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夏季北京游(7)观看芭蕾舞《天鹅湖》、游览国家大剧院

作者:沙海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央歌剧院成立70周年,中央歌剧院剧场也于近日落成启用,剧场开幕式音乐会于7月6日举行。</p><p class="ql-block"> 我们有幸在7月15日,在新建成的中央歌剧院观看了:中国国家芭蕾舞团精典保留剧目(世界首演:1877年3月4日,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莫斯科大剧院;中国首演1958年6月30日,北京天桥剧场)《天鹅湖》。为此开启了北京文化艺术的游览。</p><p class="ql-block"> 中央歌剧院位于朝阳区朝外东中街115号(东二环上),我们乘公交车两站就到,一路走来中国保利大厦、五矿集団大厦广场、北京艺术中心、北京电信大楼、首创大厦等大型国家企业办公总部都在大道两侧,路边的街道公园小路丛林密布,花草芬芳。</p><p class="ql-block"> 中央歌剧院隶属于文化部的国家歌剧院,始建于1952年,前身是延安的中央管弦乐团和鲁艺文工团。现有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和舞台美术部。</p><p class="ql-block"> 歌剧团聚集着众多优秀的歌剧表演艺术家,他们大都曾获得过国内外声乐大赛的重要奖项,并一直活跃在中国及世界歌剧舞台上。</p> <p class="ql-block">  中央歌剧院剧场东西长约138米,南北宽约56米,建筑总高度47.2米,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地下4层,地上8层。 核心功能是满足大型歌剧、舞剧、芭蕾舞等演出需求。</p><p class="ql-block"> 历时7年建设,这座气势恢宏、风格典雅的剧场拔地而起,它不仅是一处歌剧高地,还是京城又一处崭新的文化地标。(下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剧场设计以“凤凰”作为核心立意,“凤凰”的主题元素总领整个建筑、环境及室内空间的美学形态。</p> <p class="ql-block">  剧场色调以金黄色为主,内部金黄色与红色相交织。椭圆型观众厅呈螺旋放射分布,如同凤凰腾飞时洒下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中央歌剧院剧场应用了大量全新手段,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约150平方米的超大乐池轻松实现120人乐队演奏,可完全容纳瓦格纳歌剧大编制的交响乐团,是拥有中国最大乐池的专业歌剧剧场;观众席1至3层为楼座,4至6层为包厢的设计满足不同观众的需要,开创了国内歌剧院“楼座+包厢”结构先河。此外,马蹄形的看台结构造型能让C位观众实现距演员24米的最佳体验,混响时间则被控制在1.6-1.8秒的绝佳阶段,无论座席位于何处,观众们都可以获得几乎一致的声音体验。</p><p class="ql-block"> “毫不夸张地说,这座剧场可以与世界一流歌剧院比肩。”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刘云志说。</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我们晚8点就来到金色辉煌的剧场内,人们也陆续入场。</p> <p class="ql-block">今天《天鹅湖》</p><p class="ql-block">演出:中央芭蕾舞团</p><p class="ql-block">演奏: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p><p class="ql-block">指挥:张艺、刘炬</p><p class="ql-block">乐团首席:王小毛</p><p class="ql-block">舞美:中央芭蕾舞团舞吕美术部</p><p class="ql-block">剧中主要人物:</p><p class="ql-block">白天鹅:方梦颖、徐琰</p><p class="ql-block">王子:陈铸明、黎文韬</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第一次坐在国家一流的中央舞剧院,完整的观看了百年来在世界享誉盛名、经久不衰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心情激动、尽情地享受这优美的音乐与动人的舞蹈和凄美的舞剧之情,真是无法忘记。</p><p class="ql-block"> 我深刻的感受到近百年《天鹅湖》如此著名是因为柴可夫斯基的不朽柔美的舞曲和舞蹈家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它的神韵极其优美在舞蹈艺术家人表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舞之境魂将永久的留在了我们首次完整的观看《天鹅湖》的观众心中!</p><p class="ql-block"> 演出时是不让手机录像的,我只录了很小部分震撼人心的场面和剧中休息、剧后演员謝幕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游览中国国家大剧院</b></p><p class="ql-block"> 看完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天,我们来到世界一流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游览参观。</p><p class="ql-block">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尝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中国国家大剧院标志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亿人民币(大剧院最新公布的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p><p class="ql-block">下两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今天天气很热,多云气温36℃,没有一丝风,我们热极啦!</p> <p class="ql-block">  在地下我们穿过晶莹剔透、迷幻般的水廊,这里展示着许鸿飞的《踏歌而来》的雕像作品和各时段的演出广告。</p><p class="ql-block"> 在最简洁的半椭球外形的覆盖之下,呈现在 面前的是现代派的公共空间和迷宫一样的地下结构,这是目前世界 上最大型最复杂的歌剧舞台,被誉为 全球音响效果最佳的音乐厅……,我们将从这里, 走进令人仰望的艺术圣殿。</p> <p class="ql-block">  7月3日下午,由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画院、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主办的“踏歌而来——许鸿飞雕塑作品展”在国家大剧院西展览厅开幕。</p><p class="ql-block"> 此次展览是许鸿飞全球巡展的重要一站,展出许鸿飞历经30余年积累创作的雕塑作品120余件。</p><p class="ql-block"> 我们7月16日来国家大剧院游览时看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当我们看到这些雕像时,被许鸿飞大师的幽默、风趣、诙谐的“胖女”表现手法惊艳了,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许鸿飞,1963年生于广东阳江市。1990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广州雕塑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凸显个人艺术风格的“胖雕塑”系列作品,动静结合,以诙谐、幽默的雕塑语言,雕刻人们喜闻乐见、趣妙横生的生活情景,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并被国内外多个博物馆收藏。(下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许鸿飞为观展来宾导赏</p> <p class="ql-block">  作为文艺工作者,许鸿飞既有“大我”的时代精神,也有“小我”的个人情愫。他以诙谐幽默的雕塑,塑造出妙趣横生的生活场景,尤其是创作了极具辨识度的丰腴女性形象,形成独具符号意义的艺术IP。自2013年开启个人雕塑世界巡展,迄今为止,许鸿飞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43场巡展。法国卢浮宫、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宫、英国伦敦市政广场、美国洛杉矶市立大公园等地都曾展出过他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廊道左边是演出广告和雕像</p> <p class="ql-block">潇洒倜傥的李白雕像</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只管“放声歌唱”!</p> <p class="ql-block">迷人的芭蕾舞剧演员</p> <p class="ql-block">进门后,两侧电梯直上一层面。</p> <p class="ql-block">进门正对面是歌剧院底层入口</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一流的歌剧院内景</p><p class="ql-block">(当时没开放,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世界一流的艺术演出团曾竞相在这里展演,精典曲目轰动一时,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  走出电梯,站在我们眼前的是,群雕:大合唱“我爱北京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  这层是大剧院里最壮观的部分,巨大的玻璃穹顶耀出美丽的弧度,把蓝天白云都映射在明亮的大理石地面上,美妙的光影不管从哪个角度拍都是好看无比。</p> <p class="ql-block">飞吻</p> <p class="ql-block">  5月21日19:30,为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人民艺Show携手国家大剧院推出“文艺为人民”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  《延安颂》《黄水谣》《保卫黄河》《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爱你中国》《让我们荡起双桨》……演出将呈现20余首从延安时期至今的经典曲目,任鲁豫担任主持人,马海莹、李淑琴、舒楠担任特约嘉宾,配合历史素材、影视资料,带观众在歌声中重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p> <p class="ql-block">《时代丹青 新火相传》音乐会</p><p class="ql-block">(2022/5/23-8/21)</p> <p class="ql-block">  音乐厅门前侧面有一尊: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雕像。</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p><p class="ql-block">(公元1685~公元1750)是德国作曲家,</p><p class="ql-block">是成功地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溶为一体的开山大师。</p> <p class="ql-block">音乐厅大门</p> <p class="ql-block">音乐厅大厅(网上资料,当时没开放)</p> <p class="ql-block">  乘坐电梯直上二层,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历代世界著名音乐家的画像。</p><p class="ql-block"> 我这里只介绍所看到的部分画像:都是我自己耳熟能详、也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世界著名音乐大师。</p> <p class="ql-block">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5]~1750年7月28日),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的埃森纳赫,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键盘演奏家。</p><p class="ql-block"> 1700年,赴吕内堡,进入米歇尔学校唱诗班学习。</p><p class="ql-block"> 1703年至1707年,先后在阿恩施塔特和米尔豪森任职。</p><p class="ql-block"> 1708年,到魏玛任宫廷教堂管风琴师;在职的9年期间,创作了大量的管风琴曲与康塔塔,并钻研法国古钢琴音乐与意大利弦乐作品。</p><p class="ql-block"> 1717年,转而受聘于科腾,在列奥波德亲王府邸担任宫廷乐长和键盘演奏家;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世俗器乐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各类奏鸣曲、组曲、创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集。</p><p class="ql-block"> 1723年,赴莱比锡,在该城工作的27年时间里,任圣托马斯教堂合唱指挥和音乐总监等职;在此期间,创作了其重要的宗教和世俗音乐作品,包括《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康塔塔、经文歌、圣母颂歌等。</p><p class="ql-block"> 1749年,视力减退,后双目失明。</p><p class="ql-block"> 1750年7月28日,巴赫在莱比锡逝世,享年65岁。</p><p class="ql-block"> 巴赫的音乐作品体裁丰富,其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器乐作品则涵盖独奏曲、协奏曲、管弦乐合奏曲、重奏曲在内的各类体裁及其大量作品。因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故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p> <p class="ql-block">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p><p class="ql-block"> 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p><p class="ql-block">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p><p class="ql-block"> 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逝世,享年57岁。</p><p class="ql-block">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p> <p class="ql-block">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赫田塔尔,奥地利作曲家。</p><p class="ql-block"> 1808年,进入维也纳宫廷乐团寄宿学校学习。1810年,《G大调狂想曲》(D.1)问世,这是他第一首标有明确日期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1811年,创作了其第一首艺术歌曲《哈加的悲歌》。</p><p class="ql-block"> 1813年,创作了《D大调第一交响曲》。</p><p class="ql-block"> 1814年,为了免服军役,在其父亲的小学里担任校长助理,以获得微薄的薪金维持生活。</p><p class="ql-block"> 1815年,舒伯特的作曲技巧已臻成熟,于该年创作了145首歌曲,并创作了《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三交响曲》《g小调第九弦乐四重奏》等作品。</p><p class="ql-block"> 1818年,辞去教师职务,全力从事音乐创作,开始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涯。</p><p class="ql-block"> 1822年,创作《b小调第八交响曲》。</p><p class="ql-block"> 1828年3月26日,举办了其生前仅有的一次正式音乐会;同年11月19日,舒伯特病逝,终年31岁。</p><p class="ql-block"> 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他既是维也纳古典音乐传统的继承者,又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音乐遗产,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9部交响曲、10余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其他作品。</p> <p class="ql-block">  约翰·施特劳斯(全名: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英文:Johann Strauss Jr.[1]德语:Johann Baptist Strauß,1825年10月25日—1899年6月3日),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钢琴家。</p><p class="ql-block"> 约翰·施特劳斯,通常被称为约翰施特劳斯二世,1825年10月25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他的父亲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音乐家,他在维也纳建立了一个音乐王朝,创作了华尔兹、伽洛普斯、波尔卡和四重奏,出版了250多部作品。</p><p class="ql-block"> 小约翰接着写了500多首音乐作品,其中150首是华尔兹,他超越了父亲的生产力和声望。</p><p class="ql-block"> 诸如《蓝色多瑙河》等作品帮助施特劳斯确立了“华尔兹王”的地位,并使他在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出生于伏特金斯克市,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p><p class="ql-block"> 1864年,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p><p class="ql-block">1867年,《第一交响曲》在莫斯科首次演出。</p><p class="ql-block">1870年,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莫斯科初次演出。</p><p class="ql-block">1876年,与梅克夫人开始通信。</p><p class="ql-block">1877年,芭蕾舞剧《天鹅湖》首演。</p><p class="ql-block">1879年,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首演。</p><p class="ql-block">1880年,《意大利随想曲》首演。</p><p class="ql-block">1888年,《第五交响曲》在圣彼得堡首演。</p><p class="ql-block">1890年,创作歌剧《黑桃皇后》。</p><p class="ql-block">1892年,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圣彼得堡首演。</p><p class="ql-block">1893年,创作《第六交响曲》;11月6日,逝世。</p><p class="ql-block"> 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其中交响乐创作处于重要位置。他继承了格林卡以来俄罗斯音乐的发展成就,同时又注意吸取西欧音乐文化发展的经验,把高度的专业技巧同俄罗斯民族音乐传统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戏剧性冲突和浓郁民族风格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弗朗茨·李斯特</p><p class="ql-block"> (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很多著名钢琴曲《爱之梦》、《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匈牙利狂想曲》、交响诗《前奏曲》、《马捷帕》、四首钢琴协奏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12首超技练习曲》和《旅行岁月》……享誉世界。</p> <p class="ql-block">  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p><p class="ql-block"> 1912年2月14日,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p><p class="ql-block"> 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p><p class="ql-block">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p><p class="ql-block"> 1930年到上海,参加反帝大同盟。</p><p class="ql-block"> 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p><p class="ql-block"> 聂耳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10日,聂耳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曾用名黄训、孔宇,中共党员。</p><p class="ql-block"> 祖籍广东番禺(今广州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p><p class="ql-block">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p><p class="ql-block"> 1928年进入国立音乐院学习音乐。</p><p class="ql-block">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p><p class="ql-block">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p><p class="ql-block"> 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p><p class="ql-block"> 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因肺病在莫斯科病逝。</p><p class="ql-block"> 冼星海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性和感染力的群众歌曲,1935年至1938年间,冼星海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开拓了中国现代革命音乐的新局面。还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不朽名作。振奋了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抗敌救国的精神武器。</p><p class="ql-block"> 2009年冼星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正是这些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的千万首经传不朽的音乐作品,用最美的声音叙述着美丽五彩的世界变迁,渲染着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丰富着地球运转中人们绚丽的生活色彩,激励伴随人们永远向前。</p> <p class="ql-block">  楼下是中国古戏剧舞台模型展</p> <p class="ql-block">  我们跟随美丽的灯光走下楼梯,来到《幕光》一一舞台艺术摄影展</p> <p class="ql-block">这是戏剧艺术商店</p><p class="ql-block">各类戏剧艺术品工艺精美、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中国江南精美的艺术刺绣作品举世无双</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楼梯上行,来到第五层。</p> <p class="ql-block">第五层 大剧院艺术馆</p><p class="ql-block">《永不落幕的舞台》展期2021/12/22-2022/10/22</p> <p class="ql-block">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历程</p><p class="ql-block"> 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早期被列入当时的"国庆十周年工程"。直到1998年4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大剧院工程立项建设,中国人多年的梦想才终于付诸实。</p><p class="ql-block">☆早在1958年,毛主席、党中央就决定为迎接建国十周年大庆在首都北京建一批大型公共建筑,国家大剧院当时也在排定之列。周恩来总理亲自确定了建设地点、审定了设计方案。</p><p class="ql-block">☆1996年10月,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建成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p><p class="ql-block">☆1997年10月,中央政治局委托北京市筹建国家大剧院。</p><p class="ql-block">☆1998年1月,国家大剧院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组建了由北京市牵头,文化部、建设部参加的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并确定建筑设计方案以邀请方式为主进行国际招标。</p><p class="ql-block">☆1998年4月,国务院发出《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建设国家大剧院有关问题请示的通知》,批准国家大剧院工程立项建设。</p><p class="ql-block">☆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经过了国际竞赛、专家评选、征求民意、领导审定四大环节。</p><p class="ql-block">☆1998年4月,建筑设计方案的国际邀请竞赛开始。经过两轮竞赛、三项修改,历时一年四个月,先后有69个方案参加评选。</p><p class="ql-block">☆1999年7月22日,经过专家们的反复筛选、论证,并广泛征求建筑设计专家、剧场技术专家、艺术家和全国及北京市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同意采用法国巴黎机场公司设计、清华大学配合的设计方案,其设计者为法国设计师保罗•安德鲁。</p><p class="ql-block">☆2000年2月,通过全国招标确定北京城建、香港建设、上海建工联合体为国家大剧院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北京市双圆监理公司中标为工程监理单位。</p><p class="ql-block">☆2000年4月1日,国家计委批准国家大剧院工程开始施工现场前期准备。</p><p class="ql-block">☆2000年8月,受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对国家大剧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p><p class="ql-block">☆2001年2月2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国家大剧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p><p class="ql-block">☆2001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同意国家大剧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p><p class="ql-block">☆2001年3月15日,国家计委经报请国务院批准,正式批复国家大剧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p><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受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对国家大剧院工程初步设计进行评估。</p><p class="ql-block">☆2001年11月26日,国家计委批准国家大剧院工程初步设计。</p><p class="ql-block">☆2001年12月6日,国家计委批准国家大剧院工程开工报告。</p><p class="ql-block">☆2001年12月13日,国家大剧院工程正式开工建设。</p><p class="ql-block">☆2003年4月17日,国家大剧院工程主体结构封顶。</p><p class="ql-block">☆2003年8月5日,国家大剧院壳体钢结构顶部环梁工程全部结束。</p><p class="ql-block">☆2003年9月23日,国家大剧院壳体钢结构弧形钢梁架开吊。</p><p class="ql-block">☆2003年12月2日,国家大剧院壳体钢结构安装完成。整个壳体钢结构的吊装仅用了76个工作日,创造了巨型壳体钢结构安装的“中国速度”。</p><p class="ql-block">☆2004年4月,国家大剧院2mm支撑隔音钢板开始安装。</p><p class="ql-block">☆2004年5月27日,国家大剧院壳体玻璃幕墙开始安装。</p><p class="ql-block">☆2004年9月,国家大剧院壳体铝镁锰合金防水板安装完成。</p><p class="ql-block">☆2004年9月,国家大剧院壳体钛合金装饰板开始安装。</p><p class="ql-block">☆2004年12月,钛合金装饰板安装完成工程总量的15%。</p><p class="ql-block">☆2006年4月28日,国家大剧院壳体工程全部完工,工人除去钛合金装饰板的保护膜。</p><p class="ql-block">☆2007年6月15日,国家大剧院外观整体亮相。</p><p class="ql-block">☆2007年9月,国家大剧院工程基本完工。</p> <p class="ql-block">高雅艺术演出的殿堂</p><p class="ql-block"> 展示了国家大剧院这个缤纷舞台迎来了世界各国的顶级艺术演出代表团的精典演出照片:包括音乐、歌剧、舞剧、舞蹈、戏曲。</p> <p class="ql-block">中国原创剧也缤纷多彩</p> <p class="ql-block">世界经典</p> <p class="ql-block">卡门</p> <p class="ql-block">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服饰</p> <p class="ql-block">  五层还有一个:世界文艺界名流照片墙,这里云集了世界艺术天空的璀璨之星,让人们敬仰!</p> <p class="ql-block">  我们姐妹们这次来北京旅游,有幸参观了展现出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国家大剧院后非常震撼,为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创造与书写着自己短暂却辉煌的经济、科学、艺术迅猛发展的历程而感到无比自豪骄傲!庆幸我们出生在这个伟大的中国!庆幸我们生活在这伟大的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