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汉自汉武帝开始,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成为国家宗教,儒家思想的统治话语权得以确立。东汉自汉光武帝开始,更是有几代君主亲赴曲阜祭祀孔子,对孔子的一系列祭祀礼仪逐渐规范化、日常化;地方官员更是争先立碑纪事,宣扬祭孔、尊孔事迹,《史晨碑》即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对刊刻时间,因碑阳首云“建宁二年”而碑阴首云“建宁元年”,许多著录者误以为是两碑,刊刻时间也只是根据碑文首句而认为碑阳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9年)而碑阴刻于东汉建宁元年(168年)。但据碑阴记载,史晨在东汉建宁元年(168年)四月十一日到任后,便选择吉日,拜谒了孔子的旧宅,接着又向尚书奏请在孔宅以公费祭祀的事宜,奏章中还引用了符验之说,这样才能施行祭祀。其中,“乃以令日”的“乃以”两字说明史晨的到官时间和拜谒孔子并不是一天;“乃敢承祀”则说明了没有接着拜谒孔子,是因为要向尚书奏请和参验。可知,建宁元年是史晨到官的日期而非碑阴的刊刻时间。</p> <p class="ql-block">而碑阴又提到:“刊石勒铭,并列本奏。”意思是刻石记下史晨的功绩,并将史晨上奏的奏章列在前面,也就是碑阳的内容,由此可知碑阳和碑阴的刊刻时间应是一样的。[6]结合碑阳记载来看,鲁相史晨在东汉建宁元年(168年)四月十一日抵达任所,之后进行祭庙、筑墙、修沟、立会市等活动,于东汉建宁二年(169年)三月七日上奏朝廷。揆情度理,刊刻时间应为东汉建宁二年(169年)且在东汉建宁二年(169年)三月七日上奏后不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