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碰碰运气的梅瓶,—— 我想尝试心跳的感觉

迪拜小白菜

<p class="ql-block">看着我自己出的 “ 标题 ”,似乎很有吸引力的感觉,其实啊,我们每个人都有心跳的时刻,也都会有心跳的感觉…..,看着这对霁(祭)蓝釉白龙纹梅瓶,都会有惊讶、好奇,或心跳加速的感觉,一是这种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的稀缺性;二是这种梅瓶有着传奇惊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蓝釉白龙纹瓷器文物,目前仅见元代景德镇官窑和明宣德成化官窑有少量烧制,是比元青花瓷器更稀少名贵的文物,元代文物除了这几个盘子以外,存世的还有几个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文物。其他霁(祭)蓝釉白龙、白花瓷器目前暂时未见到公开发表,但不排除将来民间出现霁蓝釉白龙以外纹饰器皿的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中华文明五千载,创造出数不清的文明成果,留下了大量令世人仰慕的艺术珍品,其中瓷器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这么说,自古以来我国的瓷器制造技艺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比如鸡缸杯、景泰蓝瓷器和元青花等珍品,而且在世界各地的拍卖会上都曾拍出过让人难以置信的天价。不过在近代,一个元代霁蓝釉白龙梅瓶却被主人以18元的价格卖掉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p> <p class="ql-block">因为这件非常珍贵的元代霁(祭)蓝釉梅瓶轰动整个收藏界,震撼中外,如今扬州博物馆专门为它设置场馆,已经成为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展现出这件藏品的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收藏大军目光,撼动世界。</p> <p class="ql-block">这位就是在1976年当时卖掉元代霁(祭)蓝釉白龙梅瓶的朱立恒先生。如今将近40多年后的今天,他来到扬州博物馆,瞻仰着当年家里传世的精典元代霁(祭)釉白龙纹梅瓶,朱老感慨万分。朱老此时此刻真的是实实在在的心跳时刻。</p> <p class="ql-block">关于谈到传世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是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说起来使人不太相信,当年以18元人民币购进,如今值数十亿。这件国宝级的经历,在民间整整保存了600多年,竟然完好无损,扬州人为了珍藏它还专门为它建了一座3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而只放它一件器物。可见它享受着非常非常的特殊待遇。</p> <p class="ql-block">当然,这件梅瓶自然也是价值连城,香港一位收藏家曾开出 3.4 亿人民币、希望能收藏此瓶,巴黎一位收藏家甚至开出了40 亿人民币天价收购,而扬州博物馆不会轻易的、甚至永远的不会转让。</p> <p class="ql-block">说起梅瓶是汉族传统瓷器中的一个品种,而现在被誉为 “ 天下第一瓶 ” 。它的器型为口小、脖子短、肩膀宽。在扬州博物馆珍藏的这件梅瓶,它的主人曾经是扬州轻工机械厂的朱立恒先生(退休),原是他家的祖传第六代的宝贝了,1945年,曾有人出18石米价向他母亲收购,当时18石米已经是高价了,但被他母亲拒绝了。</p> <p class="ql-block">到了文革时期,为保护梅瓶不被砸坏,还用墨汁把瓶上的龙纹涂抹起来,用泥巴包住藏在床底下。1976年朱立恒担心在地震中遭到破坏,于是瞒着老妈和哥哥以18元价格卖给了文物商店。当时在文物商店还缺乏对元代瓷器的研究,误认为是清代之物,而长期放置没有重视。</p> <p class="ql-block">直到上海市外贸公司有位叫沈胜利的先生,见到此梅瓶后对梅瓶产于清代提出了不同意见。原工作于扬州博物馆的周长源先生,是瓷器研究的专家,从此他一直留心于梅瓶的渊源考察、然而历时十余年也一无所获。</p> <p class="ql-block">1992年,家父去世,他在家中聚亲邦忙料理后事并请朋友吃饭,说来也巧、梅瓶的主人正是他弟弟的朋友,席间谈及古玩珍宝时,朱先生讲出了梅瓶的出售经过,后来周长源先生专门撰文介绍梅瓶在收藏家杂志上,从此受到冷待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受到扬州文物商店的关注,同时引起了中国古陶瓷学术界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后来,故宫博物院的冯先铭和南博的王志敏两位古陶瓷专家共同认定,该梅瓶是元代江西景德镇窑生产的蓝釉瓷器精品,特命名为 “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 。1978年北京举办 “ 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 ” ,有人把梅瓶带到了现场,引起了国内各大博物馆的极大关注。1992年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 “ 国宝级文物 ”。</p> <p class="ql-block">扬州博物馆的元霁蓝釉白龙梅瓶之所以价值连城,首先是它的传世品极为稀少,再加上它的工艺价值,瓶身上白龙首小脖子细、且有三爪,这是元代瓷器文物的典型特色,还有腹部刻划有龙赶一颗火焰宝珠,称为 “ 赶珠龙纹 ” 。白龙环瓶绕一周、龙头上仰、双角后翘伸展、龙眼突起、炯炯有神,辅助纹是四朵火焰形云,巨龙腾飞于蓝天之气,瓶由五节坯胎粘接而成、但在口径及近底部有两道接痕不易发现之作,故称元蓝釉器中上乘精良工艺,反映了元代陶瓷烧造的高超水准。</p> <p class="ql-block">据说元蓝釉器传世极少,全世界目前仅发现12件、其中白龙纹饰的梅瓶只有3件,除了扬博这一件,其他两件分别收藏在巴黎吉美博物馆和北京颐和园(这两件都有瑕疵),唯独扬博这件,比两件高出10厘米并完美无比。</p><p class="ql-block">我走过那么多博物馆,从没有看到过元代蓝釉瓷器,更没有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过,我期盼着欣赏在扬博与珍宝、国宝相约,我真的非常期盼着那一天早点到来,这一定是我无上自豪、终身难忘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因为我有心跳的感觉了,我用了仅有的手法与设备拍摄了视频,我敬请大家关注我拍的这件藏品的每一个细节,我只能把细节交给大家,和您一起分享我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不管如何点评或不真,已经都不在乎了,因为我已经欣赏或享受过了我心跳感觉与过程 。</p> <p class="ql-block">只有仔细观察细节,它的造型、它的瓶口、它的底、白龙的造形以及它呈现的釉色,因为没有上手过真品,而且是见都没有见上一面,我只能通过视频及上手的真实感觉告诉大家。</p> <p class="ql-block">这对霁蓝釉白龙梅瓶是我1994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普罗玛古董店里收藏到的,这是欧美人世家收藏的大家属,她们在世界各地都有古玩店和朋友店结盟,中西文化交融,资源广阔 ,走进她们的店面就是好像踏入了世界级别的小型博物馆 ,有点乱,但品味十足,她们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 Purma 和 Boskborg 都有店面,这是我业余生活最佳去处,店主她们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了,因为我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有 “ 海外裘三宝古玩收藏阁 ” ,相互之间慢慢地有所往来,我经常会到她们店里坐坐,她们喜欢品尝中国菜肴,我去的时候总会备点酒菜,席间我们都会相互交流,尤其我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此间好像是小蜜蜂寻花蜜的渴望,我会静静地聆听老人家的经验之谈与难得的教诲,她们热情,待我很好。这对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是在瓷器堆看到的,擦干净在灯光下的感觉非常好,可能是我对蓝白色情有独钟的原故,非常喜欢这种宝石蓝,我的学生时代是以蓝裤子、白衬衫 + 红领巾为常态,直到文化大革命到北京接受伟大领毛主席接见时,我的钟爱呈现在北京天安门 ,这是蓝色白色让我有吸引力,也是童年的记忆,那时是没有鉴赏、鉴定之说,为了这对梅瓶我前后不定期地去了11次,围着它转,当然也看看新东西,因为价格有点贵,那时我只能常去看看而已,过过眼瘾 。艺术品收藏心理的感觉真的很有意思的,这也是一种快乐 ,那种味道真的非常甜蜜蜜的 ,这是我对祖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敬畏之心使我步步深入。</p> <p class="ql-block">直到1994年年底了,也是我最后一次上手,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那时我不小心把一只梅瓶的口延碰掉了,我顿时满头大汗,今天我非买不可了,古董行的规矩是很清楚的,不用我解释,老人家就在我身边,也容不得我解释,再加上越是熟悉越会注意自己的分寸,这对梅瓶的收藏是我唯一一次没有讨价还价的买入,店主帮我包装完整后,临走时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两位老人家退回了我 1000 R (南非币),两老握着我的手连连说 “ Sorry About “ ,我也向两老道了谢意。就这样一对霁蓝釉白龙梅瓶回到了我身边。</p> <p class="ql-block">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十二年,我们相互陪伴着已经整整十年了,直到 2004 年 10月把两只梅瓶分别打包带回上海,我一直包装得好好收藏在床底下,随着国内收藏热蓬勃发展,尤其是朱立恒先生以 18元 的价格卖掉了价值上亿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的震撼,我重新从床底下端端正正地放到了桌面,此时此刻我真的有心动的感觉,我想着碰碰运气,尝试着心激烈跳动的感觉,冷静下来味道真的甜美。</p> <p class="ql-block">这对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高:约42厘米;最大宽度:约26厘米;瓶口直径:5厘米;底足直径:13厘米,这对梅瓶尺寸略有不同,差别不大,我喜欢蓝白色彩,我对这对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的感觉是,漂亮和大气,制作规整;工艺特征需要仔细观察瓶体方能发现有三段、四段的接胎痕(在梅瓶口颈处、瓶上腰间和底足后接痕),从瓶口用手电筒照看,有手拉及磨摸平的痕迹,器底后接胎痕迹明显;整体霁蓝釉色彩深沉、浑然一体,有浓淡晕散呈现出浓浓淡淡,眼观上似乎是高低不平的感觉,手摸也有凸凹感觉,有淌有痕迹,宝石蓝那种浓蓝色,在灯光照耀下呈现宝石蓝的自然光彩,催人喜欢,梅瓶通体帖塑白龙一条,釉色滋润光滑,白龙头小昂首、龙眼点蓝,龙角挺立,细颈三爪龙火焰四起,凶猛张力十足,腾云驾雾而起追赶火球,釉色肥润,有玉质感,龙鳞整齐饱满,白中带微蓝的感觉,整体釉面有磨损痕迹;瓶底修足规整,平切内有窑炉沾粘,火石红自然,胎质干老,表面有使用及摩擦痕迹。</p> <p class="ql-block">元代蓝釉瓷器用金属钴作着色剂与釉料相混合,直接涂于瓷胎上经过高温烧成蓝釉,是元代景德镇窑工的又一个创举。以钴为呈色剂的蓝釉起源,可以追溯至唐三彩陶器。与唐三彩釉陶不同,元代蓝釉是将钴的釉料施在成型的干坯上,经高温氧化火焰一次烧成。釉面匀净、雅致。钴是青花的呈色剂,融在釉中,即可烧成钴蓝釉,呈色十分稳定,所发色泽纯净明亮,如宝石蓝一样晶莹、光艳。但是色彩鲜艳的蓝釉,除釉色纯净外,还要有洁白的胎质映衬,方能显现出蓝如宝石的理想釉色。</p> <p class="ql-block">蓝釉瓷,是元代青花、釉里红、蓝釉及红釉这四朵金花中最不起眼、数量也较少的品种,却是质量最高,残次品最少见的一类。元代的蓝釉瓷从一开始就非常成熟,发色深蓝沉邃,即便是后代最精彩的宣德蓝釉也无法与之相比,成就之高令人叹服!元代蓝釉的烧制成功为明清两代的祭蓝、回青、洒蓝、天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除了纯净的蓝釉外,窑工们又选择了不同的颜色和蓝釉底相配,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效果。最常见的是蓝地白花,在制作时工匠按事先设计好的花纹,先在坯体上划刻浅浮雕或堆贴出所需要的纹饰,再在纹饰上敷设透明釉,坯体的其余地方均施蓝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如着名的蓝釉白龙纹梅瓶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制作的。还有一种是蓝釉金彩的装饰方法,在蓝釉瓷器上描绘金色的花纹,经低温烘烤而成。元代蓝釉描金梅瓶虽然距今已有七八百年,但金花依然光彩夺目,与晶莹的蓝釉交相辉映。此外,印花作为一种常见的装饰方法,也被应用在蓝釉瓷器上,常见的图案为云龙纹,和红釉瓷碗的龙纹如出一辙。</p> <p class="ql-block">元代蓝釉产品传世完整者非常稀罕,全世界仅存12件左右。故宫博物院藏蓝釉白龙盘一件,为清宫旧藏之物,盘中心贴塑三爪白龙一条,龙纹矫健,刚劲有力,动态盎然,为典型的元龙风格。同样的白龙盘早年流散国外2件,一件存日本出光美术馆,另一件现存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另有蓝釉白龙梅瓶3件,也是贴塑三爪白龙一条,一件为扬州博物馆收藏,一件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另一件为宫中旧藏,原存颐和园,可惜后被打碎。还有一种是蓝釉白龙罐,1990年在镇江地区出土,是残器。新中国成立后,杭州出土元代蓝釉爵杯,保定市出土元代蓝釉金彩杯和盘,其呈色蓝如宝石,金彩画法娴熟,灿烂的金光与蓝宝石似的釉色呼应成趣,给人以富丽华贵之感,是代表元代蓝釉烧造水平的杰出之作。此外,西亚地区尚藏有元代蓝釉白龙和白花、飞鸟及海马纹的大盘,直径多在45厘米左右,分别存于伊朗巴士顿博物馆、阿特别尔寺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元代蓝釉瓷器传世品稀少,且均藏于博物馆中,仿制者很难拿到手中,只能比照图录仿制。现代仿品主要出于景德镇,有用煤气窑烧的,也有用柴窑烧的。鉴定时只要把握元代蓝釉梅瓶的造型、胎釉等特征,自可识别真伪。如元代真品盘底虽看上去粗糙,用手摸时却很平滑,新仿者或过于细致,或过于粗糙,均难以仿到真品原有的神韵。此外,元代蓝釉真品釉色深沉,后仿者多偏蓝色,过于轻浮。</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谈到瓷器,大家第一时间应该会想到青花瓷,人们就会常说元青花,元青花啊 ,其实青花瓷并不是到了元代才有,早在唐朝时期,青花瓷就已经出现,人们之所以会讲元青花,是因为元代青花瓷的工艺最好,而且也是青花瓷当中最贵的一种。</p> <p class="ql-block">那元代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是不是就是青花瓷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元代,烧制水平最高的,是一种名为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的瓷器,不过这两种瓷器长得都很像,只不过用色不同而已。</p> <p class="ql-block">青花瓷是在白色的瓷胎上涂上含钴元素的青花釉料,而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则正好相反,它的底色是含钴的青花釉料,然后在釉料上进行刻花或印花的方式,刻画出花纹或龙纹 。</p> <p class="ql-block">既然作为元代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这种瓷器的价格肯定也不会低到哪儿去了,不过这种瓷器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得到的,因为在全世界范围内,这种瓷器存世只有3件,中国有两件,法国有一件,都是珍藏在博物馆里,而且这种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中国是禁止出国展览的。</p> <p class="ql-block">大家就知道这种瓷器的价值到底有多高了吧,其重要意义已经无法简单用金钱来衡量,称之为国宝一点也不为过,不过大家能想象到吗?在1976年,有人居然用18块钱就成功买下一件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而且在3年后,其价格居然暴涨到了3.4亿。</p><p class="ql-block">在此我还要说说朱老心中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朱立恒,河北唐山人,朱立恒上小学的时候记忆力就非常差,因为背书经常忘东忘西,经常遭到私塾先生的体罚,但有一件事,他打小就牢记在心,在他们的老宅的里间,稻草堆里,藏着一件很大很大的蓝瓶子,妈妈曾告诉他,那个瓶子是从他曾祖父那时就传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这件事一直就像是块烧红的烙铁,印在他的心里,1945年, 朱立恒一家搬到了扬州江都,当时曾有人提出要用18石米来收购他们家的陶瓷瓶,但被朱立恒的母亲拒绝了,朱立恒的母亲告诉他,不到最艰难的时刻,一定要坚守祖宗的遗训,决不可变卖传家宝。</p> <p class="ql-block">这个承诺,一直到1976年才开始被打破,朱立恒终于扛不住生活的压力选择屈服,当时的朱立恒已经有儿有女,但家庭收入非常拮据,身为男人的他可以抗下所有,但小孩不行,朱立恒知道即便先祖显灵,也必定会跟他做出同样的选择,所以他便瞒着母亲,带上这件瓷瓶来到当地的一间文物商店进行出售。朱立恒最开始开出的价格是30元,但随后文物商店的员工沈韬又将价格还到了16元,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双方达成了交易。沈韬以18元的价格将朱立恒的传家之宝——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买下。</p> <p class="ql-block">但当时,无论是朱立恒还是沈韬,两人都不清楚这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蓝色瓶子到底有什么价值。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很快就到了1978年,这一年,北京举办了一场征集文化汇报展览会,许多民间人士纷纷将他们家藏的宝贝都拿到这次的展览会上,供专家进行鉴定展出。</p> <p class="ql-block">结果,巧合的是,沈韬也将这件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拿到这次的展览会上,当时,扬州文物博物馆的专家眼尖,一眼就看出这是件宝贝,立马用 3000 块钱的价格将这件国宝买了下来。之后,扬州博物馆还邀请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冯先铭、王志敏两位著名古陶瓷专家,结果经过鉴定,这件瓷器被确认为是江西景德镇窑里烧制的元代蓝釉瓷器精品之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1979年,香港著名商人、法国亚洲文化艺术协会主席徐展堂先生听说这件事后,开出3.4亿人民币的价格要买下这件瓷器。但扬州博物馆拒绝了。2005年,这件元代的蓝釉白龙纹梅瓶正式开始被展出,并成为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至今扬州博物馆仍然没有任何文物能撼动它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这件元蓝釉白龙纹梅瓶是1976年,沈韬花18元从朱立恒手上购来的,谁知道几经转手,经过3年后,价格居然能暴涨到3.4亿,不过由于这件蓝釉白龙纹梅瓶的文化价值实在是太大了,是名副其实的国宝,所以,即便香港富商想要花 3.4亿买下,扬州博物馆也不愿意卖。毕竟全球就只有3件,这样的一件宝贝,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p> <p class="ql-block">敬请您仔细观察以下我拍摄的一系列照片的细节,谢谢您 。</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是华夏文明熠熠闪光的瑰宝,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与智慧的结晶,它见证了中华五千年光辉而曲折的发展历程,铭刻着数不尽的文化和科技信息。</p> <p class="ql-block">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伟大而古老的中华民族,这个民族有着多么光辉而灿烂的历史和文明。这些中华瑰宝有些是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上的经济贸易“使者”也有些是在积贫积弱的那段历史时期下无知和屈辱的牺牲品。说它们的宝贵,并不在于拍卖会上拍出的天价,而是在于它们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面对着这一件件精美而久违了的宝器倩影,你可以在茶余饭后沉醉陶冶,可以追思华夏五千年沧桑沉浮,可以引领你步入收藏世界的大门并帮助你积累鉴赏古玩的常识,可以比对你的收藏品雌雄真伪,可以为你的论著寻找佐证或修正你的相关学术论点,也可以重新找回曾经中断了的那一段段工艺美术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收藏是个人对生活与生命价值的感悟,收藏也是一种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延续,收藏更是一种心灵与历史文化的碰撞和自我寻根过程。</p><p class="ql-block">读书教我诚实 生活教我回避 </p><p class="ql-block">谢谢您</p><p class="ql-block"> 裘永泰 2022年7月17日零点49分 周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