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序言

<p class="ql-block">  纵观古今,国有史,县有志,族有谱。地以人贵,人以地传。族谱是人类以血缘关系为核心传承的综合性投影,记录着一个家族兴衰发展的简要历史。编修族谱是华夏特有的历史传统,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古语云:根从何起?苗从何来?这简短的话语,道出了不管是参天大树,还是绿叶小草,都不能忘记根本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有谱必有宗,有宗必有姓。经考证,谢姓的组成主要有三大来源:</p><p class="ql-block"> 第一支出自汉族任姓。史书中记载黄帝时代已有12个重要姓氏,任姓为其一,谢姓为任姓的分支。夏朝时,谢国处在今河南省唐河县,虽为伯爵诸侯,但国力弱小,历经夏商周三朝,至春秋初为周宣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此为任姓谢氏,这支谢姓至少有3500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第二支出自汉族姜姓。春秋初周宣王灭谢后,让召公重建谢城,隆重地封给了元舅申伯。谢成为申国的都城。公元前688年,楚文王灭申国吞谢邑,居于谢邑的申伯后裔遂以邑为氏,此为姜姓谢氏。姜姓谢氏是组成当代谢姓的最主要成分,至少也有3000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谢姓中也融入了其他民族的血液,主要有南北朝时匈奴高车部人的直勒氏族和清朝满族八旗的谢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也逐渐同化成汉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谢姓最早活跃于河南南部。楚人灭申并迁谢姓族人于淮河上游,谢姓族人从此开始了南迁的历程。春秋时期,谢姓迁入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战国时,谢姓一支移民四川。汉晋时谢姓已播迁至陕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等地。唐朝时始入福建、广东,成为东南地区的名氏大姓。明初入台湾。由于谢姓主体早在秦汉时期已迁离北方,虽经历东晋、隋唐战乱,谢姓所受伤害相对较轻,得以在南方稳定长足发展。当代谢姓人口已达900万之众,为全国第二十四位大姓。广东为谢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谢姓总人口的13.2%。据谢氏族谱记载,目前京山县三阳谢氏家族,为先祖文富公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从江西南昌府瓦字街朱氏巷迁入,属东晋名相谢安长兄谢奕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京山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刚手书三王城村谢姓民俗文化园楹联</p> <p class="ql-block">  亲有三代,族有万年。谢姓的历史源远流长,到南北朝时,已成为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便是谢氏家族一度兴旺发达的侧证。</p><p class="ql-block"> 谢氏族人的代表之一、北宋名人谢良佐训子曰:“莫为婴儿之态,而有大人之器。莫为一生之谋,而有天下之志。莫为终生之计,而有后世之虑。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不求同俗而求同理。”1000多年过去了,此言仍震耳发馈,可谓谢氏家训中的经典,吾辈当谨记之。</p> <p class="ql-block">位于三阳镇三王城村谢姓民俗文化园照壁上的《谢氏家训》,为京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马延华手书。</p> <p class="ql-block">  无论你高官显赫,还是一介平民,不论腰缠万贯,或是沦为乞丐,都不能忘记国有史兴,家有谱旺。史谱在手,国与家可繁荣昌盛。打开族谱,可以看到家族的迁徙发展壮大史,可以看到先祖的美德和功业,使后人受到启迪并加以弘扬。族谱是构建家族凝聚力的核心,是尊老爱幼之本,是净化宗族血缘关系的有力保证。现在新谱诞生,历代祖先泉下有知,定陪感欣慰。</p><p class="ql-block"> 同为族中人,同拧一根绳,同使一股劲,同铸族之魂。谢姓子孙创造了辉煌的过去,必将谱写更加美好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