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贺胜桥战役纪念馆位于湖北省咸宁市贺胜桥镇。</p> <p class="ql-block">贺胜桥战役是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4、第7军在湖北咸宁境内贺胜桥地区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直军主力,俘敌3500余人,获重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国民革命军与吴佩孚直属军阀在此战斗激烈,伤亡惨烈,有3267人在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北伐源起</p><p class="ql-block">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1916年北洋军阀内部开始分裂,直至1926年,在直系、奉系、皖系势力猛涨之际,国民党以统一全国为目标,开始了北伐战争。</p> <p class="ql-block">一战名天下</p><p class="ql-block">贺胜桥战役是北伐战争中针对吴佩孚军的一次著名战役,也是整个北伐战争的关键一战,国民革命军在贺胜桥战役中真正意义上击垮了直系吴佩孚军的主力部队,为武汉建立国民革命政府打下了基础,也为继续北伐铺平了道路。</p><p class="ql-block">在此战役中,以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敢打必胜,表现最为出色,为战役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为其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p> <p class="ql-block">汀泗桥战役</p><p class="ql-block">汀泗桥是湖北省咸宁市境内的军事要隘,武汉南面的第一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1926年8月,北伐军攻入湖北。直系军阀吴佩孚急调重兵扼守汀泗桥,企图阻止北伐军北上。26日,北伐军向汀泗桥发起进攻,遇到敌人顽抗,前进受阻;当地农军带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第12师(代师长张发奎)第36团(团长黄琪翔)和第10师28团、29团趁夜从小路直插敌阵地前沿,发起夜袭,力克敌军前沿数处要点。次日凌晨总攻开始,35团从正面吸引敌军注意力于铁路桥,30团和叶挺独立团一营加入攻击行列,北洋军全线动摇,开始向咸宁转移;叶挺独立团由当地农军带路,攀越彭碑的崎岖山路绕道古塘角,向正在沿铁路线撤退的北洋军出其不意地发起猛攻,导致北洋军全线崩溃,朝咸宁方向仓皇逃窜,北伐军夺取了汀泗桥。</p> <p class="ql-block">贺胜桥战役</p><p class="ql-block">为了挽救直系军阀败亡的厄运,吴佩孚调重兵退守另一军事要隘——贺胜桥。1926年8月27日,叶挺独立团在攻克咸宁后,向贺胜桥乘胜追击。吴佩孚亲自率主力军赶赴贺胜桥迎战。</p> <p class="ql-block">1926年8月30日拂晓,叶挺独立团在杨林塘猛攻突入敌人主阵地,向桃林铺攻击前进。战斗十分激烈,双方展开了肉搏战。独立团很快突破了敌方防线,向纵深推进。吴佩孚部从侧翼友军阵地反击,企图对叶挺独立团实施包围,独立团遭到敌军三面炮火的袭击,伤亡很大;第10师第28团和第12师第36团适时增援,协力抗敌,突破吴佩孚部桃林铺防线,向贺胜桥发展进攻。第7军攻占王本立后,迅即向贺胜桥东侧的南桥攻击。吴佩孚部正面失利加上侧背受敌,全线动摇,吴佩孚的督战队连杀数位旅团级军官,仍不能挽回败局。最后独立团从正面攻克了吴佩孚的指挥阵地,吴佩孚乘专列仓皇逃往武昌,手下军队纷纷溃退。</p> <p class="ql-block">北伐军于8月30日上午攻占贺胜桥,俘敌3500余人。在汀泗桥和贺胜桥的战役中,叶挺独立团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百战百胜的先锋队,为它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而第七军也因贺胜桥战役,赢得了“钢七军”的美名。</p> <p class="ql-block">国民革命军军旗</p> <p class="ql-block">贺胜桥战役作战指挥图</p><p class="ql-block">1926—1927年</p> <p class="ql-block">朱德等3人在研究军情</p> <p class="ql-block">铁军</p> <p class="ql-block">荣膺铁军</p> <p class="ql-block">民心所向决定了胜利天平所向,想要取得战争的主导权,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参加。贺胜桥战役中当地老百姓给予国民革命军热烈的支持和帮助。此战役后,咸宁人民也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和土地革命中。</p> <p class="ql-block">稻草破铁甲</p><p class="ql-block">1926年8月29日黄昏前,叶挺率全团构筑工事,突遇吴军十几辆铁甲车从对面冲来,独立团陷于困境,一位农民过来提议:“叶团长,把稻草堆积在铁路上它就不敢来了。”战士们马上找来稻草堆放到铁路上,吴军的铁甲车果真不敢来了。叶挺独立团迅速进攻吴军,吴军见情势紧迫开始撤退</p> <p class="ql-block">农军指路</p><p class="ql-block">1926年8月29日夜间,独立团准备按照军部规定于30日5时向敌进攻;第三营、第二营接敌时,因天黑看不清吴军的阵地,一个带路的农民熟悉地形道路,把部队带到距敌阵地百余米的地方才停止。</p> <p class="ql-block">战事人物录</p><p class="ql-block">贺胜桥战役共有15万人参与,除国民革命军和直系军阀外,咸宁人民的参与也是赢得这场战争的重要原因。许多名震华夏的英雄也从这一战走出,成为中华战争史上耀眼的星辰。</p> <p class="ql-block">李宗仁</p><p class="ql-block">许光达</p><p class="ql-block">朱德</p><p class="ql-block">陈毅</p> <p class="ql-block">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中共党员。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区)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p> <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的通报</p><p class="ql-block">叶挺《囚歌》手迹</p><p class="ql-block">十年前叶挺为国民党的将领</p><p class="ql-block">十年后则变成了国民党的囚犯</p> <p class="ql-block">周士弟(1900.9.9—1979.6.30),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第1营营长、团参谋长、代理团长、团长,第25师师长;八路军第120师参谋长,晋西北军区参谋长,晋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1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等职。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百团大战,指挥晋北战役,协助徐向前指挥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参与指挥扶郿战役和秦岭战役,连续解放汉中、广元、剑阁、江油、绵阳等40多座县城,参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防空作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9年6月30日于北京病逝,享年79岁。</p> <p class="ql-block">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市临桂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北伐战争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7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p> <p class="ql-block">许继慎(1901—1931),汉族,安徽省六安市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杰出将领,军事家。1924年5月许继慎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二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起许继慎任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常委兼联络部长,黄埔军校支部候补干事,是该校青年军人联合会骨干,是当时在军校颇有影响的进步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毕业后任排长、第三期入伍生队六连副连长、连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七团党代表办公室少校干事,学生队队长、广州国民政府高级训练班第二中队中队长,团代理党代表,参加了第一、第二次东征。在淡水战役中,他因功升任连党代表。在棉湖战役中,因作战勇敢任连长。同年10月,调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第7团少校干事、团代理党代表。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许继慎被调往政治训练班第2中队任队长。同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第2营营长,参加了北伐战争攻打平江、汀泗桥、贺胜桥等著名战役。8月底,在贺胜桥战役中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同年冬,伤愈归队,任第25师第73团参谋长。1927年春,许继慎调往副军长兼武汉卫戍司令的叶挺任师长的第24师72团任团长。5月,率部参加击退叛军夏斗寅部的战斗,再次负伤。大革命失败后,他在安徽、上海等地从事中共的秘密工作。</p><p class="ql-block">许继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鄂豫皖特委委员、红11师长时在鄂豫皖根据地时期取得双桥镇大捷等一系列胜利。1931年11月在“白雀园大肃反”中被诬陷以“改组派”、“第三党”、“反革命”等罪名,杀害于河南光山白雀园,时年30岁。</p> <p class="ql-block">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蓬莱人。清末秀才。北洋军阀首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投天津武卫前军当兵。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测绘科学习。历任北洋第三镇参谋、营管带、炮兵第三标标统等职。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府。段祺瑞派曹锟、张怀芝带兵南下讨伐;吴任第三师代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p><p class="ql-block">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曾多次通电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颇得舆论的好评。11月吴与西南地方当局结成反段军事同盟。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1920年5月,吴率军自衡阳北撤,布置对皖军事。14日直皖战争起,在奉军配合下大败皖军。此后,直奉两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胜,奉军败退关外,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操纵政局。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为了争取自由、人权举行大罢工,吴佩孚残酷镇压,制造了著名的“二七大惨案”,为自己的历史写下了最黑的一页。</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五年(1926年)6月28日,张作霖、吴佩孚在北京会晤,联合起来组建北京政府。直奉联合攻下北京南口后,吴佩孚向南进攻广东;张作霖向北进攻北方的国民军。</p><p class="ql-block">1926年夏北伐战争起,吴从北方赶赴前方督战,在鄂南汀泗桥、贺胜桥连遭惨败。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吴部主力被歼,从此一蹶不振。</p><p class="ql-block">1932年回到北平(今北京)。吴曾通电声讨溥仪充当伪满傀儡,拒绝日伪拉他下水。1939年吴佩孚患牙病高烧不退。12月4日,日本牙医受命于土肥原谋杀吴佩孚,吴在牙医刀下当场身亡。时年65岁。国民党政府追认为其为陆军一级上将。</p><p class="ql-block">董必武对吴佩孚的评价:“吴佩孚虽然也是个军阀,但他有两点却和其他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关(羽)、岳(飞),他失败时不出洋,不居租界……;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他统治过几省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军队,他没有私人积蓄,也没有田产,有清廉名。”</p><p class="ql-block">吴佩孚是亮相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首位中国人,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8日,被美国《时代》杂志称为“Biggest man in China ”</p> <p class="ql-block">叶挺雕像</p> <p class="ql-block">李宗仁雕像</p> <p class="ql-block">周士弟雕像</p> <p class="ql-block">许继慎雕像</p> <p class="ql-block">今昔咸宁</p><p class="ql-block">1908年(光绪34年),咸宁县有46208户,共181036人。而在经过北伐战争后,1934年仅剩34344户,共144586人,咸宁人口在3年内减少3万多人。</p><p class="ql-block">相比于一个世纪前的小县城,如今的贺胜桥镇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地区生产总值已跨入千亿俱乐部。</p> <p class="ql-block">单家祠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