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宪班】主题研修Ⅱ学习“新课标” 落实“新要求”——导师吴正宪专题讲座活动

素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帮助老师们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切实把课标中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中去,2022年7月17日下午,根据河南教师成长书院课程表安排,导师吴正宪为我们做了《学习“新课标”,落实“新要求”》主题讲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的活动由正宪班班主任宋君主持。</p> 学习新课标的理念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老师从新课标的理念和教学实践两方面进行解读。理念上强调“立德树人”,要心中有学生;教学实践中要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老师以模型意识为例,解读了核心素养中的模型意识、模型能力不同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不同层次。在教学实践中要突出知识的结构化、整体化、体现一致性,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让学生多一些感悟体验,积累经验,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逐渐丰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教育和其他学科一样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要使命,有共同的核心素养。同时,数学学科也有自己的独特使命,即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伴随一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会想事、会做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育核心素养的数学教育要注重情境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注重在理解性学习的基础上整体知识结构的建立,注重学生能力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变育人方式,改进教育方法。</p> 落实新课标的路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落实核心素养,吴老师给出两条落实路径:一是对数学学科内部四大领域、七个主题进行结构化的整合,以结构化的整合促进对内容的整体把握;二是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实践为切入口,通过开展活动,促进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p> 主题学习的路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题学习的路径:一是基于整体视角,将零碎但有关联的内容进行整合;二是以“主题”统领,以学生体验式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本质,实现深度学习。</p> <p class="ql-block">1.体现内容结构的整体性。</p> <p class="ql-block">2.感悟学科本质的一致性。</p> 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老师指出,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儿童去感悟数本质的一致性,数运算的一致性,来体会数与运算的关联。</p> <p class="ql-block">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我们对数和运算的一致性理解的更加透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计数单位的角度去认识0.6,0.6既是“1”的细化,0.1是0.6的计数单位,6个0.1就是0.6,0.6也可以看作是6个0.1的累加。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就可以打通隔断墙,建好承重墙,建立起知识之间的关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一个课堂小片段引导老师们理解0.66中两个6不一样,从直观感觉走向用计数单位度量的感悟。系列单元的主题,培养的核心素养是相同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以在数轴上把整数,小数自然连接起来,都是单位的细化,单位的累加,数的无限性就体现出来了。内容结构的整体性也在这样的过程中表现出来,有了结构化的思想,就能瞻前顾后的想知识之间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讲解数概念的时候,从数的操作,数单位的细化来进行,实现经验的迁移,就可以使未知走向已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是运算的基础,运算是数的再解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要打开一扇窗,这扇窗要关注单位的概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本质都是对多少个单位的表达。通过单位的细化,能真正让学生理解数和运算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吴老师以“分数乘除法单元整合”为例,希望老师从大概念单元视角帮助儿童去感悟数本质的一致性,数运算的一致性,来体会数与运算的关联,从而让学生学习有结构的数学,获得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算法通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老师的专题讲座内容丰富,理论实践密切结合,不仅举例课本中具有代表性例题,而且还播放了一些经典课例片段,为老师深入讲解在课堂上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策略与方法。</p> 互动环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座结束,教师与专家互动环节,老师们更是抓住机会,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思考的问题,吴正宪老师耐心的一一为教师们解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员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1/4×1/7=1/28,除了画图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还有别的方法来理解新的分数单位产生的过程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大部分“量的计量”都放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了,为什么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没有放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导师解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从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的角度,可以更清楚的得出的新的分数单位的产生的过程,这是相辅相成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我们要改变育人方式,量与计量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要通过综合实践去体验、感悟。</p> 总结提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君老师最后做总结,他用三个字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实,透,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个字——实。下午的讲座非常有用,理论和实践结合,不仅回答了是什么?而且还回答了为什么,更便于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去应用,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对我们实施新课程标准,落实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个字——透。吴老师通透的眼光,智慧的分享,让我们体会到数和运算的一致性,架起了属于运算的桥梁,能够不断让我们整体把握数学教材的本质,同时,透还体现在有深度,毫无保留的分享,相信每位老师都会认真去践行新课标的思想,让我们走的更远,走的更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个字——活。活,吴老师举的一个例子或一类例子,都让我们能够触类旁通的想到其他的知识,让老师们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时宋君老师也代表全体学员,感谢吴老师带给我们的这场精神大餐。</p> 正宪班学员风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宪班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即使隔着屏幕,也能深切感受到那种对成长的热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休息间隙,正宪班学员们在班主任宋君的带领下,深入对讲座内容进行思考消化,纷纷发表自己的理解和体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吴老师今天下午的讲座,就犹如源头活水,让我们对数学教学本质有了深入的了解,让我们对如何联系数与运算结构性的构建,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为我们今后对数与运算的整合性、结构化指明了新的方向。</p> 制作团队 <p class="ql-block">图片:正宪班学员</p><p class="ql-block">制作:谢 丹</p><p class="ql-block">审核:吴亚博</p><p class="ql-block">监制:宋 君</p>

老师

运算

新课标

学生

素养

一致性

单位

实践

正宪班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