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玄中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十公里的石壁山上,始创于北魏延兴二年(472年),建成于承明元年(476年)。因此地势层峦叠嶂,山形如壁,故又改名“石壁寺”。</p><p class="ql-block"> 玄中寺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是全国现存始建时间最早的日本佛教净土宗、净土真宗的祖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玄中寺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长约25米,宽约20米,单檐歇山式。正中供奉着阿弥陀佛木刻立像,庄严凝重,慈祥肃穆。阿弥陀佛是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被认为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因此,玄中寺的大雄宝殿不像其他寺院的大雄宝殿那样供奉释迦牟尼佛,而是供奉阿弥陀佛像。大殿四周悬挂着十六罗汉画像,姿态各异,形态超脱。大雄宝殿西侧的院内,有祖师堂。堂内正面悬挂着昙鸾、道绰、善导三位法师的画像。这三幅画像是1957年9月18日日本菅原惠庆长老与高阶珑山为首的佛教访问团参观玄中寺所赠,是由日本净土宗大本山知恩院、增上寺和真宗本愿寺、东本愿寺分别绘制的。佛龛前悬挂着一对形制精美的幢幡,是1980年日本净土宗为纪念善导大师圆寂1300年来华参拜祖迹时赠送的。祖堂内还陈列着日本佛教界赠送的经书、法物、照片等礼品。</p> <p class="ql-block">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太宗李世民以其天子之尊亲临瞻礼,施舍“众宝名珍”,重修寺宇,并赐名“石壁永宁寺”,为长孙皇后祈福消灾。贞观十九年(645年),道淖在玄中寺圆寂。之后,善导回长安传播净土教义。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赐名“龙山石壁永宁寺”。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由寺主慎微在寺内建“甘露无碍义坛”,同西都长安的灵感坛、东都洛阳的会善坛并称为全国三大戒坛。</p> <p class="ql-block">玄中寺塔,小名叫做“秋容塔”,位于石壁山中玄中寺外的东山之巅,始建年代未考,现存塔身为宋代早期遗存。玄中寺塔塔身外观为八角双层空心亭阁式,通身由青砖砌成,总高约10米。玄中寺塔虽构造简单,体量微小,但其历史久远而且造型古拙,那深远宽厚到几乎笨拙的叠涩腰檐,透出唐风的威武雄壮,而仿木构直棂窗和单薄的叠涩平坐,又显出宋代的清秀伶俐。从其古朴的外观形象隐约可以看出唐代的方形亭阁式塔,向宋代多边形楼阁式塔的转变痕迹,是唐宋造塔传承转化的代表之作。</p> <p class="ql-block">从北魏到隋唐,玄中寺先后驻锡过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三大祖师,弥陀净土信仰从士人阶层迅速向中国民间流传,进而开宗立派,并远播朝鲜、日本,玄中古寺成为继庐山东林寺之后,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又一个祖庭。</p><p class="ql-block">1983年,玄中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1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1016 10 14于庞泉沟之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