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1游 昆明大理德宏行1991.6.

老武

<p class="ql-block">1.昆明:</p> <p class="ql-block">石林位于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省会昆明78千米,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隶书体“石林”二字是云南王——龙云题写。</p> <p class="ql-block">约3亿年前,石林是一片汪洋泽国,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终于形成了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涵盖了地球上众多的喀斯特地貌类型。</p> <p class="ql-block">“石林”景区入口处的“总理湖”,据说是周总理提议修建的。1955年周总理开完万隆亚非会议回国,途径云南游览“石林”,看到此处只是很小一汪水团的溶蚀洼地,他说,石林要好好保护,要绿化,有山还要有水,有水才不会枯燥。后来管理处就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引来水源,把原先的小水团扩建为现在这个规模的湖泊了,为整个园区锦上添花丰富了景观。</p> <p class="ql-block">小石林,宽厚墩实的石壁像屏风一样,将小石林分割成若干园林。小石林里最有名气的景点当数“阿诗玛”。</p> <p class="ql-block">大石林由密集的石峰组成,有如一片石盆地。这里的石林直立突兀,线条顺畅,并呈淡淡的青灰色,最高大的独立岩柱高度超过40米。</p> <p class="ql-block">莲花峰高出水面30余米。峰顶巨石横卧,石片上翘,宛如盛开的莲花。</p> <p class="ql-block">举头一线天,低头一泓水是剑池峰的真实写照,真正做到了石间有水,水中有石。剑峰池内有一处坍塌的石峰,形似宝剑,剑身露出水面,剑柄没入水中,造型奇特,也因此而得名“剑峰池”。</p> <p class="ql-block">西山位于昆明市西郊15公里,峰峦连绵40多公里,海拔2000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西山龙门景区位于西山顶部,罗汉峰的悬崖峭壁上,从龙门沿栈道可到达山顶。</p> <p class="ql-block">云华洞位于龙门石窟北端。由慈云洞往南再上绝壁,一条傍山隧道沿悬崖峭壁曲屈起伏。洞口竖隶书“云华洞”大字石碑。</p> <p class="ql-block">到了天台。</p> <p class="ql-block">俯瞰滇池。</p><p class="ql-block">滇池,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千米,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p> <p class="ql-block">聂耳(1912-1935)是云南玉溪人,中国著名的作曲家,国歌作曲者,1933年入党,1935年在日本溺水逝世,1938年归葬于昆明西山。1954年重修聂耳墓,墓碑上镌刻郭沫若手书“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p> <p class="ql-block">大观楼建成以来300多年间,积累了众多书文俱佳的诗词楹联,其中乾隆年间(1736年-1796年)昆明寒士孙冉翁所撰180字长联状景怀古,情景交融,文采飞扬,对后来全国各地长联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大观长联上联写滇池风光,似一篇风光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p> <p class="ql-block">2.大理:</p> <p class="ql-block">大理古城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现存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p> <p class="ql-block">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833年-840年),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1108~1172年),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p> <p class="ql-block">大理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活动地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古城。它始于唐代永徽年间,系由庙会演变而成,其产生与佛教在大理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月街街期为七天,从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至二十一日结束。每年赶赴三月街的人数以百万计。</p> <p class="ql-block">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北部。因形状似人的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据说是因为白族人民没有见过海,为表示对海的向往,故把此湖称之为洱海。</p> <p class="ql-block">苍山十九峰,巍峨雄壮,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对照。</p> <p class="ql-block">雕塑《大理渔女》</p> <p class="ql-block">3.德宏州:</p> <p class="ql-block">芒市,傣语称“勐焕”,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p> <p class="ql-block">树包塔,塔高10余米,树高数十米,塔顶着树,树包着塔,顶上枝叶葱茏,脚下佛塔生辉,堪称塔中绝景。</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8世纪中叶,是芒市第十五世土司放作藩就职期间(1741——1770)为了纪念一场打胜的战争而建。之后此地发生战乱,居民外逃不归,佛塔无人管理。约百余年前,塔缝中长了一株榕树,几度风雨,盘根错结的树根逐渐将塔缠绕包裹,形成了今日树包塔奇观。</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纪念亭”是为纪念1956年12月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副总理出访缅甸时同缅甸总理吴巴瑞一同来到芒市参加两国边民联欢大会所修建的,亭高27米,基座为四面八方形,大理石栏杆,设有20个门户,金黄色的多层次重檐层面,28只陶瓷金孔雀错落有致的装饰在飞檐上,建筑风格是以傣族建筑为基调,融入了缅式建筑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1938年滇缅公路开通后,石拱桥代替了双木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远征军就是通过这座桥开赴抗日前线的。这座桥成了抗战时期西南边陲与内地连接的唯一的交通枢纽。石拱桥毁于战火之后,1946年新架起一座钢架桥。</p> <p class="ql-block">1956年12月15日,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和缅甸吴巴瑞总理,从曼德勒乘车到九谷,再从九谷步行通过这座桥入境,到芒市。</p> <p class="ql-block">瑞丽姐勒金塔坐落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金滇路的姐勒寨子里,其距离瑞丽市区约5公里。姐勒金塔傣语称“广母贺卯”,寓意为坝子马头的塔。其始建于公元17世纪,是瑞丽市最古老的佛教建筑和佛教活动场所,亦为东南亚的五大佛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姐告口岸在距离瑞丽市区东南4公里,瑞丽江的东岸.面积1.92平方公里,与缅甸木姐镇紧紧相连,是瑞丽市跨江唯一的村镇,陆路直接与缅甸相连,历史上称为“飞地”。过去渡江仅靠竹筏、木舟摆渡,1989年修建跨江的姐告大桥,连通两岸。</p><p class="ql-block">图片为瑞丽中缅渡口。</p> <p class="ql-block">喊沙村,位于中缅边境,隶属于德宏州瑞丽市,距瑞丽城区6公里,土地面积1.64平方公里。是一个具有浓郁特色民族风情的古朴傣族村落。</p><p class="ql-block">“喊沙”是傣语,意为“黄金休憩地”。</p> <p class="ql-block">喊沙奘寺建于清末,是中缅边境瑞丽最著名的奘寺之一。喊沙奘寺住持伍并亚·温沙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在南亚东南亚佛教界享有盛名。</p> <p class="ql-block">喊沙寺远近闻名,整个奘房是一座典型的干栏式建筑。房内正中塑有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像。寺顶及四壁绘有孔雀、白象、女神、宝塔等彩色图案,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宗教色彩。是傣家民族建筑之精华,傣族文化荟萃的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71号界碑位于云南省瑞丽,紧邻的是瑞丽姐相乡银井村,是中缅的交界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