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難忘那年故鄉行</p><p class="ql-block"> 近日,我在家中整理物品,不經意間發現了一本通訊小冊子。仔細一看,這是參加首屆興化故鄉行人員通訊錄,是興化市政府編製發給我們的,心中非常激動。小冊子編輯得很精緻。欄目中有序號,姓名,性別,插隊日期及插隊地點,現在工作單位及職務,家庭住址……。通訊錄里有我逝去的流年,還有那些沒有被回憶抹去的人。瞬間,我打開了記憶的閘門。</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九九三年十二月,桑光裕校友時任興化市長,她珍惜校友情,不忘插友情,向插友們發出請柬,邀請曾經赴興化插隊的校友們,奔赴第二故鄉~興化林潭公社省親。時光雖然距今二十九年,但當時故鄉行的情景記憶猶新。</p><p class="ql-block"> “萬畝荷塘綠,千島菜花黃,薈萃江南秀色,我的甜美故鄉……”,每當響起這首歌,我的腦海里就湧出興化獨有的景色:千垛菜花黃,縱橫水成網。啊!美麗興化,我夢裏的水鄉,那是我的第二故鄉。</p><p class="ql-block"> 記得那年那月那天,我接到興化市政府“赴興化參加故鄉行的邀請函”,喜出望外,興奮不已,遂向單位領導請假,並且安排好工作,如期乘上赴興化的大巴。那天,大自然給力,天氣晴好,風和日麗。興化市林潭公社中學、小學全部停課,廣大師生擔負起接待我們老插的任務。剛下大巴,就看到街上熱鬧的場面,興化市林潭公社領導發給我們每人一束絹花,街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秧歌隊隊員們身穿彩妝伴隨著音樂翩翩起舞,中小學師生們手持花束夾道歡迎,“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的口號聲此起彼伏。我們被當做上賓接待。走在護駕垛的大街上,受到如此高規格的歡迎,我們心裏感動極了!記得當時同行一位學長情不自禁的說:“收到如此高規格的歡迎,我們真要拜謝了……”。</p><p class="ql-block"> 在興化林潭省親期間,我們品嚐到興化的大魚、大蝦、大牛蛙,吃到當年流行的“六大碗”。晚上,還開辦了舞會。記得當時放了《月圓花好》的唱片,“浮雲散明月照人來,團圓美滿今朝醉,清淺池塘,鴛鴦戲水……”,美妙動聽的歌聲惹人醉。一位校友熱情的邀請我跳舞,讓我感動,不好推辭,出於禮貌,從來不跳舞的我,也跟著動聽的旋律跳起了舞蹈,真的讓人陶醉,難以忘懷!</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三年距今已有二十九年,當年的故鄉領導、親人們送給我們的絹花,我捨不得扔掉,一直保存至今,花兒滲透著鄉親們的深情厚誼。小小的通訊錄我也精心的保留著,那上面凝聚著我們蹉跎歲月的汗水和對未來美好前程的渴望!那次故鄉行活動結束我們回揚州後,林潭公社領導還派老鄉們給我們每人送來兩床三面新的棉被,新棉被蓋在身上,暖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笑望海光月,輕扣板橋霜,微風搖曳竹影,興化~我的夢裏水鄉,叫我怎能不掛肚牽腸!</p><p class="ql-block"> 李秉寧 2022年7月16日 于揚州</p> <p class="ql-block">當年插隊的我在鋤地</p> <p class="ql-block">護駕垛人民歡迎我們返鄉省親</p> <p class="ql-block">興化中學</p> <p class="ql-block">珍貴的故鄉行通訊錄</p> <p class="ql-block">通訊錄裏有我哥李秉柏等插友</p> <p class="ql-block">通訊錄里有陳志安學長,李秉寧(我)及插友們</p> <p class="ql-block">通訊錄里有蘇勤校友及插友們</p> <p class="ql-block">通訊錄里有楊翔平校友及插友們</p> <p class="ql-block">通訊錄里有夏新亞校友及插友們</p> <p class="ql-block">故鄉人民送給我們每人一束絹花,我和哥哥李秉柏的兩束絹花保存至今,捨不得扔掉</p> <p class="ql-block">李秉柏,李秉寧,陳志安,胡炳千,季茂如插友們在用晚餐</p> <p class="ql-block">69年10月,我參加了興化首屆知青積代會,前排左起第四名就是我</p> <p class="ql-block">積代會照片隨筆</p> <p class="ql-block">74年1月10日哥哥參加興化上山下鄉代表會,後排中間就是哥哥李秉柏</p> <p class="ql-block">76年哥哥李秉柏由林潭公社派往海南島從事南繁工作</p> <p class="ql-block">謝曉悅校友興化水鄉珍貴留影,弟弟謝波夫賦詩一首,錦上添花。</p> <p class="ql-block">尋找逝去的芳華</p> <p class="ql-block">1968年11月4日我們就是在文昌樓開大會,會後就直奔渡江橋,蹬上赴興化的輪船,從此我們變成了農村人,十年後才回到城市,恢復城里人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插隊人員名單</p> <p class="ql-block">我的隨想</p> <p class="ql-block">隨鄉入俗找感覺</p> <p class="ql-block">北劉知青</p> <p class="ql-block">插隊林潭五十年後返鄉省親</p> <p class="ql-block">揚中六六屆初三(4)班插隊五十週年活動花絮</p> <p class="ql-block">誰不說俺家鄉好</p> <p class="ql-block">如今,愉度俏夕陽的我</p> <p class="ql-block">老三屆</p> <p class="ql-block">知青小屋唱出了我們的心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