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自5月22日以来,有幸参加了徐州市教育局组织的三天线上培训学习活动。通过此次学习,令我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启迪和感悟,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本次专家讲座干货满满,精彩纷呈。其中,有几位专家的讲座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了许多的启迪与指导:</p> <p class="ql-block"> 培训伊始,方菲老师和李毅超老师给我们大家讲解了发展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的一些基础理论,带领我们又一次重温和理解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为之后的课程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理论。</p> <p class="ql-block"> 专家林峰老师主讲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基础理论》的讲座,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人际沟通中的心理效应,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心理效应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可以应用心理效应提升工作效能、可以应用心理效应提升教师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林老师列举了多种掌握人际沟通中的心理效应的方法。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林老师讲的是“情、理、利说服法”。林老师认为在规劝他人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所谓动之以情,就是在劝说中善于激发对方的内疚心,同情心,自豪感; 晓之以理,就要多列举一些惯例,这多是我们中国人所认同的“理”。所谓诱之以利,人是理性的,趋利弊害是人类的本性。因此,在说服的过程中再动感情,说服者道理讲得再动听,再完善,如果对于被说服者没有一定的利益所在,说服也是徒劳无功的,所以“利”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以情育人,用爱去关心和激励学生。用心教育,用爱感动,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必然会受感化。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良好威信。同时,激发学生的向师性,在师生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也会效仿模仿老师的良好品行。“晓之以理”中的“理”包括规则、道理等内容。“晓之以理”要求老师用道理去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向学生讲授道理,让学生明白事理,用理性去管理班级。“诱之以利”是强调我们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引导学生,趋利弊害,让学生意识到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专家朱海梅老师为我们作了题为《积极心理学原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的讲座。朱老师由浅入深,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廷伸到实际运用技术。在讲座中朱老师强调现代教育提倡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张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同时主张心理学的功能应该是建设而不是修补,应该重视人性的积极方面。之后,朱老师通过观察几幅图帮助老师明白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并告诉我们不同的聚焦会有不同的结果,成人的世界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的作用领域和适用人群是相对广泛的,因此它并非只是虚无缥缈的心理学专业词汇,而是具有实用性与操作性的行为准则。朱老师在这一点上畅谈了积极心理学对于教师本人、学生本人、师生关系、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及具体运用。针对班主任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朱老师给大家提出了几条小贴士,包括:快乐生活做加法;工作琐事做减法;亲情友情做乘法;情绪管理做除法等。</p><p class="ql-block"> 耿妍老师从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学科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学科教学中渗透心育的主要策略与实例三个方面讲授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给我们这些学科教学的教师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拓展了更多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黄蕾老师的《儿童与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与应对方略》,给了我一些问题处理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导。</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认为:儿童不是“小大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思维不断发展,身体不断发育,有着特殊的心理需要。面对压力,他们与成人的应对方式很不相同,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为了保护儿童,使其能够健康的成长,成人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拥有儿童的视角,并学会了解家长和教师等成年人,作为孩子的照料者,要不断的思考:我们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们。</p><p class="ql-block"> 通过黄老师的讲座,我进一步理解根据“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初中生的</p> <p class="ql-block">青春期(12~18岁)为第五阶段,其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行为偏差主要表现为: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属于这个阶段,因此,作为班主任,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必须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 黄老师通过丰富的实例告诉我们处于青春期(12~18岁)阶段的少年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1、第一性征的出现2、第二性征的发育 3、对性的认识4、青春期自我认识上的问题5、第二反抗期的出现6、少年与同学及朋友的关系问题7、心理性别角色的混乱8、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p><p class="ql-block"> 黄老师同时给了我们呵护处于青春期(12~18岁)阶段的少年心灵的原则:1、父母要以协助为主,维持适当且和谐的亲子关系。2、特别要协助他们去建立自我认识的课题,且获得自我同一性。3、平等地与孩子讨论问题,既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又要让他们逐步学习成年人的行为,按照一般人际关系准则行事。</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指出,作为父母或者老师,最好的管教方式是多鼓励孩子好的行为,孩子会越来越多出现家长所鼓励的好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杨静老师作了题为《解锁心理问题的奥秘:建立关系》的讲座。</p>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从真实关系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重要因子、如何跟青春期来访者建立链接、从案例中解锁真实关系的建立、从反思中提升建立真是关系的能力等四个方面,结合实例,深入浅出的讲解针对青春期年龄段的孩子怎样建立关系。</p><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为期四天的线上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提升了我们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培训有效的帮助我们进一步补充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掌握一些学生心理问题处置的技能,为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育阳光心理,促健康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