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酷热天气来的早,7月上旬一拨暴雨洗礼京城,天气预报13日雨停,立即决定15日上城,却又赶上雨后湿气升腾带来的高温酷热,预报气温36度到37度。为了哄骗朋友同行,只好甜言蜜语说40里关沟内小风一吹很是惬意,于是清晨6时我们三人团出发前往居庸关长城。 <h3><b>新的长城--南口战役居庸关阵地原址</b></h3><div><b> 彩色 方大曾摄 1937年 冯雪松收藏</b></div><div><b> 黑白 张保田摄 2012年</b></div> <h3><b>新的长城--南口战役居庸关阵地原址</b><div><b> 李炬摄 2022年7月15日</b></div><div><br></div><div> 1937年7月底,侵华日军相继占领北平、天津之后分三路沿津浦、平汉和平绥三条铁路干线扩大侵略。其中以甲种第五师团为主力,沿平绥铁路(北平至绥远)向北平西北方向进犯,中国军队在关沟内的据守南口、居庸关、八达岭等长城要隘关口反击日军,史称“南口战役”。</div><div> 1937年8月青年摄影家战地记者方大曾亲临战线,撰写了战地通讯《血战居庸关》,他的摄影作品《新的长城》记录了南口战役居庸关阵地留下最宝贵影像。1937年9月小方在保定抗战前线发出最后的战地报道《平汉线北段的变化》,之后这个世界再也没有得到方大曾的消息,列为“失踪”年仅25岁。</div></h3> <h3><b>誓与南口共存亡 《南口1937》剧照</b></h3> <h3><b>居庸关长城2号敌台 李炬摄 2022年7月15日</b></h3> <h3><b>居庸关翠屏山北段长城 张保田摄 2022年7月15日</b></h3> <h3><b>长城 约翰.汤姆逊摄 1871年</b></h3><h3> 约翰.汤姆逊(英)19世纪中叶世界著名旅行家,摄影家,1871年来到中国旅游创作,这幅照片是迄今已知的居庸关长城最早影像,在北关城外向南拍摄。<br><div><br></div></h3> <h3><b>居庸关长城 张保田摄 2010年</b></h3> <h3><b>盛暑大包--长城人的宿命 王建军摄 2022年7月15日</b></h3> <h3><b>长城南口关 谢满禄摄 1882年</b></h3><div><b> </b>谢满禄1880年至1884年任法国驻华公使,喜爱摄影,在华期间拍摄了大量古建筑照片。 (注:这幅照片的网络版是水平镜像片)</div> <h3><b>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北门 张保田摄 2020年</b></h3> <h3><b>居庸关旧址 加藤新吉 1925年</b></h3> 居庸关新容 张保田摄 2010年 <h3><b>今日居庸关 王建军摄 2022年7月15日</b></h3> <h3><b>居庸关是河北通往蒙古的关口要隘,平绥铁路由此通过 </b><div><b> 魏守忠摄 1930年</b></div><div><b> 魏守忠,北京人,1904-1987,20世纪杰出摄影家,记者</b></div></h3> <h3><b>居庸关北门瓮城门外 张保田摄 2022年7月15日</b></h3> <h3><b>居庸关北瓮城门 1938年</b></h3> <h3><b>居庸关北瓮城门匾 张保田摄 2022年7月15日</b></h3> 这是居庸关北门瓮城门外侧的照片,极为罕见很难拍到。拍长城20多年来曾经五次次尝试前往瓮城门外侧,东边接近要从老孙家出发,架梯子越过高速公路,再爬上一处立崖,才能接近关门;从西边试探要从S216省道下降约20米,结果都没成功。<div> 这一次决定争取景区支持,先电话与景区办公室联系,说明我是谁,准备到瓮城门外复拍几幅老照片。景区办公室的同志给予支持,放下电话不到1分钟,大喇叭就响起来了,请钥匙管理员到北门去打开瓮城门。我拍长城20年来终于到达居庸关北瓮城门外侧复拍了老照片。在此特别感谢景区大力支持,我们将继续完成居庸关老照片的研究考证,争取相关摄影集早日出版,为万里长城留下宝贵资料。</div><div> 张保田2022年7月17日</div> <h3><b>追寻远去的长城 王建军摄 2022年7月15日</b></h3><div><b><br></b></div><h3><b>张保田<br></b><b>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br></b><b>中国长城学会理事<br></b><b>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红色基因杰出传承者<br></b><b>中国文物报北京市文物局最美长城保护人</b></h3><div><b>物理与计算机信息学教授,高级工程师</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