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过 斯人已去 ——游览奉化蒋氏故里

曉真

<p class="ql-block">岁月流过,斯人已去 </p><p class="ql-block"> ——游览蒋氏奉化故里</p><p class="ql-block"> 晓 真2022.7.6</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三次到奉化溪口蒋氏故里,虽只停留短短的几十分钟,依然被这秀丽的风景,丰富的人文历史深深吸引。</p> <p class="ql-block">最先看到的是两层的城门,名曰“武岭”。外为国民党元佬于右任所题,内为蒋介石所书,蒋感于既是国民党元佬,又是当时名望书法家,所以外用于的,内用自己的。武岭城门能在文革时未遭损毁,是当地群众将城门用水泥糊上,写上“红卫“二字,才得以幸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建在武岭门左侧山坡上,下临清沏剡溪,是蒋介石与宋美龄回乡居住的别墅。尽管蒋家在老宅丰镐房为他们准备了西式的房间,但宋美龄随蒋介石只在那待了几小时,其余时间基本都和蒋介石住在文昌阁。阁内挂了很多宋美龄的画作,加上她美丽端庄的仪容,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出色的外交周旋能力,宋家三小姐可谓才貌双全,东方女性的典范。</p><p class="ql-block">文昌阁的东面便是小洋房,与文昌阁有一露天长廊相连,是蒋经国回乡住处。当年蒋经国留学苏联,娶了苏联女子蒋方良为妻,还在报纸上公然宣布“与反革命的蒋介石断绝父子关系”。等他回国后,蒋介石让他在这小洋房里“闭门思过,洗心革面”,想把他从共产主义拉回到“三民主义”。被蒋介石安排在里面读书、临贴、写回忆录,希望彻底纠正蒋经国的政治信仰。蒋介石对于这个自己唯一的儿子给予厚望,在其四十岁生日当天手书"寓理帅气"匾额,现挂于厅堂正门之上。小洋房为中西合壁式建筑,外观欧化,内则完全是中式格局。</p><p class="ql-block"> 在小洋房的一角立了一块碑匾,上书"以血洗血"。是当年日本飞机轰炸溪口时,毛老夫人在丰镐房厨房的侧门口被当场炸死。蒋经国从江西赶回溪口,快到家门时,他三步一跪,悲愤万分地咬破手指,写下此匾。蒋氏父子和少帅张学良一样对日本人有着深深的国恨家仇,他们抗日的功劳同样不可磨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从小洋房下来,沿剡溪前行数百米,即到蒋介石的故居——丰镐房。</p><p class="ql-block"> 丰镐房原只是蒋介石兄弟分家时分得的三间破房,他发迹后衣绵还乡扩建为现在两厢四廊的大宅,里面树木高大,花草茂盛,庭院精致,清静高雅。</p><p class="ql-block"> 院中有一独立二层小楼,在楼的一侧有一条仅供一人上下的木制扶梯,是蒋介石担心母亲三寸金莲加上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而修建的,足见蒋介石的一片孝心。</p><p class="ql-block"> 我们最后来到玉泰盐埔,蒋介石1887年出生在这里。这店铺分为前后两幢,前幢楼下有三间店面,楼上居家,后面一幢为作坊。玉泰盐铺主要是出售盐和酿酒,同时兼营大米、菜饼、石灰及杂货等。</p><p class="ql-block"> 蒋公于1975年在台湾去世,没有下葬,其灵柩暂厝在桃园县慈湖陵寝,以待时机,迁回慈溪,魂归故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上开了几家照像馆,有数个身材修长,头剃光头,身着长衫,手持文明掍的男子扮演蒋介石,邀游客合影。你也可租穿国军军装与其表演某个场景,每位收费二十元。</p> <p class="ql-block">剡溪依然静静地流,岁月不惜悄悄地去,一代风云人物己逝,留予后人评说。</p>