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贵州(之二)

易融易通

千户苗寨风情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说,凯里的西江千户苗寨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它现在的模样是我心中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的傍晚,我们乘坐的旅游车到达了这里,经换乘景区中巴进入村寨时,顿觉眼前一亮,扑面而来的是一派异域乡村风情。街巷里穿梭着身着苗族服装的男女老少、流经村寨的山涧上那些形状各异的廊桥,以及街道和两边高坡上鳞次栉比的吊脚楼等看得我目不暇接,甚至目瞪口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桌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餐被导游阿龙安排在商业街中心岔路内的一个饭店,我们19名游客相对坐在一窄而长的餐桌两侧,体验苗族风情的长桌宴。店里另外几个长条桌也被陆续赶来的游人坐满,不一会具有苗寨特色的美食酸汤鱼、酸菜、腊肉等摆上长桌。席间,四位身着苗族民族服装的青年女子唱着听不懂的敬酒小调来到我们中间,以一碗四壶叠加倒酒的方式逐一向食客敬酒,就连不会喝酒的人也不放过,幸好是米酒、量也不大。否则,若按四个半壶的量喝下去的话,也足有一斤,对不胜酒量的人来说定会叫他酩酊大醉。在轮到我时,也只是应景似喝了两口,权当一次体验。</p> <p class="ql-block">  廊桥</p><p class="ql-block"> 饭后,当吹着晚风在具有苗族特色商品店铺的街上闲逛中,我特意留心观察了村寨里的几个廊桥。廊桥是我的称呼,而当地人对此统称为风雨桥,廊桥除有一个序号名以外,还有各自的正名并以牌匾挂在桥的端头。回想在饭前安排入住时就被路过的七号桥“僦餸嗡”桥名难住的尴尬,三个字竟有两个不认识。此时,面对眼前四号桥的桥名“僦岽乧”时依然如“睁眼瞎”。再次面露尴尬,便激起我的求知欲。于是对手机一番操弄方得结果,原来“僦岽乧”念 jiù dōng dǒu,意为学子桥,而“僦餸嗡”念 jiù sòng wēng,意为拦龙桥,它们都是苗语。对之后看到的“哿嗡僦”、“嘎铥僦”、“僦哟妃”等桥名也同样探究认识了其中的生僻字和各自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廊桥不仅名字新奇,其建筑风格也独特。形似河北赵州古桥的一号桥(哿嗡僦)是单拱券的石桥,桥面之宽足以通行中小型汽车。其桥面上以木结构四排立柱支撑搭建了飞檐黛瓦通体阁廊,廊顶以中间为长三、两侧为方二重飞檐,其色调、风格与周边山坡的吊脚楼群相得益彰、浑然天成。而四号桥(僦岽乧)则为一座步行廊桥,它以两长形预制水泥柱作桥墩、水泥板为桥面。与一号桥同样也搭建了通体阁廊,廊面为直线檐风格。这两座桥算是村寨七座廊桥的代表,其它的与其大同小异。我以为,就其美观度来说,它们要比电影《廊桥遗梦》中美国的那座桥要浪漫的多,即使将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维琪奥廊桥拿来相比,也难与其媲美。只是它的名望是古迹而已。</p> <p class="ql-block">  村寨幻景</p><p class="ql-block"> 经指点,我们在一号桥处登上代步敞篷车到达观景台看夜景,不宽敞的景台挤满了游人,我们只好见缝插针般凑近台前举目俯瞰。开阔的视野,让夜幕下山头相连的村寨风光尽收眼底。千家住户的万盏灯火宛若天上繁星闪烁,贯穿村寨的山涧虽幽暗,但其两岸店铺五彩明亮的灯光将山涧勾勒成一条绚丽的彩带,好一幅吊楼叠嶂雾霭飘,山间水畔廊桥缀的优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  以上三个异域特色已经使我有些着谜,接着街巷里的锣声又使我罕有一番体验。</p><p class="ql-block"> 从观景台下来时天色已晚,可我游兴未尽。我们沿山涧右岸的弯曲街道边回边逛,但见游人已稀、街面冷清,少量的茶室和歌厅有些热闹。正走着,我隐约听到从前方传来两声余音缭绕的“哐,哐”之声。疑惑中,一位精瘦长者走近,他身着苗族黑衣、头缠卷布帽,一手拿锣一手拿槌,其前后并无其他人员。在我正注视和琢磨中,他又一次敲响了铜锣,“哐,哐”两声响彻村寨上空。顿时,我恍然大悟,莫非他是村寨的“打更人”?此时我看了看手机显示时间为22:05,此时正是二更天,而他敲的锣声也恰巧是两声,从而印证了我的判断。</p><p class="ql-block"> 这是从读小说、看电影知道打更人一说后,我第一次亲眼遇见。古时没有时钟,就将夜晚分为五更,打更人按更时击鼓或敲锣向人们报时辰,连击数便是几更天。此时,我也疑问,苗寨虽身处重山峻岭中,但如今时钟及电子计时产品已经普遍的情况下,仍然延续古代的报时手段,是传统传承呢?还是仅为取悦游人呢?</p> <p class="ql-block">  在吊脚楼式旅馆里度过了一个没有深睡的夜晚,因为几次下雨的声音都将我吵醒。清晨,已没有睡意的我便早早起床,来到旅馆的吧台,与清闲的店老板聊天,谈到昨晚的打更一事他给予了确认,我提议能提前吃早餐的愿望他也应允。这样,与妻早出门便可逛更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村寨除两条较平坦主街道外,其它道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我们小心地走在仍然湿滑的小路上漫步,在一个岔路口我们发现了一组群雕,前面是一个男性,呈侧身曲腿吹号姿势,他扎头巾、蹬布鞋,身着对襟布扣式马褂,左手叉腰、右手握一牛角号抵在嘴前,雕塑神态自若、生动形象。他的身后是一高一矮两尊图腾立柱,图腾以人面为主,上部是排列几双眼睛和伸出几把刀锋的造型。对这样的构图一时不解其义,但感觉挺有意思,于是我特意在此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  在它不远的高坡处,我再次环顾早上的村寨景象,与夜景不同,它如同披上面纱的少女妩媚动人,极目望见的是烟雨缥缈、逶迤起伏、层峦叠嶂、小桥流水的优美村寨画面,令人感叹。那些从古色古香吊脚楼里走出而忙碌的苗寨人,不时在身边路过,又是那样朴素而充满着生活烟气,给我以人间天堂般的宜居之美。遐思中,心中油然冒出一丝小确幸,虽然没有赶上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时节欣赏村寨,但眼前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景色更能引我入胜。</p><p class="ql-block"> 近乎表象的苗寨游在阿龙的催促声中结束了,感觉有些不满足。就是对村寨历史和风情的了解还不深。(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