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梁家寨革命历史纪念馆(一)

百事可乐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盂县梁家寨革命历史纪念馆建在梁家寨乡高速出口以北1000米处的大汖古村原生态景区入口处。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红色经典故事,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2019年5月1日被阳泉市委党校、阳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命名为阳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指定为“阳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教学点”;2020年11月27日被市纪委监委命名为第二批“市级廉政教育基地”;2021年6月被市妇联命名为阳泉市首批“巾帼红色教育基地”;2021年6月30日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西省第四批“国防教育基地”;2022年5月17日,被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共青团阳泉市委、市少工委联合命名为第一批“阳泉市红色文化研学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大汖村位于县城北部60千米处的大山深处,是梁家寨乡榆枣口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榆枣口正南5公里处,是一个古老宁静的古村落,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盂县现存最古老的村落。2019年1月,大汖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大汖村因村旁有一大石汖和村中的三处瀑布而得名,村中农牧兼营,世代相传。村落历史源流,据庙宇中的石刻雕像至晚可追溯至金代。大汖村自古所管辖的石龙镇山大王神庙,其始建年代是大汖村有文字可考的源头。该庙旧时建在大汖村外1.4公里河沟南岸龙堂洼口东侧的小山岗上,村民称为“镇山大王庙”或“石龙庙”,庙中供有七尊神像。其中石龙镇山大王,神像背部有题刻,落款辨识为“承安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志。”金承安二年(1197),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但由于年款题刻漫漶不清,“承安二年”也有识别为“永安二年”一说。此说,早在清嘉庆七年(1802)于石龙庙中刻立的《镇山大王重修碑记》上就有所记载:“向使无杨广善人建于永安二岁,后之人何能至今沐泽于无穷哉?”。若按北魏“永安二年”一说即公元529年,又将庙宇始建时间前推600余年。无论“承安说”还是“永安说”,都是大汖村古老历史的明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从御枣口向东南进入山路,经过8千米长的盘山狭窄山路就到了大汖古村。据考证,大汖村金代时就已有人居住。整个村子由50余座大小院落组成。院落倚山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均用大小不等的石头砌筑,黄泥抹面,朴素自然。建筑样式有楼式、石窑、窑上楼、平房4种,各有特色,特别是小型的木阁楼近似南国风格。村中小路,阡陌交通,台阶粗糙,曲径通幽,充满原始生活的韵味。进入古村,会有一种与现代化社会隔绝、穿越时空、返归远古社会的感觉。大汖的“汖”之意是山下有水,水秀山清,水与山和谐交融,天然无雕饰,自然纯真美。大汖的村落,“屋宇鳞次坐山崖,犹如西藏布达拉”,层层叠叠的石屋,错落有致地坐落在一块向阳的石坡上,房屋依山就势建筑,由下而上,从下往上看竟有14层的视觉感。远看好似连接,近观各自分层。树木青翠,丛簇秀润,石墙、石洞、石街、石院掩映其中。当你跨入那狭窄而祖露的小街,进入了雅意深挚、钩沉致远的境地,目睹那通过开凿山石就地取材垒砌建筑的石楼、石洞时,会有一种布局有序,错落大方,体现了人与山的和谐相处的感觉。不论是明媚春季,还是彤云夏日,或是金色秋天,还是皑皑严冬,大汖这个独特的“挂坡村”以不同的姿容展现在今人的眼前。往外远跳,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你好像在饱览一部史诗,阅读一部史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关于大汖村的来历有着很多神秘的传说。据说原来是马姓人家居住,后来人丁不旺,马姓消亡,韩姓人家搬来,到如今大概400余年,是沙湖滩韩姓的后代。人常说:“崔梁韩三大户,不是亲,就是故,坟里埋的老姑姑。”所以,在温泉旅游区,这三姓人最多。大求古村有三株奇槐树,老人们传说是洪洞县大槐树树。当下的大汖村是单一的韩姓血缘村,从始祖韩崇明由御枣口迁入大汖村以来,已有250至300年历史,至今韩氏子弟已繁衍至15代。因此大汖村的人口变动,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又由多变少的过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大汖村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乡土建筑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盂县传统和民俗风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山地的完美和谐。在这里生活的老人每天洋溢着平静、自足、幸福的神情,给人以纯朴、悠闲、与世无争的美好印象。这里依山而建的古民居,被当地人戏谑的称为“盂县深山里的布达拉宫”,村里房屋大多是黄黏土与石头混合材料建筑,有的还是二层楼房结构,其特点是经济实惠、冬暖夏凉、造型美观,家家户户由弯曲和深浅不一的小巷相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抗战时期,梁家寨一带因其特殊的战略位置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八路军三大主力先后路经于此。期间,除晋察冀边区八路军在这一带不断游击抗日外,朱德、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邓小平、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先后率部路居梁家寨,在这里播散下了抗日斗争的火种,成为阳泉地区最早的抗日根据地。盂县抗日政府也隐蔽在这一带。这里也曾作为八路军的粮库和军火库,发生过激烈的保卫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正因如此,日寇才会不断沿今天的214省道修筑碉堡等工事,对梁家寨区域进行疯狂扫荡,制造“无人区”“火焚区”,并造成大汖惨案、活川口惨案等数十起惨案。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2px;">  1940年9月22日至24日,占据县城的日军为疯狂报复百团大战遭受的沉重打击,会同从井陉、阳泉出发来的日军共1000多人,对我县北部抗日根据地“扫荡”,经檀山沟小路于傍晚八点多悄悄包围了活川口村,残杀村民106人,烧毁房屋400余间,抢掠宰杀牲畜150余头,粮食衣物被抢劫一空。还残杀我县公安局干部2人,基游队员4人,以及犯人和民夫47人。时隔一年秋,日军又在活川口施用了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全村因此而死于伤寒等病的就多达141人。一年间,一个只有400多口人的小山庄,就有247人惨遭日军杀害,这是日军在盂县犯下的滔天罪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41年初秋的一天,日军到吉古堂村“扫荡”,历时五天,共惨杀无辜村民11人以及1名八路军战士,最小的只有9岁(女),烧毁房屋300余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1942年夏,日军在盂县北部地区实行“三光”政策,杀死山羊崖村村民3人,烧毁房屋100多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1943年8月10日夜里3点多,盘踞在下社、椿树底、榆枣口南炮台三个据点里的300多名日伪军悄悄进入大汖村,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19名无辜的老人、妇女、儿童被杀害被枪杀,800多只羊、16头驴及村民衣物、粮食被掠夺,170多间民居化为灰烬,宁静的村庄变成了一片血海加火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大“扫荡”中,日军在我县境内制造惨案36起。日本法西斯对手无寸铁的善良群众犯下了滔天罪行,特别是在对根据地(火焚区)大小10余次的轮番大“扫荡”中,实行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和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以及细菌战等手段,给全县人民造成了惨重的灾难。全县266个村庄被定划为“无人区”,442个村庄遭受烧杀抢劫,51个村庄民房全部焚毁,3万多群众无家可归。抗战期间,我县直接伤亡的人数为16019人,间接伤亡30000人,其中直接死亡10199人,失踪740人,受伤5080人,致残者5500余人。社会和居民财产受到巨大损失,居民财产损失尤重,15850亩土地被荒芜,90774间民房被烧毁,311832棵树木遭毁损,440300头(只)牲口和家养禽畜被抢走和宰杀,7136270斤粮食被掠夺,其他被敌人抢劫、毁损的物品如衣服、农具、生活用品等则数目惊人,难以精确统计。据不完全统计,至少达到11096936件(公斤)之多。在全县1072个大小村庄当中,被日军造成“无人区”“火焚区”的有251个,占到村庄总数的23,4%。由于日军的疯狂烧杀抢劫,使全县20万亩土地荒芜,手工业生产全部停顿,水利失修,商业倒闭,瘟疫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活极端困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未完待续)</b></p>

盂县

日军

梁家

阳泉

年月日

山大王

承安

村庄

历史

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