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回忆祖辈、父辈的真实故事,传承良好家风,续写家族美好未来</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当年装裱的老照片镜框里,上端正中的位置是一位戴着上窄下宽卷边毡帽、穿着便肩上衣,放大的半身老人照片。父亲告诉我们,他是我们的曾祖父~太爷爷。老人面部表情善良温和,一绺胡须下垂,浓眉下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凝视着远方。照片已褪色发黄,显然时间已久。照片中太爷爷的相貌特点,至今我记忆犹新。听说后来是三叔家的堂弟收藏了这张照片,但各种原因查找无果。那时候爷爷和几位叔叔来我们家,我常听他们讲起太爷爷的故事。说祖上是闯关东过来的,并说要代替太爷爷回山东滑县前吴庄老家看看族人。从中看出,爷爷和父辈对太爷的敬重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 爷爷给我们讲过始祖闯关东的故事,清朝嘉庆18年。也就是公元1813年,关内战乱,太爷爷的曾祖父兄弟二人从山东省卫辉府滑县前吴庄逃难闯关东,历时半年到东北,落脚辽宁省新民县。靠给大户人家做工维持生计。</p><p class="ql-block"> 爷爷还给我们讲过,始祖和下两代,也就是太爷爷的上三代,都是四十几岁的寿命,俗称少亡。太爷爷三十几岁的时候,想办法要改变这一现状,便请了一位有名的风水先生重择坟茔地。还真的灵验,后来太爷爷78岁,其弟弟80岁寿终正寝。</p> <p class="ql-block"> 太爷爷为人精明,30几岁就给当时辽西一个慕姓大户人家当管家,上下、里外打理的井井有条,深得东家的赏识。小时候我和二姐都觉得太爷爷给地主当管家,一定不是什么好人,收租逼债,仗势欺人。可父亲告诉我们,太爷爷的口碑很是不错,因为父亲在外行医走村串户,常有人和父亲提起太爷爷,说太爷爷对东家的佃户从不苛刻,非常宽厚,遇到灾荒年景总会说服东家减租减息。一个李姓的佃户说,有一年家人病重,是太爷爷主动借钱给他们,并少收了地租。哪家办红白事情都找太爷爷帮忙。母亲回忆说,一次带大哥从县城去乡下,走到柳河边树林里遇到劫匪,他们看到母亲挎筐里镜框中的一张照片,问明了和母亲的关系便放行了,原来那是太爷爷的照片,劫匪认识太爷爷,并说不敢得罪“大管家”可见土匪都惧他几分。</p><p class="ql-block"> 太爷爷过日子精打细算,买地建房,当时家境殷实</p> <p class="ql-block"> 爷爷这一代只有他自己,无兄弟姐妹,爷爷读过几年私塾,当时算是文化人。太爷爷年过花甲身体欠佳,爷爷便开始掌管家务。</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我有三个奶奶,我原来认为爷爷是一妻二妾,后来听第三个奶奶说,爷爷命硬克老婆,第一个奶奶只生了大姑便因病故去。第二个奶奶是我的亲奶奶,父亲老大,三个叔叔,三个姑姑,最小的姑姑,只几岁,亲奶奶又因病故去,第三个奶奶没有后人。</p><p class="ql-block"> 爷爷掌管家务后,雇长工短工种许多地,日子过得很是不错</p> <p class="ql-block">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太爷爷和爷爷亲眼目睹了东北沦陷,日本侵略者到处抓壮丁,千万人无家可归,太爷爷便和爷爷在自家门前搭起大棚子,煮大锅粥救济灾民。这些事以前我曾在故事里听过,后来知道我的祖辈做这样的善事,更加敬重我的祖辈。</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爷爷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横行霸道、烧杀掠抢,无数中国人死于敌人的屠刀下。从那时爷爷开始认识到,没有文化、愚昧落后就会被挨打,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于是便陆续让叔叔姑姑上学读书。</p><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 后来家境怎么样?叔叔姑姑的学业如何?请看下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