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李白求职书

山外青山

<p class="ql-block">古文鉴赏随笔之三</p> <p class="ql-block">  话说诗仙李白,年届而立,虽在文坛已小有名气,然仍未出道。非其不才,实乃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因依《唐六典》规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也说:“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意思是商人家的孩子和商人近亲,皆不得入仕。这样出于富商之家的李白便失去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他最后当了翰林待诏,还是皇帝特批的。 </p><p class="ql-block">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33岁的李公子,在闲云野鹤交游于鄂湘之间时,脑洞大开,心血来潮,向时任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递书一封热情洋溢,求仕若渴的求职信,企图避开科举,走出一条依托名卿推荐而进入仕途的蹊径。</p> <p class="ql-block">李白(701~764),虽被后人誉为诗仙。然,此时李白尚未登上仙台,为后人所膜拜,对名躁一时的韩荊州大人还只有仰慕而视、渴求提携的份。李白文章传千古,今人谁识韩荆州?千百年后,韩荊州怎么也想不到,是当年名不见经传的李公子写给他的一封求职信,成为后人认识他的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闲话少叙,书归正传。当年的李白,自然来不及考量一干多年后这封信对韩荆州的历史影响,一心考虑的是,怎样才能一下子吸引住韩大人的眼球。显然,这对才华横溢的李太白而言,的确不在话下。但见他稍一思索,便挥笔写下一行令人拍案叫绝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荊州。`"</p><p class="ql-block"> 听,这是一记多么响彻云霄的马屁,若是没有定力的官员,早已闻之心花怒放,忘乎所以。须知在古代毕一生之功而未能封侯的大有人在,王勃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道出了多少人的心酸和悲凉。然而,一旦被韩大人赏识,便会飞黄腾达,青云直上,其名利地位完全不在万户侯之下。开门见山,寥寥数字,不仅将韩大人的名誉地位和威望,拔高到令人仰慕的高度,而且慎思极密,无懈可击,留有充分回旋余地一一"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李白听天下那些见多识广善于谈天说地的人都这么说…,"如果有人质疑:'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荊州。'的真实性,李白则可以两手一摊辩解,"我也是听他人传说的嘛!"当然,此时,李白考虑的是韩大人的受用爱听,对于他人的置疑,一点也没放在心上。他接叙到:</p> <p class="ql-block">  原文:</p><p class="ql-block">"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声望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以收名定价于君候。君侯不以富贵骄之,贫贱寒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p><p class="ql-block"> 试译:</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人们会对您景仰敬慕到这种境界,难道不是因为您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高尚品行,使海内豪杰俊士纷至沓来而归于门下,且一旦登上您的府门,则随之声誉倍增。所以,许多像龙蟠凤逸的有志之士,都愿意拜入您的门下,期望受到您的赏识和好评,从而获得更高的身价。君侯您不以门客富贵而高看骄之,贫贱而轻视寒之,如此以来,三千人中一定有毛遂样的人才出现,假使机遇使白能够脱颖而出,那么,我就是那个毛遂了。</p> <p class="ql-block">一番对韩荆州的高抬和毛遂自荐之后,料定已经吊起韩荊州的胃口,急欲探知这个"李遂"的真面目了,李白便掉转笔锋,将自己的出身经历婑婑道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过七尺,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为义气,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候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若必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侍。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为佳士,今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扬青云耶。”</p><p class="ql-block"> 试译:</p><p class="ql-block"> 李白,祖籍陇西(即今甘肃秦安)人,流落于楚汉之地。十五喜好剑术,曾遍谒各地武林高手,三十而立后文章已成气侯,曾拜访过不少地方官员。虽然我身材并不高大,但雄心壮志不在万人之下,其行侠义气之举受到诸多王公大人的赞许,对于这些过去的往事,我如实禀告,怎敢向大人隐瞒。君侯文章大作如神明,德高望重动天地;如椽之笔参悟天地造化,学问研究深奥似海通达天人。殷切希望您能宽怀大度和颜悦色,不因为我仅仅拱手作揖来拜访就拒之门外。若能设宴招待,任凭我纵情畅论,那请您再以日写万言来考我,我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今天下人:都以为君侯您是评定文章、衡量人物的权威,一经您的认可,便可成为德才兼美之士,您何必吝惜阶前区区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不让我扬眉吐气,激励昂扬,振奋于青云之上呢?</p> <p class="ql-block">  原文:</p><p class="ql-block">“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即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为美。君侯亦一荐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山租、黎昕、徐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白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故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p><p class="ql-block"> 试译:</p><p class="ql-block"> 从前王子师担任豫州刺史,未到任就征用了,荀慈明,到任后又任用孔文举。山涛任冀州刺史,甄别选拔三十多人,有的做了侍中,有的做了尚书,这些人都是前代人所赞美的。而您也荐举过严协律进入朝廷做了秘书郎,还有崔宗之、房山祖、黎昕,徐莹,这些人有的因有才华和名气被您知晓,有的因为操行纯洁受您赏识。每当看到他们对您感恩戴德,恭敬有加,义气奋发,我都深为感动。知道您能推心置腹礼贤下士,故我不投靠他人,而愿效力于您这国士无双的门下,如果今后急难之时有用于我,我一定赴汤蹈火,那怕为您捐躯也在所不辞。</p> <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岂敢自矜?至于制作,已成卷轴,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笔,兼书之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唯君侯图之。”</p><p class="ql-block"> 试译:</p><p class="ql-block"> 人不是尧舜,谁能尽善尽美?我运筹谋划,哪里敢自夸。至于著文写作,已积攒成卷轴,欲让您过目指正,又恐这些雕虫小技,不入大人您的法眼。若承蒙您垂青,愿意阅览这些诗文,请赐给我纸笔,还有抄写之人,而后我退回去打扫干净空闲的小屋,誊写清楚再呈上。希望这些诗赋能像青萍宝剑、结绿美玉在薛烛、卡和手里提高价值一样。希冀君侯能推恩于我这样地位低下的人,大开称誉赞美之门,请您加以考虑!</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那个后来那个狂称天子呼我不上船,让高力士脱靴研墨狂放不羁的诗仙李白吗?未曾想到,在未出道成名之前,竟是如此一个谦卑有礼的芸芸小生,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事态炎凉,命运造化,着实令人叹服。</p> <p class="ql-block">纵观这篇出自诗仙李白之手的求职书,笔者觉得有以下几点特色可资借鉴:一是不管您有多大才干,尚在深山无人知之时,必须放下身价,虚心向人毛遂自荐,切不可恃才傲物,盛气凌人,否则,你只能孤芳自赏,仰天长叹,无可奈何。二是求职书也可以写得文采斐然,前提是不落俗套。如同本篇,不像一般求职者先从自我简历起笔,而是从赞扬被求者入手,一句:"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荊州。`"寥寥数字,便将被求者的声誉抬到无以复加的高度。但抬人的目的在于荐己,紧接着自比三千之中脱颖而出的毛遂,便顺理成章,让被抬者在飘飘然间,急欲知道抬人者之真容。然后,不慌不忙续写道:“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试想,如果没有上一段的铺垫,直接来一番自我 简介,其效果孰优敦劣,不但得出结论。三是主旨明确,脉络清晰,以一贯之,层层递进,有条不紊。求职书的主旨是要求得主人的赏识,其手段脉络是在夸赞主人的同时,不失时机的推介自己。这一方法贯穿全文,不但行云流水,且在不露阿腴奉承之嫌的同时,恰到好处的推荐了自己。夸赞主人,由远至近,由外到内,由偏到全 ,移步换景,令人不免心旷神怡。首句引用传闻:“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荊州。”应为远观,尤如范翁在《岳阳楼记》中所述:“吾观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气象万千,此岳阳楼之大观也。”而接下来的:"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声望十倍。"则是近处落笔的介绍了。而后,又分别从(1)“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2)“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为佳士。”对韩大人由表及里,不厌其烦地进行了反复颂扬,其情之挚,其言之美,让人如醉如痴,叹为观止。当然,随着对主人贊美的升级,对自己的兜售也水涨船高。不仅放出:“若必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侍。”的豪言,而且表达了欲借君侯"阶前盈尺之地,使白扬眉吐气,激扬青云"的強烈愿望。读来让人酣畅淋漓,热血沸腾。四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李白写这封求职书时已过而立之年,且在文学界已小有名气,而仍然不遗余力地推介自己,当然,这也是他无缘科举步入仕途的无奈选择。笔者以为,求职和求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现时而言,求职只是寻求一份能够展其所长、用其所学的平台,而被求者,多指单位而非个人,当然,对于已经在某个学术领域取得成果的人,请求获得该领域学术权威的赏识而推荐,另当别论。因此,对求职者而言,在深入了解欲入职单位或举荐人的前提下,适度表达对他们的爱慕和敬仰之心,也未尝不可,但切忌说过头话,给人投巧卖乖之嫌。</p> <p class="ql-block">最后要补充说明的是,既便李白煞费心机,搜肠刮肚,极尽拍马献媚之能事,然而,那位韩大人并未为其所动,历史记载,他并未给这个后来名扬千古的诗仙以任何有益的提携和关照。倒是李白的这封求职书,成为推介韩朝宗的一张名片,这正是:成事非由己,命运造化人;一封求职书,成就朝宗君。李白仰天笑,愧对诗仙魂。早知事如此,何必恁认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