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洪水对庆城西河第一座大桥的考量</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文/刘文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洪水围凤城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英雄桥!👍桥坚強!💪</span></p> <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15日凌晨2时左右,庆城县境内下起大雨。在8时多,变为暴雨,而且突然响了一声炸雷,震得人心惊胆颤。9时许雨逐步变小。据气象部门报导,雨主要下到西川一些乡镇,也涉及土桥、蔡口集、玄马等乡。马岭、三十里铺镇、翟家河、蔡家庙乡暴雨成灾。如马㱓镇一小时降雨84.9毫米。翟家河乡不知小时降雨量,但今年累计降雨284毫水,多集中在今天,属于环江即俗称西河水系的华池县王咀子乡累计降雨261.6毫米。暴雨倾盆而下,山洪暴发,冲毁农田、庄舍,给民众造成极大灾害。洪水、泥石流都汇入西河,河水暴涨,在8时25分达到1800立方/秒,接近五年一遇的1880立方/秒数值;在8时54分达到3500立方/秒,接近于二十年一遇的3980立方/秒数值;10时18分达到5100立方/秒,接近于五十年前的1956年8月17日的5230立方/秒数值。洪水下泄,到七里湾至北五里坡之间,上了公里,中断了南北交通。下泄到庆城南城门外,首当其冲的是建之于上世纪五十年的庆阳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西河大桥。洪水低于或高于桥面都不怕,怕的是恰于桥面齐平,今天就是这种情境。洪水有力冲击着桥面,发出惊心动魄的声音,更令人揪心的是从上游不时冲下来的大铁罐猛烈撞击着桥面北沿,反复多次,才下潜,冲出桥底而南去。站在两岸的观众,每见一次撞击,都发出惊叫声,真担心桥面被撞翻。桥,顽强地顶住各种冲撞击,归然不动。好在当初是现浇的,与桥柱连为一体,共同抗击冲撞。10时36分,洪水减少为4820立米/秒,水位下落到桥面之下,撞击力才減轻,人们松了一口气。桥,经受住了洪水冲击的考量,安然无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被列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项目的大桥👍</span></p> <p class="ql-block"> 有观众说,这是一座坚固无比的英雄桥,不,她实际是一座老态龙钟的废弃桥。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只许走行人,严禁机动车辆上桥。她已是一件文物,被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受人看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洪水退后的西河桥景象</span></p> 过去,庆阳城,包括县北的华池、环县民众去庆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所在的庆阳县西峰镇,都得过西河,上西河岭子,下到教子川口,再入教子川西行20多里,登董志塬,西南行80里至西峰。路途过往人员及商旅客人较多,但过河十分困难:夏季要涉水,冬季可走冰,春秋季天冷时得走搭设的独木桥,西河发大水,只能望水兴叹,等洪水过去才能过河。这种情况历来如此,也可追溯上千年。 <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代初,庆阳城人陆为公任甘肃省政府交通厅副厅长。在他力争下,将在西河架设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项目列入新中国执行的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桥开工于1953年暮春,竣工于1954年秋季。此桥的建成,初步解决了庆阳通往西峰交通困难的问题,这是国家对曾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庆阳老区人民的照顾与酬报,也成为庆阳地区第一座现代化大桥。地方政府举行了盛大的通车典礼仪式,可能省厅来人参加。庆阳人见惯了木桥、石桥、土桥,未见过钢筋混凝土大桥,十里八乡的民众涌来,来看新鲜、赶热闹,场地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陆为公还请郭沫若先生为此桥题写了“庆阳桥”三字。原件保存于陆纲家,据其后人说,“文革”中抄家,丢失了。可惜!</p> <p class="ql-block"> 桥项目建成后第三年即1956年的7月20日,西河发大水,洪水接近于桥面。时任中共庆阳县委书记马得邦领着几名干部上桥察看洪水。过了不到一个月,即8月17日,西河又发洪水,被黄委会庆阳水文站测量,洪峰达到5230立方/秒,成为近五十年来最大。今年7月15日西河洪水为5100立方/秒,与之接近,因此,才有了五十年不遇之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时任中共庆阳县委书记马得邦领着几名干部上桥察看洪水。</span></p> <p class="ql-block"> 桥修成后,还有个道路问题。原道路狭窄,既上又下,不但不方便,而且更难适应以后经济大发展的需要。原修桥工程师前多年还生活在兰州,对来访的庆阳人说:初始计划是将原路拓宽并降坡下挖,使南北同平。好在西河岭不高,工程量不甚大,但却将西河岭子一分为二,有泄庆阳城风水之慊,会引起庆阳人的不满。他建议开新路:过河后,沿河向东绕过西河岭向北的岭头,再顺西河岭东侧而南,直到教子川口,即是现在的公路走向。他的意见被采纳后,因西河岭头向北伸在河边,修路势必要将其岭头后削20多米才行。西河岭上当时有古建东岳庙(也叫泰山庙),自然,人们就称西河岭北部分为泰山庙咀子;又因岭头上建有一塔,人称文笔峰,与庆阳城南城门楼隔河相望,是庆阳“八大胜景”之一“文笔对峙”。据考证,该塔在巽位,为北宋名臣范仲淹知庆州时所建,意为补救庆阳文脉,阻止脉气向东南缺口外泄,以滋显庆阳儒者。那时,不甚重视历史文物保护,领导一声令下,宋塔及庙宇被拆除了,当然“文笔对峙”一景也就不复存在。适逢盛世,人们于似乎幡然醒悟,也有复旧的许可,便在西河岭头重建了一塔,此塔能否再起到滋显儒者作用,我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古今文笔峰雄姿</span></p> <p class="ql-block"> 时光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庆阳开发石油,长庆石油勘探指挥部入驻庆阳城北关,来往的车辆突然增多,而且有部分是大吨位的车辆,原西河大桥难以承载,已不适应了,上级在原桥东百米处,即西河岭头稍偏东修建了更高更坚固的新桥,过了一时段,又觉不适应,紧靠新桥东面又建新桥,两桥并用,才适应了庆阳飞速发展经济的需要。新桥起用,旧桥自然就废弃了。但西河第一桥的修建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也曾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被作为“功勋桥” 而保护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第一座西河大桥修建时,我们这代人刚好十岁左右,已能记事。在我记忆中,1953年春季,爷爷背我涉水过西河,上泰山庙咀逛庙会。不久,发现有人用沙包堵水围成一圈,开凿桥墩基础,修桥开始了。后又发现河边工场集中了一批木工,做浇筑桥墩的模具大桶。城里开始拆除石牌坊,调集犯人将其砸成小块,作为浇筑桥墩用料。桥面也是现浇的,非预制,故桥体是一个整体,才有了超乎人们意料的强大的抗击力。虽经洪水冲击和重物撞击而桥面不掀翻,就毫不奇怪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西河第一桥通车典礼</span></p> <p class="ql-block"> 西河桥通车时,观看盛况的不仅有庆阳县人,还有环县、华池、合水等县的人,人多空前。一些人爬上工棚棚顶,将一大灶棚顶压塌,有人掉进棚内蒸锅里,送往医院抢救。我们仅是看热闹的,其中不乏有心人,也许是县上安排,拿起当时极少见的照相机记录了这一难遇的盛况。同时抓拍到了县委马得邦视察洪水的情景。可贵的是,这些珍贵的照片被当时县宣传部女干部文采锷保存了下来。她是西峰镇人,现从国企第二重工业机械厂退休,生活在四川省德阳市。她提出要将收藏的在五十年代拍的许多照片作为资料交给庆阳县有关部门。2018年11月,我同县党史办的雷兴伟、赵明赴川将其取了回来,并代表庆城县向她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文戈撰 </p><p class="ql-block"> 记于2022年7月16日</p><p class="ql-block"> 修改于2022年7月18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洪水退去的凤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