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園祭!祇園祭!

文君

<p class="ql-block">早饭时打开电视看到这个专题节目,立刻被迷到。祇園祭❣️在日本古都“京都”持续了一千二百年的这一传统“祭”事中,该凝聚了这个民族文化的几多魅力与精华。</p><p class="ql-block">古代的京都不像今日。地处盆地,夏季高温且湿度大,食物易腐,染病者众。年年有瘟疫流行,死者不绝,怨魂难去。公元九世纪起就不断有祈祷平安祛除病魔的仪式。而源于“镇怨靈 祛疫神”的“祇園祭”正式开始于公元970年。从那时起,除了“應仁之乱”(1467-1477)和二次大战期间的四年之外(1942-1946),祇園祭从未中断过。2020年威胁全人类生命的新冠肆虐,祇園祭被迫中止两年。今年,终于恢复正常,引得四方游客云集,八面水泄难通!</p><p class="ql-block">祇園祭的最大看点,当然是一个个“山鉾”。所谓“山鉾”(yamahoko),别地也称“山車”,木头组装搭起的高高推车,内容五花八门规模各异。大阪(还有其他地方)的“祭”(名字忘了😅)因为道路比较宽敞,常常是几个男子汉直立于车上扬臂击鼓,举手间阳刚之气挥洒得淋漓尽致!车下一众人边跑边拽车,至转弯处一边紧控另一边快速奔跑,全靠力量与平衡划出一道漂亮的半圆,风驰电掣般呼呼有声,看得观众胆战心惊又高度兴奋。而京都这古城道路较窄,大阪的方法完全行不通。只能小心翼翼顺序出场。</p> <p class="ql-block">读川端康成先生的《古都》,已经是几十年前了。依稀记得小说的开头就是从祇園祭写起(?)。不过小说好像更侧重和服之美,对古都人,主要是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描写细腻入微。对祇園祭的场景好像着墨不多。</p><p class="ql-block">和每年必热的京都比起来,今年名古屋的天气不要太好。六月底爆热了一下达40度,后来就一路凉下来,上周好像都没过30度。可专门去京都一趟看祇園祭,亦无此雄心。正巧今天电视有直播,宅家,看个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今天第一个出场的是“長刀鉾”,也是众多山鉾中的开路先锋,千百年来的“山鉾巡行”从来都是它打头,电视给了相当的镜头介绍,我自然看得“趣味津津”。</p><p class="ql-block">镜头里的这个小男孩扮“生稚兒”,自古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唯一一个高坐山鉾上的真孩子(别的都用“人形”代替)。不知怎么万里挑一选出来的呢。</p><p class="ql-block">我看他的神情,不知怎么想起了张国荣扮的程蝶衣……</p> <p class="ql-block">这么多人拽車</p> <p class="ql-block">组装</p> <p class="ql-block">山鉾的天花板不要太奢侈啦:“星板镀金二十八宿图”!</p><p class="ql-block">这个是一般观众完全看不见的地方啊!真艺术,不为人们的眼光只为心中那一道。什么叫“表里如一”啊……</p> <p class="ql-block">山車周围的护板上,有古人做的“三十六兽”</p> <p class="ql-block">从神龙到“猪”,也罢了。可36兽还包括……“蛞蝓kuo4yu2”或曰“蜒蚰yan2you2”,就是我们俗称的鼻涕虫啊,一恶心没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参加“長刀鉾”的人身上穿的衣服“法被”上,为什么都有这样的文字?什么意思?怎么读?</p><p class="ql-block">问了日本通的友人,也不知道;他又请教了日本人,才明白这就是人家为了这長刀鉾创造的字,读NagiNata。日本人的创造性之一斑</p> <p class="ql-block">看了连贯镜头,才清楚那小“稚兒”一刀下去切断了“注連繩”,方为整个行程之始。转弯时,车轮下垫上被水濡湿的光滑的毛竹片,非常小心又极技巧,让高大的山車不至于失去平衡,從而完成一个“华丽转身”!</p><p class="ql-block">我真的很想知道,怎樣高難度技巧,我們自己,還有嗎?</p> <p class="ql-block">長刀鉾。重十吨,高20米(地面起),车轮,直径1.9米。加上两边演奏音乐的,共约180人……</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是什么了吗?“白楽天山”(“山”即山車)!</p><p class="ql-block">我没看错你也没看错。就是我们的白居易啊!</p><p class="ql-block">祇園祭的一大特色,因为千年相传,文化交融汇流,许多中国主题如水如血溶入其中。粗算一下,一共34个山鉾中,源自中国的有至少有7个。而有很多居然对中国人的我们显得陌生……</p><p class="ql-block">“函谷鉾”,取战国孟尝君鸡鸣狗盗故事;</p><p class="ql-block">“雞鉾”,唐堯(堯)时代天下大治,诉讼用的“諫鼓”无以为用,生出青苔雞宿其中(那是多好的时代啊令人无比向往又再不可及!这故事吾竟不知😓);</p><p class="ql-block">“孟宗山”,孟宗雪中掘笋供奉有病老母;</p><p class="ql-block">“郭巨山”,郭巨掘坑埋儿。这两个故事都出自“二十四孝”,在国内曾经批得臭臭;</p><p class="ql-block">“蟷螂山”,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后叙😅</p><p class="ql-block">“伯牙山”,鐘子期死伯牙绝弦的故事,日本人好像超喜欢,常被用起;</p><p class="ql-block">“白楽天山”,毋需说,《白氏文集》在他生前就渡海来日,所以此爷在日本红起,远早于李白杜甫啊!写出日本第一部文学巨著《源氏物语》的紫式部就深爱白爷爷,所以笔致那样温情缱绻……</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文化百年来被自己弃之如敝屣,反反复复批评打倒再踏上一只脚,而人家却千年不变一直奉若楷模。说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楽天大咖的形象嚒呵呵呵😄</p> <p class="ql-block">“綾傘鉾”前的男子独舞。</p><p class="ql-block">腾挪跳跃,张驰有致。我觉得美极了!</p> <p class="ql-block">十吨重的山車,用七种道具巧妙转弯!古人的智慧真是了得!!</p> <p class="ql-block">不知何时起,主要大道上排了许多山車</p> <p class="ql-block">「蟷螂山」</p><p class="ql-block">从小我们就知道,“螳臂挡车”好像是个贬义词:自不量力啊!可日本人心目中,小小的螳螂不畏巨車,其勇也嘉!所以一直敬佩着歌颂着……我,糊涂了🤔🤔</p> <p class="ql-block">这张不巧,怎么把旁边的银行拍下了。</p><p class="ql-block">而且,“瑞穗银行”,是个常出问题的主。</p><p class="ql-block">但人家无论出什么问题,客户毋需担心被囊中取物……吧?</p> <p class="ql-block">著名画家圓山應舉的作品,也在山車中</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山車不论大小,从上到下,四面左右都十分讲究一丝不苟。</p> <p class="ql-block">三人操纵的人形木偶</p> <p class="ql-block">规模最大的“船鉾”</p><p class="ql-block">高25米,重12吨。</p><p class="ql-block">一块布,一寸木,一根丝都是宝;一举手一投足一呼一唤,都凝聚了无数汗水苦心</p> <p class="ql-block">呆呆看了两个小时,心,被塞得满满。</p><p class="ql-block">想要记一点小感受才知道自己有多笨:那些美轮美奂流传千年的瑰宝,岂是一只拙笔能描述其妙于万一的?那万头攒动众人争仰的热爱(据说今天有十万人以上),我连“走马观花”之“走”都被懒掉,如何传达其神韵于一二?</p><p class="ql-block">只当作今天的日记,记一点难忘之事,不亦可乎?好吧,找个台阶,下去吧您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