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0年的春节,照了一张全家福。那时我六岁,父亲37岁,母亲36岁,姐12岁,哥7岁,弟4岁。我排左一。</p><p class="ql-block">1960年父亲响应党的号召,由上海派各行业人员支援福建三明建设,计划支援三年后返回上海,当三年期满后由于特殊年代特殊原因就这辈子留在了三明,繁衍生息就有了我们三兄弟。</p><p class="ql-block">父亲年轻时挺帅的。</p><p class="ql-block">从上海迁来时单位名称是三明市森工局工程队,后来与森工二处合并成基建团。最后改三明市市建公司。</p><p class="ql-block">由于当时在那个年代拍张照片也不是件易事,正好赶上春节,城关照相馆的师傅应几家邀请来到荆东森工二处〈现今的市建公司〉公房照相。记得当时的相机是用一块黑布罩着,师傅钻在里面用手一捏就拍下这永久的回忆。背景房子是靠河边的二号公房平房,也是我的家,我的童年就是在这低矮的房屋渡过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大姐小时候的模样,她1958年出生在上海崇明岛。1960年父亲先到福建工作,她和母亲留在崇明岛。1962年父亲回老家将她们母女俩接来三明。</p> <p class="ql-block">在六七十年代,由于生活物质匮乏,家家户户生活条件都一样,过着计划经济的生活。按口分配食品和生活物质,每口人每月半斤猪肉,未成年人每月十二斤大米,粮证,布票豆腐票,鱼类票等等。碰到逢年过节会补加各类票量,当时由于布票紧张,一般家庭都是老大穿过老二穿,老二穿过老三穿,记忆中从没穿过新衣服,补丁加补丁也舍不得丢。参加工作后自己才买新衣穿。</p> <p class="ql-block">我家三兄弟就是在这幢二层楼房依次出生的,这幢楼是1960年建的,当时单位卫生院和办公室临时设在这幢楼里,红砖楼也称为大队部办公楼,现如今还在。我前些天去看过,但己成危房,堆些杂物无人居住了。</p> <p class="ql-block">这幢二层楼房见证了岁月变迁,记忆飘过六十年,在当时它在荆东算是一座豪宅了,是最早单位机关的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种房已经不多见了,随时会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房间里面到处堆着附近居民遗弃的杂物。</p> <p class="ql-block">二楼木地板有的板己经破损,里面的木梁都露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木制的楼梯年份己久,有些台阶己经腐烂塌陷。我还是小心易易地走上二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房子的侧面。整体看上去墙面还好些。</p> <p class="ql-block">墙壁上有十个美术大字,依稀可见:学习解放军,要服从命令。</p> <p class="ql-block">这是原森工二处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老房子墙壁己经剥离,露出板灰,以前是板灰墙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还可见到墙上命令两个字。</p> <p class="ql-block">房子的北侧面已长满了杂草。</p> <p class="ql-block">在我七岁以后就搬到了四号公房,也就是这幢楼,住在三楼。在这幢楼里又住了十二年。因为家里有六口人,分到只有二个房间和一个厨房的住房,没有卫生间,公厕是另外盖在外面的。</p><p class="ql-block">如今这幢楼己不复存在,四年前2019年因三明荆东建设交通枢纽立交桥政府征地被拆迁了。它完成了使命。</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当年的配套公厕,现己废弃如今还在。</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小卖部在公路边上如今还在没拆,己成危房。记得当时给父亲买酒是用毛竹筒伸进酒缸打酒,一勺半斤打两勺。那时的散装白酒称为米烧酒,一斤酒一角伍分钱。</p> <p class="ql-block">原店面是建一层的,可能近十年后来加盖第二层,由于205国道拓宽加高,一层店铺完全荒废了。房子虽然破旧,看上去好像还是有人临时住在里面,外面凉着衣服。</p> <p class="ql-block">7月13去荆东拍的,这是柴火房,正好碰到儿时伙伴发小倪建其在搬里面的杂物。经了解是明天就要拆了另作其他用途。</p> <p class="ql-block">柴火房明天它就将完成使命先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这位叫孙秀兰女士在1965年跟随父母一起从上海到福建来的。当时来只有十五岁。弹指一挥间如今己72岁了,当年响应党的号召当过知青上山下乡。</p> <p class="ql-block">以前盖的房子大多是中间公用走廊,采光较差,白天走道都要开灯。</p> <p class="ql-block">房子地板是木制地板。</p> <p class="ql-block">如今一晃五十年过去了,再拍一次全家福照,仍保持小时候的姿势,只是我们的身体比父母高大了,我们也有自己的家庭与孩子,为人父母。但自己的父母却老了,他们九十岁了,身体还算健康。</p> <p class="ql-block">这张五十多年前老照片,穿越了半个世纪。</p> <p class="ql-block">夕阳红下的一对恩爱夫妻,我伟大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人老心不老还很可爱也很逗。</p> <p class="ql-block">父亲依然精神焕发,不减当年的帅气。</p> <p class="ql-block">今年春节因荆东老房拆迁搬到富兴堡南城首府新居,四世同堂,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节假日陪父母走走公园,观赏沿途的风景,江山如此多娇。</p> <p class="ql-block">节假日兄弟姐妹陪父母走贵溪洋玻璃栈道。</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的风风雨雨,当年的小屁孩三兄弟己长大成人。也快步入老年了。</p> <p class="ql-block">回味往事,留下一段美好回忆。祝愿家人健康快乐,幸福长寿!</p> <p class="ql-block">寻找童年的足迹,回忆童年时光。如今市建公司荆东就剩下这两幢始建于60年代的危房了,感谢荆东居委会提供珍贵图片,感谢孙秀兰女士口述当年来明情景。你来也来了,看也看了美篇,请留下你宝墨佳评,伸出您的金指点赞一下是对我最大鼓励。谢谢驻足欣赏!</p><p class="ql-block">作者:周跃平……与鱼共舞</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17日创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