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治市区到黄崖洞,大约两个半小时的路程。上午九点从酒店出发,正赶上一场瓢泼大雨。黑压压的天空,伴随着阵阵电闪雷鸣,大雨倾泻般的落在城里的每一个角落。从车窗里往外张望,雨水就像断了线的水柱,在汽车四周急速的飞溅。汽车里有节奏的雨刷声、车窗外雨水的沙沙声,汇成周遭环境的主旋律,汽车艰难的行驶在通往黄崖洞的路途当中。 上了高速,天空由暗渐渐转阴,雨水由大渐渐变小。到了中途,雨终于停了,但天色始终是阴沉沉的,浓雾弥漫,能见度很低,还好,路上车辆并不多。下了高速,再行驶一段乡村公里,上午11点左右,终于到达了此行目的地:黄崖洞景区广场。 今天天气不错,大雨过后的空气格外清爽,没有烈日的爆晒,更没有高温蒸烤,也许是老天爷的眷顾吧,此时此刻,非常适合在高间峡谷和山间野地里行走。<br>黄崖洞在山西省黎城县境内,位于太行山的中部,海拔1500至2000米,由于亿万年的地壳运动,把这里的石英沙岩、页岩层所组成的山岳切割出道道峡谷,悬崖峭壁,拔地而起,连绵数十公里,形成壮观而独特的地貌。<br> 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经是华北敌后最大的兵基地。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等长期在这里战斗,是领导全国抗战的活动中心。黄崖洞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制造枪炮子弹打击日寇的理想之地。 黄崖洞的自然风光,集雄奇与壮美于一身,悬崖、山峰、叠嶂、瀑布、溶洞、山泉,是从东面进入大山的唯一通道。这条狭窄陡峭呈“s”型的天然走廊,宽十几米,坡道45度,长约1.5公里,游人沿着百余级台阶艰难的往上攀爬,两侧的山崖险峰峭壁千丈,好多地段头顶只见蓝蓝的一线天,八路军选择在山里建兵工厂,这1.5公里的天险,的确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险隘。 据导游介绍,1941年11月中旬,日寇36师团共计7000余人进犯我黄崖洞。我军特务团奉命保卫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在彭德怀、左权的直接指挥下,充分利用有利地形,与4倍于我军的敌人激战8昼夜,毙伤敌人2000多,保卫了兵工厂,赢得了敌我伤亡6比1的辉煌战果。“黄崖洞保卫战”也载入我军光荣史册。 走出“瓷圪廊”通道,有一座八路军战士纪念塑像,他叫崔振方,当年只有17岁,当年就在山顶的吊桥上,孤身一人就把日军堵在山门之外整整7天7夜,歼敌百余人,最后壮烈牺牲。 沿着崎岖蛇形的石阶一路往北,再经九组整齐的青石台阶登高而上,黄崖洞保卫战烈士陵园掩映在苍松翠柏当中。一座七米高的纪念塔为1942年9月18日所立,纪念塔后是烈士公墓,墓前有一石碑,镌刻着当年黄崖洞保卫战直接指挥者欧致富撰写的碑文和43位烈士的英名。 在纪念塔百余米的前方右侧,山崖的半空中,有一个天然石洞,这就是黄崖洞,此时因天气阴沉,云雾缭绕,仅凭肉眼根本无法看清。据导游介绍,黄崖洞高25米,宽18米,深72米,抗战时期曾是八路军兵工厂的物资和弹药仓库。可惜,由于天气原因,我们无法看清它的面貌,只能通过导游手机里保存的图片来欣赏它的尊容。 从黄崖洞观景平台往回折返,再沿着烈士陵园右侧的山间小路往西南方向行经,一路上,走在用木板搭建的栈道所处的半山腰上,左侧是千仞逼云的黄崖峭壁,右侧为深不见底的万丈沟壑,在此行走,真叫人胆战心惊。大约半个小时路程,终于到了黄崖洞兵工厂。一块黑色的大理石纪念石碑,一座占地约2平方公里的场地,十几间破旧的工厂车间。真的难以想象,在环境如此恶劣艰苦,设备如此简陋的条件下,这里竟然就是我党抗战时期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基地,自制的各类弹药、步枪、手榴弹等武器可装备16个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中国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取得辉煌的成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时此刻,站在这片红色的土地,鸟瞰远处雄伟壮美,在浓雾笼罩下延绵八百里的巍巍的太行,思绪万千,感慨万分!耳边情不自禁的回响起那首创作于抗战时期歌颂这片热土的经典革命歌曲《太行山上》:“红日照亮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墙铁壁,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