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办学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大多数人不清楚,磨难但是充实的岁月记忆被一些人永远带走,不可复制;搬迁至育才街1号重教兴学已经20多年,多少同事青丝变白发,朱颜辞镜花辞树。躬耕楼内,精耕细作,捧出一颗心来,育了桃李,老了芭蕉。学校制定的“五有”目标达成见效;一路向东,再次搬迁至新城赓续教育文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div>从南村到育才街,从育才街到青山街,一路坎坷,风雨侵袭志更坚;几多磨难,高举薪火永向前。</div><div><br></div> 老徐是建校元老,是一位学校办学历史变迁的见证人。卫主任说,我们是又一代教育拓荒人。老徐说,这话对了一半,现在的条件多好,搬过来就可以,我们那时候要啥没啥,学生宿舍的床还是教体育的都老师焊接的。没法比呀。 卫主任说我们又处于历史和现实的交汇处,选择了我们,我们一定不负重托,砥砺前行,永不止步。<div>我们不会忘记建校初期的老校长的铮铮誓言:踢开清华门,结对进北大。我们说到,也做到了。我们更不会忘记老校长时时耳提面命的谆谆教导“夹缝中求生存“。</div><div>我们也不会忘记近五年学校的办学成绩,单从学生高分段来看,一年更比一年好,今年花胜去年红。从2020届的627分,到2021届的638分,再到空前的2022届的644分。我们一群夹缝中求生存的教育人见证一次又一次鱼跃龙门,化蛹成蝶。</div> 老骥伏枥,桑榆未晚<div>我们时刻致敬建校初期的94,95届元老教师。是他们的身先示范时时激励着我们。</div><div>我们更欣喜看到一批又一批教育人接过他们的火炬,呐喊着前进。我的好邻居老宋,自称挂帅穆桂英的老贵,在学校需要他们的时候,毫无怨言,挑起重担跑在前面,即是年级主任,掌舵规划,又是班主任,身体力行。我们又看到我们新红老大哥,建校初期焊接学生铁床的都老师重新披挂上阵,尤其是老贵和都老师,人常言,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他们俩倒好,夫妻齐上阵,挂帅又领兵。老三蛰伏了几年,再次出山;孤独求败的杜老师也是如此,重担在肩,垂先示范。</div><div>我们办公室的李老师,和我们带高三时身体不太好,本可以利用这个假期好好休养,但是,一接到继续带高三的重任,二话没有,马上改变身份角色,重打锣鼓再开张。</div><div>和这些前辈在一起,是一种踏实,是一种幸运。</div> 青春如火,柠月如风<div>我下面谈到的青年教师,多是和我一起合作过的,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远方,看到青春的火与热。</div><div>带2019届时,踏实奋进的刘苗老师,聪慧丽质的明明,阳光活泼,开朗快乐的艳艳老师,大姐姐一般关爱学生的莉莉老师,让我和老卫一直感慨“谁说女子不如男”。</div><div>带2022届时,深受学生爱戴的莉娟,一直挤时间讲课的晶晶,为上早自习从楼梯踩空崴脚的佩男,和我前脚后脚进学校的爱林老师。牢记教育初心,践行教育使命。</div><div>还有更多的年轻教师的到来,带来青春的朝气与活力,带来新颖的教育方式与理念。</div><div>我们更欣喜看到,一些年轻教师接过前辈的火炬,勇挑教育重任,摒弃懒散,拒绝躺平。教信息技术的,前有王海州老师,后有谢金金老师;教授体育的,王金方老师,勇于承担班主任工作,舍弃小家,顾全大局。</div><div>长江后浪,未来可期。</div> 面朝太阳,一路向东,我们的队伍在前进,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带着南村办学的昂扬斗志,带着育才街办学的辉煌成绩,青山街畔,风清气爽,新城新校,满眼欣喜。<div>脚下是富饶肥沃的泽州大地,身后是满怀教育期待的泽州父老,教室里是未来复兴民族大业的泽州学子。没有彷徨,没有懈怠,关山又度,鞍马不解。</div><div>教育人,高擎火炬,挽手前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