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孝传家

Oscar他爹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要尽到本份、凭良心干好工作。”这是夫人外婆经常挂在嘴边教导我们的一句话,然而这不仅仅是口号,却是她一直以来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外婆王瑶珠个子不高,很清瘦,是一名老党员,今年93岁了,依旧精神矍铄,常常会给我们讲起那些物质贫乏年代的陈年往事。</p><p class="ql-block"> 1952年,当时我国献血还不普及,医疗物资也不丰富。一次在病房里一位农民胃部大出血急需输血,外婆的血型正好和他吻合,作为护士的她义不容辞马上给他输了自己的血,顺利帮他完成了手术。1979年,外婆因健康原因提前退休。按理说她完全可以享清福了,但她毅然留在县北新村家附近的武进医院机关门诊部作义诊工作,为周边居民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她坚持每天早早上班、打开水、扫地、挂号、发药、开处方。她待人热情、工作负责,患者都非常乐意找她。遇到年老病重、行动不便的患者,她主动上门打针、换药、测血压、测体温,还时常对患者及家属讲授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位法院的同志患肛门脓肿,无法步行,外婆主动上门打针换药,坚持数月。有位老同志患有严重的帕金森病,到医院打针配药不便,她每天下班后不顾疲劳和饥饿,先上门为老人注射。一个寒冷的晚上,刺骨的寒风卷着鹅毛大雪,病人以为外婆今晚一定不会来了,没想到她还是深一脚浅一脚地冒雪赶到病人家中,出现在病人面前,老人感动得热泪直流。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不论严寒酷暑,外婆在武进医院机关门诊部做义诊40多年。即便2012年门诊部关停后,周围老邻居有小毛小病第一个还是想到“王医生”。</p><p class="ql-block"> “医者仁心”,外婆的关心都给了他人,对自己却是马虎过得去就行。外婆年轻时得过肺结核,现在年纪大了,患有骨质疏松,腰背多处骨折,又不好动手术。我想她睡觉时肯定很痛苦,但从来不和我们讲。每次问她痛不痛时,她都笑嘻嘻的说自己是“硬骨头,管他三七二十一,不怕”。夫人常说,外婆怕给我们添麻烦,从不讲自己的疼痛,却总和我们分享自己会用微信、会抢红包、疫情期间会用“叮咚买菜”等乐事趣事。</p><p class="ql-block"> 外婆的医术仁心浸润着身边人,尤其是她的一双儿女。2002年外公去世后,为了照顾外婆方便去门诊工作,娘舅一家一直陪外婆住在县北新村的老公房里。娘舅每天早晚都会叫一声“妈”,然后嘘寒问暖。丈母娘一家为了方便照顾老人也住在外婆家附近,一直没有搬家。丈母娘周一至周五每天都会去外婆家送点丈人烧的菜,看看老母亲;周末接外婆过来,约上娘舅一家,欢聚一堂。</p><p class="ql-block"> 简单的生活,简单的快乐。很少有人知道,外婆在1956年曾获得全国先进生产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现在也只有兰陵五一园劳模墙上的那第一个铜手印,才提醒着我们她曾经的荣誉。</p><p class="ql-block"> 外婆的故事教会了我们要爱岗敬业、仁爱友善、安贫乐道并持之以恒;丈母娘和娘舅言传身教,教会了我们如何尽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