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小曲子”长大

张洺禄

<p class="ql-block">说实话,我是听着景泰民间小曲子长大的,父亲也是小曲子传唱人之一。尤其过年过节,寿鹿山下咱老家(寺滩乡宽沟村小沟自然村)的男女老少们围在一起,庄子里中老年爱好者们“吹拉弹唱”,包括父亲穿红戴绿,脸上挂满颜色,手持彩练,走街串巷,踩着鼓点,扭着秧歌,听着休闲顺畅的小曲子,大家饿着肚皮,却开怀大笑,好不快活。</p><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忘了吃饭,妹妹来到现场,在人群里找见我捣给一拳才回家呢。小时候当然没有手机,有婚丧危病急事,到几十公里外的公社邮电所“翻电报”是最快的信息传播渠道,一方格一个字,小数点儿也算字,是收费的,好像一个字一毛钱。</p><p class="ql-block">逢年过节,有人家“过事情”,听“小曲子”是童年最快乐的事。</p> <p class="ql-block">今早家乡的老哥王得孝突然打来电话:“这两年没见了,好着没?”</p><p class="ql-block">“嗯嗯,老哥好,也好呢。”</p><p class="ql-block">“昨晚梦见你了,今早给你打电话问候一下。”</p><p class="ql-block">“哦,好呢好呢。”……一番寒暄后王老哥总结似的说:“你人善良没麻达,也有本事,就是前头没人,怀才不遇啊。”</p><p class="ql-block">“唉,哪里啊老哥,有啥本事,就是个平凡的善人。”</p><p class="ql-block">“能写也是本事,会写的不多啊。”呵,王老哥也是片面的说说而已。王老哥78岁了,虽然大我20岁,但拉了一下亲戚,我们是平辈。</p> <p class="ql-block">老哥一生也算是辉煌的。他有管理经验,当过企业厂长,退休后闲不住,发挥余热,把我们景泰民间小曲子硬是给推了出去。</p><p class="ql-block">他是寺滩小曲子传承人,民俗文化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说来话长。</p><p class="ql-block">我们相识相交快二十年了吧,缘于我嫉恶如仇,助人为乐,后来是法院陪审员,经常帮人打官司,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民伸张正义,为你排忧解难”的思想根源,我们开始合作,通过我撰写相关材料,王老哥找领导请示、诉说,以事实为根据,据理力争,一是为一位老人(曾经的同事)在原单位:某煤业公司追回来了数十万元的退休金及补助。二是为他的一名远方孙子(被判刑入狱)讨回了公道,最后无罪释放,还获得了10万元国家赔偿款,这样的申诉结果估计也是罕见的。</p><p class="ql-block">这场官司曲曲折折数年,上诉,数次的伤情鉴定,再审,抗诉,直到“胜诉”,虽然漫长,但最终彰显出了法律的公正和正义。</p> <p class="ql-block">为你维权,h哥在路上。曾经的一篇题为《军民鱼水亲,相煎何太急—XXX为什么不执行省高院的终审判决》的申诉材料经有关渠道,被国家领导人: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批转后得到了圆满解决。</p><p class="ql-block">“一字千金”啊,文字的魅力无限,在百姓维权中效果凸显,自我感觉良好,是一件欣慰的事,自此变成了永久的爱好。</p> <p class="ql-block">这里要说说王得孝老哥在传承民间民俗文化:景泰寺滩小曲子方面做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寺滩小曲子(实际指景泰境内寿鹿山原始森林脚下的宽沟,单墩,疃庄,永泰,寺滩,三道淌及与景泰相交的天祝县、古浪县山区等地区),从景泰县寿鹿山、昌林山、一条山、梧桐山一带传唱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寺滩村的王氏家族,自明末先祖王宝宝始,相继产生了七代民间小曲传唱艺人,有上百首经典小曲子流传了下来。景泰民间小曲子有浓郁的西北风情、旺盛的种子力量和广泛的传唱价值,老少皆宜,朗朗上口,或歌颂伟人、赞扬英雄,或宣传美德、倡导和谐,或礼赞小康、提升道德……有机体现了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韵味悠长,意境深远,富有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正月里来是新年,庄稼人才得闲。一年儿哟来个四季呀,红火了这几天哪啊;二月里来龙抬头,犁铧牛儿遍地走……”“ 正月里来是新春呀,青草芽儿往上生唉哟,天凭上日月人就凭上心唉人凭上心唉,哪哈依呀嘿 ”……“人留下子孙防古老,草留下续根年年儿青……”</p><p class="ql-block">寺滩小曲子体现天人合一的人间大道,十分接地气,曲调以黄河上游文化为基调,以甘肃、青海回汉小调为起线,以景泰小曲子雅致调为主旋律,以寿鹿山松涛风韵为曲风,唱词健康向上,旋律高亢婉转、抑扬顿挫、余味悠长。</p> <p class="ql-block">老哥王得孝的弟弟:70多岁的寺滩小曲子传唱人王得枢自幼深受伯叔及哥哥影响,特别喜欢哼唱小曲子,十六七岁便登台表演。后来,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只要有机会,他都踊跃去唱。如果村里哪家响起鞭炮和音乐,他饭不吃都要赶去“凑热闹”。山里放羊时,他对着大山一曲接着一曲地吼,余音在山谷间回荡。</p><p class="ql-block">2016年,退休后的哥哥王得孝终于有了时间和精力,与王得枢一起商议合作,挖掘历史文化,传承民间小曲,当年的5月23日组建了曲艺传承演艺公司,在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及文化馆的支持下,让流传了400多年的寺滩小曲子有了更多表演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兄弟俩的公司成立之初,酷爱唱小曲子的寺滩村村民吕左兰就加入进来,跟着老师们学习。几乎每晚七点钟,大家都来到活动室一起演唱、交流,连她13岁的儿子也耳濡目染地喜欢上了小曲子。</p><p class="ql-block">为改善演艺公司条件,兄弟俩筹集10余万元,购买了服装、道具、音响设备,带着大家勤学苦练,持续排练。两年后,公司陆续在寿鹿山,黄河石林景区,县城的广场和公园拍摄刻录了小曲子表演光碟,分发到广东、上海,新疆等地,并在《腾讯视频》、《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发布,广泛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最初,寺滩小曲子得到了原白银电视台副台长、现任《白银日报》总编辑张武全的倾力支持,才使寺滩小曲子首次飘荡在了受众耳畔,引发起了广泛关注。</p><p class="ql-block">之后,在社会各界的支持推介下,寺滩小曲子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甘肃日报》等媒体慕名前来采访,使“古老长城上飘来的曲调”景泰小曲子走向了全国。</p> <p class="ql-block">在景泰广泛传唱的小曲子有《刮地风》、《王祥卧冰》、《情哥哥》、《十不该》、《十二杨家将》、《十盏灯》、《探梅》、《人世间》、《上梁》、《十二月桂花》、《王哥放羊》等等,每首曲子都有完整的故事,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文化,以引导、教育为主,情真意切,寓意深刻,通俗易懂,潜移默化。</p><p class="ql-block">寺滩小曲子“土味”十足,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老哥王得孝曾对媒体说:在小曲子的传承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感兴趣的年轻人比较少。但是他表示会继续努力,引导和鼓励年轻人学唱小曲子,让小曲子传得更远。</p> <p class="ql-block">景泰的小曲子,活跃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弘扬了民族的传统美德,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新进程,是广袤的大西北特有的草根文化曲调,是古老城墙上激荡的泥土旋律。</p> <p class="ql-block">从寿鹿山唱到景泰川,从西北唱到全国,“寺滩小曲子”获得了国家和省、市的多次表彰奖励,并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最后,老哥王得孝说:“你来,寺滩小曲子已经唱出去了,我们就总结一下,出一本书吧,也算有个交代或结尾吧。”</p><p class="ql-block">老哥做事有始有终,他一定会成功,预祝他的作品早日问世。</p> <p class="ql-block">寺滩小曲子传唱人。</p> <p class="ql-block">作者:</p><p class="ql-block">白银市民俗民间文化研究会</p><p class="ql-block">景泰县分会主席 张海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