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些时,在垃圾摊上淘到一个小册子,约大32开的幅面,绿色土纸,手工裁装,有十余页的样子。封面写有"贺宇历史思想自传,一九四五年.四.五 于整校",内页以同样的蓝色钢笔写满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册子粘在一张印有干部档案目录表格的旧纸上,并装在写有西北有色设计院字样的牛皮纸信袋中。</p> <p class="ql-block">本来想这份材料和兰州有关系,回来查贺宇,没查到任何资料。某日得空,乃细读此份材料,字太细小,阅读有点吃力。还好,因近视原因,我眼还不甚花,勉强读完,并顺手做以记录。</p> <p class="ql-block">延安时期的ZF运动结束于1945年4月20日之后。这篇贺宇的“历史思想自传”写于1945年4月5日, 还在ZF运动之中, 写于“整校”, 是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党员在Z风运动中的个人检查材料。说是“历史思想自传”, 看内容可以算做个人生活传记。</p><p class="ql-block">贺宇,没查到相关资料,其45年之后经历不详,从自传看,其大约于1 9 2 2 年左右,生于山西省大宁县一个农民家庭,其父不务正业,因吸食大烟,家境败落,他4岁便过继给姑母,姑母家条件好,使其在8岁至14岁之间, 接受了学校教育。14岁高小毕业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庭。他生活的大宁县, 在抗战期间,是阎锡山、日本人、共产党多家争夺之地。所以在高小毕业后,贺宇先后加入过有国民党背景的“家理教”、共产党外围组织“牺盟会”、阎锡山的组织“同志会”等,对一个乱世青年来说,也是为了在社会上谋生存。1938年5月,他加入“牺盟会“核心组织“民青会”,当年11月,由苏廷桢介绍加共产党,之后在由共产党控制的大宁县公安局工作。1939年10月,阎锡山派61军军法处陶伯符(贺自传中写作陶伯傅)到大宁接任县长,陶任县长后,改组县公安局.共产党员局长蔡光庭带领公安局80余人,撤出县城。贺宇因当时生病在家,未能跟蔡等撤走。病好后,被党安排至洪洞县公安局,1940年9月任公安局二股长,1941年6月任公安局长。当时他还是个不到20岁的青年,难免自满骄傲。1942年因为女人的问题在公安局党支部内受到了批评, 又因处理不当激化矛盾,后被调到警卫连任指导员,在警卫连感觉受了贬斥,所以工作态度不积极。这些是贺宇自述的基本经历。</p><p class="ql-block">贺宇是生长在战争年代的小知识青年,他所处的环境是当时多种势力拉锯争夺之地。从"自传"中可以看出,他当时更关注个人的前途,在社会上如何立足,至于走上革命道路,有偶然性。这也无可厚非,他所考虑的问题,不正是所有这个年龄的人所考虑的吗。当然,他的头脑还是清醒的,他参加工作之初,当地日伪的势力是最大的,他很坚定地加入对抗阵营,这一点是没有动摇的。</p><p class="ql-block">写“自传”时,贺宇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所以对自己婚姻恋爱比较关注,文中有不少处写此事。1936 年, 他1 4 岁左右的时候,家里给他订了亲,是当地农民的女儿。他当时挺满意,后在牺盟会认识了女高学生郭玉华,两人交往不错,相约各自退婚后两人结婚。所以,在家里要求他完婚时,他闹着退了婚。之后,因日军大扫荡,郭玉华失去了消息。在洪洞县期间,经人介绍又认识了宋凤兰,宋家将宋凤兰许配他人,贺宇虽经努力争取,未能如愿,在写自传时,个人婚姻问题仍未解决。</p> <p class="ql-block">贺宇的这篇自传, 贴于一张"干部档案目录”上,其上有一纸条“在苏林的档案发现的。不是本人材料,”可见这篇材料是在一个叫苏林的档案中发现的,可能是当时装错的,抽了出来。查“大宁县建国前大事记”,未发现贺宇的名字,到是有苏林的名字。1938年有一条“4月大宁县牺盟会吸收进步青年。在县城举办一期干部训练班,结业后分配各编村任自卫队长。参加训练班的有贺思宏、王相国、于玉山、苏林、曹恩子、贺达、冯成库等20余名”。可知贺宇与苏林同时期,在同地工作,资料装错档案的情况是有可能的。</p><p class="ql-block">据“大事记”,194 9年“8月大宁县委书记罗沛、县长黄建邦、副书记周仲达、公安局长李善喜、完校校长王旭光、一区区长宋全举、二区区委书记刘舒昌、三区区委书记都维智、区长王仲胜等30余名干部在罗沛带领下西进,到陕西、甘肃等地支援大西北解放和建设工作”。可能,苏林就在这西进的30余人内,并分至甘肃工作。在解放后,人事部门在整理档案时发现此资料,将其抽出另装。</p><p class="ql-block">贺宇的这份"自传"语言朴实,没有任何革命性的口号、空话,非常本真的反映了那个残酷的年代,一个青年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艰辛。套个流行语,是那个时代的"小镇做题家"人生标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