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和书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房,却有一个大大的书橱,横向到边,纵向到顶,整整占了一面墙的位置。有古今中外的史书,还是诗词、散文、小说等等,把个书橱里塞得满满当当。在书房,酷夏开着空调,寒冬开个取暖器,看书看报,电脑码字,很是惬意。</p><p class="ql-block"> 不由得有点想说说以前和书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读小学的时候还不会看小说,那时看的书叫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我们叫做图书。</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连环画是绘画的一种。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是根据文学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写,一些古典名著也成为了连环画的表现内容,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等等,因为画面活泼,文字浅显易懂,很受人们的喜爱。</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孩子对小人书有着特殊的感情。那时,大部分家庭经济不是很宽裕,有些甚至温饱都成问题,根本就买不起小人书,想看只有到书摊租看,厚的一分钱租一本书,薄的一分钱能租到三本,往往一人租书看旁边还有好几个蹭书看。如果偶尔能从妈妈那里讨得一分钱的话,便会强忍着零食的诱惑,赶紧跑去书摊租一本小人书过过瘾。那时候看的不光光一本心仪已久的书,更是一种满足,一种炫耀。书摊边都摆放着一些用三块木板钉成的小凳子,就那么坐着,把小人书放在腿上。一本小人书能翻来覆去美美地看上半天,大有“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我家的生活状况在当时属于中上水平,所以我们家就有好多小人书。识字不多的爸妈对教育的投入还是舍得的。家中的几本小人书被我们姐弟几个翻看的卷了角,仍然看得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 记忆最深的一本图书已忘了书名但记得内容。是说一位海岛少先队员如何机智勇敢帮助民兵抓住一个美蒋派遣搞反攻大陆的特务。看后很是振奋,总想自己也能抓个特务什么的。以至于走在街上,总是观察谁谁像特务,特别是看见缺胳膊少腿的,就觉得更像,因为,老师说特务就是把发报机装在假肢中的。</p><p class="ql-block"> 语文课上老师总会叫我们回去多看课外书,然后写读后感,这种作业我总是做不好,每次总是随便看一本图书,然后把故事内容大致复述一遍,老师的评语很简单:读后感呢?</p><p class="ql-block"> 后来,大弟弟告诉我,小人书的扉页上有内容提要可以抄来作读后感。翻开一看,果然提要上写的清清楚楚,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们应该怎么去做。作业交上去后,当然可以得到表扬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也慢慢学会了其中的套路,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想,读后感也就越写越好了。</p><p class="ql-block"> 初中刚读一年的时候适逢文革,停课在家,无所事事,到处找书看。那时,一切小说都被打成封资修的“大毒草”,学校的图书馆被封存。胆子大的男同学就越窗而入偷书看,美其名曰:偷书不算偷。说来也怪,我看小说的经历便是从看这些“大毒草”开始的,看的第一本“大毒草”就是《青春之歌》。忘了是从谁的手上借的,拿到书后因为借期有限,白天看不完晚上就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偷偷的看,偷偷的怕,偷偷的乐。陆陆续续还看了好多的“毒草”小说《红岩》、《林海雪原》、《红日》等等。投身革命,历经战斗洗礼的林道静,献身革命英勇不屈的江姐,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许云峰,机智勇敢、深入虎穴的杨子荣。一个个英雄人物就这么偷偷走进我的世界,至今不忘。一直很是迷茫,这么好的书怎么就是毒草呢?蹉跎岁月,这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这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伴我走过那段空虚时光。</p><p class="ql-block"> 和张文娟抢书看的情景,虽然过去四十几年,记忆却是那样的清晰,每每想起还是让人忍俊不禁。</p><p class="ql-block">张文娟是初一(3)班的同学,一天她借到一本没有封面没有封底的书正兴冲冲往回走。那年头,为了避嫌疑,人们对待搞到手的毒草小说最好的掩耳盗铃的办法就是撕掉封面封底。</p><p class="ql-block"> 在街上瞎逛的我在四牌楼遇见张文娟,看她手上的书,忙问是什么书,她忙把书藏在身后说:没书。后来,还是忍不住借到书的喜悦吧,又把书从身后拿出来,在我面前晃了晃,我伸手去抢,被她闪过。我只得求她借给我看,她不肯。我说那你看完借我看,她说后面还有很多人在排队等着看呢。我一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趁她不备一把抢过书,撒腿就往大水门方向跑。张文娟一惊,没想到我会来这么一手,一边叫一边追赶上来。于是,两个少女,一个拿着一本没有封面的书在前面跑,一个挥舞着双手在后面叫喊着追。一直跑到大水门,我才被她追上,气喘吁吁的她一把从我手上夺回小说,我们累得都蹲在地上直不起腰来。从四牌楼到大水门少说也有两里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那本书有没有轮到我已忘了,但这抢书情景也算是为我们迷茫的少女时代增添一点乐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06年退休后写于东升北区20幢201室</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家的书柜</p> <p class="ql-block">书香伴我一生行</p> <p class="ql-block">何一萍一直都是鼓励我写作的良师益友</p> <p class="ql-block">我和吴明明(右一)的友谊可以追溯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知青岁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