,大提,大阮,中阮样样行,现在是承德市各合唱团队著名指挥家,也是梨园票房独一无二的中阮。</p> <p class="ql-block">张喜云,典型的农家妹子,朴实泼辣,嗓子好,演技好,系团里的骨干演员。</p> <p class="ql-block">两位也是天津知青,左边潘润与我同龄,小我一天,叫我“一天姐”,拉京胡,还精通三弦、中阮。后调回天津任一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退休后组建一支木兰丝竹乐队。我现在重又捡起月琴,就是他积极鼓动的结果。我右边这位闫毅,拉小提琴,二胡,是一位成功教育人士,回津后创办了一所著名的民营中学,颇有知名度。</p> <p class="ql-block">马庆琴,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文工团服装保管,后嫁到河北沧州泊头,这次聚会几个月后便突发心梗去世!</p> <p class="ql-block">  我手头的照片不太全,且都是与我合影的照片,有些战友们没有照片,也就没有作具体介绍,没有介绍的,还请见谅。</p> <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倏忽之间十几年又过去了,如今又到了明媚美好的七月季节,今天重温由本人执笔撰写的“相逢寄语”,依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遂将这篇“相逢寄语”配上当时相聚的照片,编辑成《美篇》,以此纪念那次难忘的相逢,并献给我亲爱的文工团战友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