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行(2)·湖南篇--芷江风雨桥、飞虎队机场和受降坊

FZM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三天(2014年5月21日、周三)湖南邵阳市--芷江县241公里--贵州镇远县158公里,合计399公里。</b></p><p class="ql-block"><b>今天的重头戏便是游览湖南省的芷江县。早上八点准时从邵阳市区出发,三个小时的车程后约十一点到达芷江县城,先游览芷江全国最长的风雨桥龙津桥,并在芷江县城分散午餐。下午参观在芷江飞机场的飞虎队遗址和纪念馆,然后再前往芷江七里桥的日本受降纪念坊参观。游毕继续前行,沿沪昆高速经过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便进入了贵州省。傍晚抵达镇远县城,入住㵲阳河畔、性价比超高的镇远福佳乐大酒店,在临河的苗家餐厅集中晚餐后,还夜游了古城和在酒店顶层阳台边喝啤酒边观赏古城夜景。</b></p> <p class="ql-block"><b>沪昆高速公路邵阳至芷江段路旁风光</b></p> <p class="ql-block"><b>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隶属怀化市,和贵州铜仁毗邻。在芷江这块土地上,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1456年,爆发了沅州苗民起义。1861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今公坪、榆树湾一带与清军激战,重创清军。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在今新店坪镇便水一带与尾追之敌激战,毙敌千余人,史称“便水战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举世瞩目的中日洽降在七里桥举行,芷江一举成为享誉中外的受降名城。</b></p> <p class="ql-block"><b>沪昆高速公路邵阳至芷江段路旁风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芷江龙津风雨桥  </b></p><p class="ql-block"><b>湖南省芷江县有一座现今中国最大的风雨桥,名龙津桥。这座横卧在舞水上的风雨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 ,历经沧桑400余年。400多年来经过多次损毁和重建,一直是湘黔公路的交通要塞,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的繁华之地,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1998年初,为恢复这一历史名胜,开发旅游资源,芷江县县委、县政府决定重修龙津桥。</b></p> <p class="ql-block"><b>1999年初,正式动工重新修建龙津桥,1999年11月7日该桥竣工投入使用。新的龙津风雨桥全长246.7米,宽12.2米,人行道宽5.8米,人行道两侧长廊共设厢房式店面94间,使其不仅具有旅游观光、交通往来的功用,而且还是世上独一无二的风雨桥商业步行街,长长的桥廊上相隔不远就建有一座桥亭,一共是7座桥亭,中间最高的一座桥亭高17.99米。登上亭台可以观赏舞水两岸风光。</b></p> <p class="ql-block"><b>龙津桥的全部桥身都是用杉木横穿直套,卯眼相接,不用一根铁钉和铁部件,结构极为合理。他们还在桥身上建起一个长廊式的建筑,把桥身完全遮盖起来。长廊上有供过路人休息的长凳。因为人们可以在桥上避风躲雨,所以花桥也被人们称为风雨桥或长廊风雨桥。</b></p> <p class="ql-block"><b>㵲水河将芷江城划为东西两半,滔滔㵲水,终年不断。以舟为渡的两岸百姓及商旅行人常常葬身鱼腹。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沅州城有个叫宽云的和尚,四方奔走募捐,共募集建桥资金15000两白银、粮食11万石,在此修建了风雨桥,因桥墩与流水形如龙口喷津,故名“龙津风雨桥”。但到万历三十年(1602年),一场山洪,将龙津风雨桥毁于一旦。明宗祯六年(1633年),驻沅州的云南都司佥书阮呈麟带头捐款,重修龙津风雨桥。没想到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一把大火又将龙津风雨桥化为灰烬。此后,复修、水毁、火烧、征战,一直是这座风雨桥的主旋律。</b></p> <p class="ql-block"><b>抗战初期,政府当局将龙津风雨桥上的廊、亭悉数撤除,改造成石墩木面公路桥。芷江机场是盟军的主要空军基地,而龙津风雨桥是大西南主要军需供给线。因此,机场和龙津桥成了日机的主要轰炸目标,最多的一天27架日机轮番轰炸。令人惊奇的是,龙津风雨桥在水灾、火灾面前显得很脆弱,而在侵略者的炸弹面前则刚强不屈,任凭日机怎样狂轰滥炸,它却安然横卧在㵲水之上。</b></p> <p class="ql-block"><b>在㵲水上修建风雨桥是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显著特征。龙津风雨桥全长246.7米,宽12.2米,为当今世界第一大风雨桥,2000年12月被载入基尼斯史册。该桥为全木质架构,无一钉一铆,气势宏大,如一条长龙横贯舞水东西两岸。6组金黄色的双龙抢宝和兽头,白色的檐口、屋脊等,体现出当代侗民族园林建筑风格,悬柱、悬瓜、柱脚、石鼓则体现了侗族木建筑艺术。楼阁观赏厅、亭、廊、柱坊、店面门牌上的条幅均系全国名家书法精品,由名匠雕制。该桥整体设计建造简洁明快,工艺精雕细琢,集侗乡建筑文化艺术与当代园林建筑艺术于一体。</b></p> <p class="ql-block"><b>附近的侗楼</b></p> <p class="ql-block"><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曾经有一支由美国人组成的空军部队--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活跃在中国的天空。这支由陈纳德领导、指挥的空中力量,从空中给日本侵略军,特别是日本陆军航空队和海军航空队以沉重打击并取得辉煌战绩。因美国志愿航空队的战斗机涂有鲨鱼牙齿和眼睛及“飞虎”标志,人们亲切地称这支部队为“飞虎队”。</b></p> <p class="ql-block"><b>陈纳德将军领导和指挥的“飞虎队”从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到美国陆军第十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第十四航空队的演变和战斗历程,以及中美空军混合团并肩作战的故事,向世人展示中美两国在共同对日作战中结下的战斗情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克莱尔·李·陈纳德</b><b>(Claire Lee Chennault,1893年9月6日—1958年7月27日),男,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飞行员,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康麦斯,1936年6月3日,宋美龄任命陈纳德为中国空军顾问,帮助建立中国空军。</b></p><p class="ql-block"><b>1941年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航空志愿队成立,陈纳德担任上校队长。1942年7月4日,美国航空志愿队转变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陈纳德担任准将司令。</b></p><p class="ql-block"><b>1958年7月27日,陈纳德逝世。美国国防部以最隆重的军礼将其安葬于华盛顿阿灵顿军人公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飞虎队群雕碑记</b><b>(上图文字)</b></p><p class="ql-block"><b>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一场悲剧,面对共同的敌人,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结成了最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五年间,美国志愿航空飞虎队入驻芷江,与中国军民并肩战斗,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维护世界的和平正义树立了光辉的典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飞虎队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飞虎队纪念馆,座落在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解放路芷江机场东边,距芷江县城2公里,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全面反映陈纳德及所率领的飞虎队援华抗战的专题性纪念馆。2005年5月,为了纪念空军飞虎队, 对日本空军和地面部队进行了毁灭性打击和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建立。纪念馆主要由飞虎队纪念馆、空军作战指挥塔旧址和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旧址三栋建筑体构成。飞虎队纪念馆外形为一座两架飞机型的环形建筑。</b></p> <p class="ql-block"><b>飞虎队纪念馆主要围绕原中美空军指挥塔,布置和平之光、正义之剑、友谊之花、“飞虎”将军塑像、“飞虎队”队徽塑像五大雕塑,此外还树有中、美、苏三国空军纪念碑,馆内陈列有二战时期修建芷江机场所用石磙、“飞虎队”所用战斗机以及征集到的当年“飞虎队”队员使用过的大量实物及文献资料,如美式军装、飞虎队成员飞行服及军帽样式,还有当时飞虎队成员所用物品等。是中国国内唯一一家全面反映“飞虎队”援华抗战的史绩性陈列馆。</b></p> <p class="ql-block"><b>陈纳德初到芷江</b></p> <p class="ql-block"><b>蒋介石、宋美龄和陈纳德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蒋介石和陈纳德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创始人、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b></p> <p class="ql-block"><b>飞虎队纪念馆占地面积34000多平方米。馆内分为“陈纳德初来芷江”、“美国志愿航空队”、“美国陆军第十航空队驻华特遣队”、“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生死与共抗击日寇”、“和平友谊明天”、“中国籍飞虎队员陈列室”等展区,展区有大量飞虎队曾经使用过的战斗、生活用品。馆内陈列手法先进,真实的再现了当年日机轰炸芷江及飞虎队员英勇抗击日寇的辉煌战绩。2016年12月,飞虎队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4年8月24日,飞虎队纪念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b></p> <p class="ql-block"><b>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空军英雄陈纳德率领的空军飞虎队,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以芷江机场、云南昆明机场等为空军基地,对日本空军和地面部队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建立飞虎队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馆内陈列有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飞虎队战机、飞虎队员所使用过的实物、各种文献资料、珍贵图片等,真实再现了飞虎队在中国抗战期间的英雄事迹和生活场景。</b></p> <p class="ql-block"><b>“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b></p><p class="ql-block"><b>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大队在昆明进行了第一次对日空战,取得0∶9的辉煌战果。中国军民盛赞美国志愿航空大队是插上翅膀的老虎。一战成名,“飞虎”形象就成了航空队的队徽。</b></p> <p class="ql-block"><b>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9日,芷江保卫战(又称湘西会战)拉开序幕,双方参战兵力达28万余人。芷江保卫战历时42天,飞虎队出动战机2500余架次、轰炸机183架次,歼敌1万余人。</b></p> <p class="ql-block"><b>飞虎队战机的大鲨鱼涂装</b></p> <p class="ql-block"><b>飞虎队队标</b></p> <p class="ql-block"><b>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飞虎队员还担负过领航、监护日军降使专机的重任,成为日本向中国投降的见证者。在芷江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国抗日战争对日受降仪式,芷江一举成为抗战胜利之城。</b></p><p class="ql-block"><b>2010年,飞虎队纪念馆和美国陈纳德纪念馆缔结为友好纪念馆。2014年8月24日,飞虎队纪念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016年12月,飞虎队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b></p> <p class="ql-block"><b>1994年5月,陈纳德将军遗孀陈香梅女士来到芷江,凭吊飞虎队英雄,并深情题诗:“春暖三湘杜鹃红,铁鸟飞来展雄风。芷江本是英烈地,中美情谊五十冬。”</b></p><p class="ql-block"><b>2003年以来,芷江连续举办了四届国际和平文化节,先后有200多名飞虎队员前来参加。</b></p><p class="ql-block"><b>201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外交部于9月1日组织中外记者团赴湖南芷江,采访中国战区接受侵华日军投降情况。期间,采访团参观了距芷江县城2公里的飞虎队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英雄墙</b></p><p class="ql-block"><b>飞虎队这些勇敢的战士来华作战,他们挥洒的不仅是青春岁月,还有生命。纪念馆内有一面“英烈墙”,上面镌刻着2193个名牺牲在中国大地上的飞虎队队员的名字。在那段血与火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谋求世界和平,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虽然他们的名字我们并不熟悉,他们的生平我们也没有过多的了解,但是,每一名中国人都会铭记那段历史,缅怀我们的英雄。</b></p> <p class="ql-block"><b>芷江机场扩建统计表</b></p> <p class="ql-block"><b>当年修芷江机场的民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石碾子</b><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上图文字)</span></p><p class="ql-block"><b>1937年4月陈纳德应邀来到中国后,向蒋中正、宋美龄建议在西南各省开建超巨型前进机场。1938年10月,中国航空委会员征调芷江、新晃等11县1.9万民工扩修芷江机场。1942年又征调14县3万民工对芷江机场进行再次扩修,当年的数万民工就是用这种石碾子碾出了盟军远东第二大机场--芷江机场,上万人为此付出了生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室外展陈的当年扩修芷江机场的石碾子</b></p> <p class="ql-block"><b>在指挥塔后边,几个巨大石碾子叠在一起,这是当时民夫修建机场用人力推拉的轧路设备。据了解,抗战期间,为修建及维护这个芷江机场,共征用了5万民夫,其中1.9万人献出生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美空军指挥塔旧址</b></p><p class="ql-block"><b>中美空军指挥塔旧址为纪念馆外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暗红色砖房,是中美空军指挥塔旧址,美军当年给它的代号是“万能之王“。空军作战指挥塔旧址为“丁”字形结构的三层小砖楼,建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是二战时这里是芷江机场无线电指挥中心、发报中心、机要室、情报室、作战室、指挥室等。美国驻中国空军司令陈纳德将军,与中方芷江空军司令张廷孟等空军指挥官,在这里指挥了上千次的战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美空军俱乐部旧址</b></p><p class="ql-block"><b>中美空军俱乐部旧址建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4月,砖木结构,水泥地面,胶泥敷墙如峰窝,造型坚实美观。房屋西南端进口处右下侧,嵌有一块青石奠基石,镌刻着“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四月”、“空军第九总站站长高正明立”的中英文字铭文。为国家一级文物。</b></p> <p class="ql-block"><b>芷江受降坊和纪念馆,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七里桥,面积4万多平方米。受降旧址主要包括抗日胜利受降纪念坊、中国战区受降旧址(包括受降会场旧址,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何应钦办公室旧址)、萧毅肃陈列室、受降史料陈列馆、兵器陈列馆、受降亭和援华飞虎队纪念馆等纪念性构筑物和辅助建筑。2005年11月,旧址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受降纪念坊碑记</b><b>(上图文字)</b></p><p class="ql-block"><b>受降纪念坊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而立,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战胜入侵之敌,洗雪百年之辱的标志性建筑。公元一九四六年始建,翌年八月三十日建成,一九六六年十月损毁。一九八三年五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复修,一九八五年九月竣工。因历史资料缺失,修复的受降纪念坊未能准确再现其原貌。经文物工作者多年收集考证,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二O—O年二月予以改建,同年八月建成。谨此立记。</b></p><p class="ql-block"><b>芷江侗族自治县本民政府</b></p><p class="ql-block"><b>二O一O年八月</b></p> <p class="ql-block"><b>1945年8月21日,代表百万侵华日军的今井武夫副总参谋长一行,奉侵华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之命令,由南京飞抵芷江进行乞降会谈,交出了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了令其陆、海、空三军缴械投降命令备忘录。“芷江受降”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写下了我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光辉一页。</b></p> <p class="ql-block"><b>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史实,1947年2月,国民政府在受降地建“受降纪念坊”一座,1985年,芷江县人民政府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1995年扩建、新建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99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最佳旅游景点”,蜚名海内外。</b></p> <p class="ql-block"><b>受降大院大“品”字型布局,由三栋黑色鱼鳞板式双层木结构西式平房组成,三栋平房始建于1938年10月,原为国民政府空军第一航校旧址,后为中美空军第五大队十四中队兵营、俱乐部,1945年8月,芷江受降时作为中国战区受降堂、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部和何应钦办公室。现西面正屋为受降堂,北面正屋为陆军总司令部旧址,南面正屋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办公室旧址。受降会场皆为原貌、原物。其他建筑有凯旋门,抗日战争胜利受隆纪念馆等。</b></p> <p class="ql-block"><b>1985年3月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25日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全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月4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受降园管理处于1997年12月18日经省文物局批准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 抗日战争受降纪念坊是我国纪念抗战胜利的唯一建筑物,是终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历史见证,被国内外报刊誉为“中国凯旋门”、“八年抗战的伟大句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受降纪念坊</b></p><p class="ql-block"><b>受降纪念坊建于1946年2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伟大不朽的历史丰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全球六座凯旋门(罗马、柏林、米兰、巴黎、芷江、平壤)之一。受降纪念坊座北朝南,四柱三拱式建筑,通高8.5米,全宽10.6米,该坊为芷江明山紫红大理石砌就。坊上嵌刻有蒋中正、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于右任、孙科、王东原、居正、王云五等军政要人的题词和《芷江受降坊记》206字铭文。坊上铭文的文采、对仗、用典有着耐人寻味的赏析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b></p><p class="ql-block"><b>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而建于1995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馆内设“八年抗战”、“中国受降”、“毋忘历史”三展厅。展出二战文物214件,照片、图表、电文291幅,中、美、英、苏、德、捷、法、日等八国二战时期的兵器一批。陈列文物这珍贵,资料之齐全,内涵之独特,堪称国内“抗日历史博览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受降旧址</b></p><p class="ql-block"><b>建于1938年,由受降会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办公室三栋鱼鳞板双层木结构平房组成。1945年8月21日至9月8日,何应钦在这里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日本投降典礼,签发了载有投降详细规定命令备忘录24份,部署了全国十六受降区102处缴械点的受降工作;收受处理了与蒋介石、冈村宁茨、冷欣等人来往电函40余份;确定了日本投降各项具体条款,受降签字时间、地点,完成了接收日军投降全部实质性工作。室内陈列的桌、椅、沙发等均属原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受降堂简介</b><b>(上图文字)</b></p><p class="ql-block"><b>受降堂即受降会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8月21日至23日,日本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无条件投降,中国政府在此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国战区受降典礼。日本降使交出了日军在华兵力分布图,接受了载有关于各战区日军投降详细规定的第一至第六号备忘录。芷江受降写下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取得最后胜利最光辉的一页。</b></p><p class="ql-block"><b>会场按当年受降原貌陈列。受降堂内桌椅、沙发均为珍贵历史文物。</b></p> <p class="ql-block"><b>游毕上高速,在进入贵州省界的大龙镇收费站时,当地的警察需要对我们的大客车进行例行检查,并进行登记。当一个年青的警察一上车,就受到我们全体成员的鼓掌欢迎,警察一时有点脸红、有点不知所措,等他反应过来问道,你们到那里去?我们说到贵州去旅游,他听后稍作停顿,然后一本正经地说道,</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代表贵州人民欢迎你们到贵州来旅游!</b><b>说完笑笑,便走下车去。</b></p><p class="ql-block"><b>我们正式踏上贵州的土地,没走多久高速,我们便从贵州青溪下高速走地面省道前往镇远古城。傍晚,抵达镇远县城,入住㵲阳河畔性价比超高的镇远福佳乐大酒店,在酒店隔壁临河的苗家餐厅集中晚餐,晚餐后我们还夜游了古城,然后在酒店顶层阳台边喝啤酒边观赏古城夜景。</b></p><p class="ql-block"><b>美篇《云贵高原行(2) · 湖南篇--湖南芷江风雨桥、飞虎队机场和受降坊》完成,欢迎各位美友、农友、旅友关注,并分享、转发、点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