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成都

程昱翔爸爸

<p class="ql-block">杜甫与成都</p><p class="ql-block">成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500多年的建城史,而且是大中型城市中唯一没有改变名字的,名字的由来是:周太王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故名成都。作为在南京生活近30年的四川人,对两座古都都有特殊的感情,尤其是南京城的名字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有几十个,与“唯一”的成都形成了鲜明对比。疫情原因,一年多没有回成都了,近期陪儿子上何老师的诗歌夏令营《杜甫专场》课,又勾起了我这个四川人把杜甫与成都联系到了一起。</p><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与都江堰、武侯祠为成都最为著名的历史名胜古迹,是成都旅游必须打卡的地方,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草堂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成都人很重视历史文化,杜甫草堂在成都人乃至四川人心中地位很高,这自然与杜甫在成都的生活,在杜甫草堂留下240多首不朽诗篇是分不开的。明末诗人李长祥写到:“少陵诗,得蜀山水吐气;蜀山水,得少陵诗吐气”。“少陵诗,得蜀山水吐气”,说四川的山水成就了杜甫的诗歌美学。学术界普遍认为杜甫是入川以后真正进入了诗歌的成熟期,从一个诗人转变成“诗圣”,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其中有八年以上是在大四川的范围度过。他成熟期的作品,艺术上的成熟,思想观点的成熟,诗歌理论的成熟,都是生命最后这十年完成的。</p><p class="ql-block">现在成都人介绍成都,必须用“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其他词句都是那么苍白无力。成都这些年环境治理初显成效,遇到晴朗的天气,城西的高楼上都能清晰地看见西边延绵百里的雪山,此时时刻,还有什么词句能与“窗含西岭千秋雪”媲美呢。晚上吃完火锅,漫步锦江边,看着河里来回的游船,用“门泊东吴万里船”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本人前几年在成都曾参与了“夜游锦江”项目的建设,现在是“夜游成都”的网红打卡点,“夜游锦江”项目的主题就是“门泊东吴万里船”。到了杜甫草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至少得背上两句吧,这么悲惨的事情在杜甫的这首诗里变得高大上了。成都春天夜里雨多,成都人自然又会想起《春夜喜雨》,成都的雨有了杜甫的这首诗变得多么的有意境和诗意。逛武侯祠,领略三国文化,但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不会背诵是说不过去的。</p><p class="ql-block">成都人的很多生活习惯与杜甫的诗歌也有很大的关系,成都人喜欢玩农家乐,一到周末,约上三朋四友,或者举家带口出城,到城郊玩农家乐,这肯定是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把成都的城郊生活描绘得太好了,形成了今天成都人生活日常。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后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喜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成都人生活悠闲,即使是收入相对低的工薪阶层,麻将是少不了,即使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麻将必须要打起来,成都的街头经常看到三个人在打麻将,“三缺一”在成都是不存在的。这也许跟杜甫在成都的生活有关,大家都知道杜甫一生颠沛流离,生活困苦,在成都的日子却是忧患中的片刻欢乐,他的这首《江村》是他此时生活的最好写照: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了难得的欣慰和悠闲。四川人热情好客,有“省酒待客”的习俗,杜甫在成都的日子虽然过得紧巴巴的,但是仍然好客,杜甫的《客至》变现了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不知道是古代的成都人生活影响了诗人,还是诗人的诗歌影响了现在的成都人。</p><p class="ql-block">杜甫虽然在成都生活了四年多时间,过着悠闲的生活,但是忧国忧民的思绪一直在心头,很多的诗歌都表达了出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茅草屋都被风吹垮塌了,还心系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何等的高尚境界啊!在梓州的日子更加清苦,但也不是全无快乐,比如杜甫听到唐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就喜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四川,偏居中国西南腹地,近现代远离战火,成都人,乃至四川人都生活得悠闲,但是家国情怀的思想非常重,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四川人最多,抗美援朝的战争中,牺牲的四川人最多,开国十大元帅中,四川人最多,独占四人。</p><p class="ql-block">“蜀山水,得少陵诗吐气”,说蜀中山水原来存在那么久,没有人好好写,作为四川人的李白写了几首就走了,后来也没有回来过家乡,所以他写蜀山水相对比较少,只有杜甫,两百多首成都诗,从自然到人,从历史到现实,从小家到国家,面面俱到,而且给成都定了调子,自然的调子:“春夜喜雨”,“窗含西岭千秋雪”;人情的调子,“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家国情怀的调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所以离开不久就写,“回首锦城一茫茫”,他离开成都有一点后悔。现在成都市有句宣传广告:“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也是来自杜甫的诗句。</p><p class="ql-block">程昱翔爸爸直接书写耗时2小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